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本报告中没有广泛讨论,但慢性病、传染病和流行病依然在评估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经济和人口的影响。尤其是慢性病,不仅是评估中唯一突出的问题,而且还在关联图示中处于中心位置,与食品价格和传染病、中国经济增长以及财政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资料显示,慢性病(包括心脏病、中风、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引发的死亡人数占全世界年死亡人数的60%,而这其中又有80%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医疗健康支出在公共支出中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财政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以及预算压力的增大,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上升。
l 恶化的财政状况。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已经全部被高赤字所困扰。为援助金融机构和推动经济发展,大规模的政府支出可能造成很多赤字本已处于较高水平的国家面临更加严重的赤字问题。加之工业化经济体医疗和养老成本的上升,政府的财政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l 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显著放缓。出口需求下滑已经造成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放缓,明显增大了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这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形成冲击,并引发国内外局势动荡,而其他经济体也面临类似的经济下滑问题。近些年中国为抑制人民币升值造成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到近2万亿美元。虽然从2007年中期开始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小幅升值,但随着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出现快速上扬,到2008年末时这种势头却有所反转。
l 资产价格持续缩水。虽然全球股票市场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下跌了50%以上,但资产价值缩水、资产冲减、金融机构资产状况和持续的去杠杆化操作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似乎并未结束。这种恶性循环现在开始影响全世界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家庭,同时信贷危机已经大大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并增大了信贷损失。
l 通货膨胀演变为通货紧缩。在《2008年全球风险》报告中,能源和食品价格高涨的影响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严重关切。一年之后,金融业的不确定性、资产价格的下跌、疲弱的信贷形势、低迷的需求和上升的失业率使得人们对通货紧缩的担忧不断加重。但是,短期通货紧缩风险之中肯定蕴藏着长期通货膨胀风险,这是因为各国政府为稳定金融和经济形势而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同时公共债务增加也引发了通货膨胀上升风险。经济历史多次上演了政府通过通货膨胀减轻债务负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