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003 23
2009-09-27
近日,国内某著名网络媒体的教育版块刊登出一篇文章,名叫《深度剖析:中国研究生面临四大担忧》。该文从四个角度“深刻剖析”了我国研究生的心理状态。读后,的确发人深省。





作者罗列出的四点中的第二点是“爱情”。作者认为无论是已有爱情的还是没有爱情的,都存在很严重的焦虑心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首先是用了一句话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句话是:“在硕士阶段,70%以上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较为固定的异性交往对象,有的甚至已经结婚。”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回味无穷。





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就不谈作者从何处而来的这70%的具体数字了。相信既然是“深度剖析”,就一定有自己的依据,不会胡言乱语。直接看剖析的内容吧。




首先,不知道作者对“固定”一词是如何理解的。我以为,如果男女同学之前已经建立了恋爱关系,或更为亲密的关系,才可以称之为“固定”的关系。固定本身是一个无法再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那何来的“较为固定”呢?这个“较为”是与什么样“不固定”的状态的比较呢?如果“不固定”的话,可以使用“固定”一词吗?




其次,“异性交往对象”含义太丰富。按照一个正常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看到“70%的学生有了自己固定的交往对象”,并且有前文“爱情”一词作标题,难道会有人向“同性”方面考虑吗?但是,作者就是这样考虑的。不然何以使用“异性”这个修饰语呢?70%的人有固定的异性交往对象,言下之意是,还有30%的人,他们或者有不固定的异性交往对象,或者有固定的同性交往对象,或者没有固定的同性交往对象,或者有不固定的同性交往对象,或者没有不固定的同性交往对象,或者……本人学识水平有限,且深受封建思想道德的束缚,实在不敢往下想了。但最后还是要提一句,那70%的人也不一定是好鸟,虽有“较为固定的异性交往对象”,不知道有没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同性交往对象。这位作者的写作能力堪比设计央视新大楼的设计师啊!





最后,从全文来看,既然本文是“深度剖析”研究生的心理状态,作者就一定是在有过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才客观公正的得出这样的结论了:当今中国研究生外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内有巨大的就业压力,弃伦理道德于不顾,为了填补内心的“恐惧”和“忧虑”,做出如此这般世界文明史上仅见的荒唐之事,而且为数不少,有30%。最近几年硕士招生都在100万左右,那3届加在一起就是90万人了——姑且认为已经毕业的都找了自己“较为固定的异性交往对象”吧。




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性幻想,实在非我辈“焦虑又恐惧尴尬”的研究生能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27 10:15:39
文人就爱瞎操心,闲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7 10:30:52
这个评价,有点无中生有的意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7 10:51:16
感情是不能用经济学来解释的,特别是真正的爱情,因为经济分析首要前提是理性假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7 12:33:15
平时的话语嘛 没必要这么调转啦 大意平民百姓都能知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7 13:33:05
楼主啊,你这不无事生非嘛?
如果有其事,都已经存在的事物了,还说啥,
要是没有此事,你这不是颇有孤陋寡闻之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