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突出,但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毕竟还较短,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自身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快律律师说道,“参与涉及了很多中小企业案件,感触颇多,深感中小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已经严重制约其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

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及危害
中小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决定的。也就是说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和完善、企业的法人和法人所领导的团队是否有法治理念。这是一个非常关键而又现实的问题。当然其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存在的,例如立法不够完备、个别执法不公正等都会促使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快律律师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以下6个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形式:

1、中小企业在最初的设立时缺乏法律意识
中小企业在设立的过程中,难以与大企业相比拟,由于其发起人可能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对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计划,且不能完全履行设立时的义务,导致企业设立之初就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举个简单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设立后,发起人随意将注册资金取出挪做他用,使得企业及其发起人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

2、中小企业在签订、履行合同中法律意识淡薄
合同是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是,由于签订者法律意识淡薄,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就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难免会被他方利用,使合同中的漏洞变成危险的陷阱。

3、中小企业在股权相关方面的法律意识淡薄
互联网时代,中小型企业都面临有股权相关法律方面的问题,企业在创建初期的股权分配问题,一份严谨具有法律效应的股权分配协议对企业来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股权激励、股权架构设计、股权转让、股权激励等协议与合同的确定,都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据快律律师分析,绝大部分咨询快律的企业,都是在企业出现了股权问题时才想到处理,殊不知,几乎所有的股权问题都是可以在初期通过协议与合同制定好,后期出问题的几率很少。企业没有专业的律师,那股权协议肯定是漏洞百出。

4、中小企业在并购、融资过程中的法律意识淡薄
企业并购涉及公司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法律部门,操作程序十分复杂。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经常面临融资困难,既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融资,又难以达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高门槛。企业在缺乏正规、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民间借贷、集资、违规借贷等方式筹资。有的企业甚至靠拖欠贷款来获得经营所需资金。

5、中小企业参加诉讼、仲裁时法律意识淡薄
在诉讼、仲裁环节是最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法律意识及法律修养。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在经营过程中只重生产经营而忽视法律知识的普及。一旦有了诉讼案件,由于对相关诉讼程序与实体方面的知识不熟悉,且不掌握必要的诉讼或仲裁处理技巧,容易导致身受诉讼对方的误导或限于诉讼之累。如此一来,在不熟悉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诉讼或仲裁规则的情况下,必然要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6、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淡薄
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障,是中小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掌握了公司里面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秘密,然后跳槽或被高薪挖走。这些人跳槽时往往将企业的技术秘密、客户信息甚至客户关系带走。

每日一答
2017.6.14
问:单位约定我离职后三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工作,有效吗?
答:
(1)这种的规定,法律上属于“竞业禁止”条款。
(2)“竞业禁止”合同只能适用于居于单位比较重要岗位、掌握企业商业秘密人员,而不是企业所有员工,针对企业所有员工而适应的“竞业禁止”条款是无效的。
(3)《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4)《劳动合同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5)《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综上所述,“竞业禁止”不能针对所有员工,另外单位对你进行限制的,还需要支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