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ao的书只听过,没见过。panel 也没专门研究过。不过听听你们说说而已。
说点个人的看法:
李子奈在05年数量经济学年会发文说,现代计量理论和方法应用中应重视平行数据(他老人家非常固执地要把panel 译成平行)
变参数模型分变截距和变系数。变截距又分变横截面或时间序列面的截距,又分什么
单边的双边的检验,而变系数(非截距项)的模型简直在玩zhai,需要截面戒时间序列面
至少一边的系数可参数化,这样才可被估计,但会碰到模型的识别问题。这样玩来玩去的真的不知道在实践中有多大的意义。李子奈老师还说了,国外计量应用方面的paper模型都很简单,重视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的推导,而国内人总爱玩玄的。
最早对panel模型的研究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解决办法的原理是误差项分解。想不到到现在被搞来搞去的。简直是折磨学生和我们这些自学计量的人,唉!
随便想想,这些变参数的检验统计量的构造方法不会离F统计量太远,如果把chow test的内涵理解了,变来变去的,也不离其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