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史晋川先生在一次讲座上老调重弹,指责温州炒房团由"串谋"成"非正式的垄断组织","同进同出"房地产市场,操纵房价,导致房地产泡沫.
我是不太赞成这种看法,不知大家怎么看?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咱也不赞成。虽说对房地产市场了解较少,但房地产市场比股票市场信息透明吧,股票市场由于只此一家(上海、深圳可理解成国营一家),加上信息不对称性更强,故老百姓一时没炒过股票,庄家开始可能会联合企业操作股票,但这类操作的边际收益也会递减,因为,长时间没有大多数人会受骗,人们会从失败中学习的,你现在操作股票试试看,有几人愿意跟庄的,股指一拉,人家就出货。房地产市场除上述学习效应外,信息比股票市场更透明,你要骗人,更不容易,而且,房地产是一种投资或消费,与股市只此一家不同,房地产市场上是多家竞争的,而且与此竞争的还有汽车或另外的消费项目(比如,城市房地产贵,我可以选择乡下造房呀,再买个车,比你城市高价房值吧),因此,想骗人,更难。
再说了,投资与投机这个度谁知道,人家只要不违法,投资又怎么了,还对经济有积极作用呢。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没人知道的吧?什么叫泡沫?呵呵,也没人事前能预知的吧?周其仁有篇文章,关于一种花的:郁金香吧,人家说它是泡沫的起源,是炒作的象征,周老师老老实实考证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种花当时在那个国家,有特殊的用途,许多人都想要,争着要,花价高,主因是需求急,是花的用途大。呵呵,老老实实把重点放在具体约束条件的考证上吧,我看这类动为动说是泡沫的,可能真是一种炒作呢,真是一种泡沫呢:)
如果几百个上千个人的"串谋"可以成立,倒是经济学的一大发明,呵呵.
温州人炒房都是阶段性的,捞一票就走."同进"时房价会涨,那么"同退"时房价怎么不见跌啊?
政府和老百姓将投机性套利力量视为洪水猛兽,这可以理解,经济学家也这样说,实在让人觉得郁闷.
联想到杭州的高额"房产交易税",这个措施据说可以遏制"房地产泡沫",大概和这种认知分不开吧?
"怕上火喝王老吉",我们拭目以待,且看疗效如何.
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相关法律的漏洞和监管的搞成本和低效率,新制度的建立交易费用,特别是金融市场的落后导致资金的在这种背景下的机会成本高…………
整个事情我在这种条件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把责任退到某一个具体的集团上,而且算算房地产市场的增幅,温州怎么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搞得起来?他们只是这个条件中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可能是被压抑的金融市场,与不规范的房地产市场。
呵呵!为政府行为找脱词!
转移视线
事情也许远非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
房价高也许就是政府的一种行为,至少经济上去了,政府的能力也得到肯定了.
诚然,温州抄房只是加快了经济的上扬,试问,哪一届政府希望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经济倒退呢?你不能,他不能,大家都不能.
保持经济繁荣昌盛!!
支持史晋川.
依据:短缺经济时代,买电影票的经历;
这几年春节,买火车票的经历.
也就是说,从"真实"案例上,支持.
转移视
tongyi
导致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中国当前房价的过高,并不仅仅是由"温州集团"的行为引发的.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而当前我国经济的转轨还远没有结束.当前的所谓市场经济也还有太多要完善的地方.
而房地产作为一国经济的一个部门,也必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
一种现象的产生,必然有着各方面的因素形成合力导致的.房价过高也是如此.
当前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遏止房价的措施,静观其变吧.
赞同an_park的意见!
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其首要背景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巨大的房产需求市场及过高的利润吸引了民间资本的进入,这应该是人民与政府之福事,中央政府近期内出台的一些调控政策,一不考虑疏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并加以正确利用,又不考虑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需求.房产业的泡沫,来源于"相关法律的漏洞和监管的高成本和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