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3486 6
2005-11-23

就“同工不同酬”与缪宇晨磋商

曹国奇

缪宇晨也对“茅七问”中的第一问“同工不同”酬进行了解答(http://www.lgkw.net/Show_Art.asp?ID=4066),这说明“茅七问”问到了经典的痛处。据个人理解,除本人的价值理论外,任何经典经济理论都不能会答“同工不同酬”这一问,所以既然缪先生用经典理论解释这问题,我就要质疑其解释的合法性了。

“同工不同酬”是由我的价格第一规律和第二规律直接回答这问题。这两个规律是:

价格第一规律: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要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其它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要因此而上涨,且降低总量与上涨总量相等。工资因此而上涨。这便是价格互动规律。该规律决定四种价格现象: ﹝一﹞凡长期发展较慢的部门﹝以生产和管理技术更新速度为依据﹞,其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如农业、手工业、建筑业。这是由于发展快的部门不断将多创造的价值无偿送给它们的结果。尽管这些部门的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提高的速度相对较小,其交的价值小于公家分给它们的价值,所以其价格只能上涨。 ﹝二﹞凡生产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其价格在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高。如火箭、理发的价格在中国比在美国低。这是因为其它部门的生产率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较高,它们向这些部门无偿提供的价值更多。 ﹝三﹞随经济发展人们的工资不断上涨。如我们的工资现在比过去高。尽管人们支出的活劳动还是以前那么多,但是现在的平均生产率较以前高,创造的价值较以前多,所以人们的工资要不断上涨。 ﹝四﹞同样的劳务消耗所挣的报酬,在落后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如美国的工资比中国高。这是因为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平均生产率较高,创造的价值更多,从而更多的价值形成人们的工资。

价格第二规律:随商品的品质不断提高,劳动对象的品质不断降低,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工资因此而上涨。这便是价格上涨规律。

再批驳缪宇晨。显然缪在用马经解释,那么:

1:当缪宇晨说“首先由于富国技术的先进,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比穷国要高,而且不是高一点,是高很多。富国的工厂为了生产同样数量和质量的工业产品可以采用更少的工人,而且富国工人的知识技术水平比较高,这样他们的工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工资。”时,这意味着:A、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可马经中讲的是反比;B、富国技术的先进说明技术(或机器)创造的价值更多,工人凭什么得到好处?C:富国工人的知识技术水平比较高不假,但是这又如何解释教授之间的工资差别呢?

2:当缪宇晨说 “富国像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国家的工人阶级能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如罢工和议会斗争成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工资收入和权益。……”时,有些文不对题,因为一国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吃了没喝的,喝了没吃的,工会斗争可不能改变这个大前提。工会斗争不够成同工不同酬原因。显然将人民币多发10倍,让工资也涨10倍,中国人的工资还是的还。

3:缪宇晨说通过最低工资使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工资提高,这没大的不当,但是如何解释没有最低工资时的情况呢?显然没有最低工资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的工资仍然高。最低工资的真正作用是缩小国家或地区的工资差别,这虽然也能提高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的工资,但不是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4:当缪宇晨说“这些发达国家通过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提高了来自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纺织品的价格,使他们自己国家高工资高成本的纺织品产业能够继续生存和维持下去。”时,为何不说穷国也在征收富国的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的关税呢?为何穷国从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也低?关税是看起来与工资有关,但是在实际上没有关。关税的目的在于保护民族产业而非提高工资,虽然保护民族产业最终或多或少会影响工资。

缪宇晨的解释有两点是从已有经济理论中找不到依据的:一是价值或效用与生产率成正比,没有这一点缪宇晨是不能说因富国技术的先进,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比穷国要高,所以其工资高的;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创造的价值为什么能白白地送给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其工资高起来。

对同工不同酬的解释必须先建立两个原理:

一是价值或效用与生产率成正比。这实际是计量学中的同比定律,它保证富国的总价值量(或人均总价值量)比穷国多。这个正比是由我的Q=FT决定的,但是马经和西经都还没接受正比。显然正比还不能保证富国的工资水平一定高,因为依经典的“谁创造归谁所得”,富国多的价值应归资本家所有,工人的工资仍不能提高。因此还得建立价值分配理论,显然分配理论在经典的价值(效用)理论中缺位了。

二是揭示平均分配规律。A、只有这个规律才能说明因任何部门因资本和技术而多创造的价值要在全社会平分,从而工人的工资提高;B、只有这个规律才能说明技术密集型产业创造的价值为什么能白白地送给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能说明同样是烧菜富国和地区的厨师的工资高一些。穷国和地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工资低一些,是因为穷国和地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较少,它要拿出更多的价值白送给劳动密集型产业,于是其工资较富国和地区低。

最后,同工不同酬是著名“茅七问”中的第一问,但是缪宇晨在通篇文章没提茅芋轼的微名,反应你的傲慢。当然这也算是对茅的报应,因为茅在其文中提出“价值是商品的量”,也整篇文章没提我的微名。还没有资料表明“价值是商品的量”不是我的首创。价值或效用与生产率成正比能依此直接得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3 2:19: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10 14:38:00

造成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很多的,不可能一概而论的,提法都是有问题的了.

同工什么解释就有不同的解答,有的说是相同的工作量,有的看成是生产同样一件商品,等等,立论的条件不同,得出的答案就不同了,模糊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0 17:19:00

我没有完整地拜读过曹国奇先生的“价格规律”。我仅从这篇文章里获得的信息,对曹先生的“价格规律”提出一点疑问。

价格第一规律: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要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其它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要因此而上涨,且降低总量与上涨总量相等。工资因此而上涨。这便是价格互动规律。

我们先不考虑国际贸易,暂且假设一个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资本自由流动的封闭的、竞争的经济。某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其价格会下降,这一行业的工资会上涨,而其它商品的价格是不会变动的,变动的只是相对价格,其它行业的工资也不会因此而上涨(由于劳动力的不可自由流动),否则,一定会出现“某一行业的技术发展导致其它很多不相关行业破产”的荒谬结论。不但不会上涨,相反地,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非技术型工人的实际工资是呈下降趋势(当然,这种下降还有另一个原因——和工资相对低的国家的贸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02:04:00
以下是引用wo828166在2005-12-10 14:38:20的发言:

造成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很多的,不可能一概而论的,提法都是有问题的了.

同工什么解释就有不同的解答,有的说是相同的工作量,有的看成是生产同样一件商品,等等,立论的条件不同,得出的答案就不同了,模糊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同工”一定是工作量,因为如果是同商品那就是“同产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02:16:00
以下是引用toddzhao在2005-12-10 17:19:01的发言:

我没有完整地拜读过曹国奇先生的“价格规律”。我仅从这篇文章里获得的信息,对曹先生的“价格规律”提出一点疑问。

价格第一规律: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要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其它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要因此而上涨,且降低总量与上涨总量相等。工资因此而上涨。这便是价格互动规律。

我们先不考虑国际贸易,暂且假设一个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资本自由流动的封闭的、竞争的经济。某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其价格会下降,这一行业的工资会上涨,而其它商品的价格是不会变动的,变动的只是相对价格,其它行业的工资也不会因此而上涨(由于劳动力的不可自由流动),否则,一定会出现“某一行业的技术发展导致其它很多不相关行业破产”的荒谬结论。不但不会上涨,相反地,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非技术型工人的实际工资是呈下降趋势(当然,这种下降还有另一个原因——和工资相对低的国家的贸易)。

不考虑国际贸易正好符合这个规律的前提,但是劳动力、资本能自由流动也是这个规律必须要求的。

至于“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非技术型工人的实际工资是呈下降趋势”与本规律描述的不是一回事,本规律是描述行业价格(工资)。“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非技术型工人的实际工资是呈下降趋势”是工种间的关系,是说贫富差距在扩大,这将有我揭示的价格第三规律描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1 2:18: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03:30: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5-12-11 2:16:14的发言:

不考虑国际贸易正好符合这个规律的前提,但是劳动力、资本能自由流动也是这个规律必须要求的。

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假设多少有些不合理,或者说与实际相差太远。你认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