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司的关键问题在于其董事长与CEO关系上缺乏合适结构与职权定义,或者已有的职权界定缺少约束力。汪硕伦与吴宇新均属强势人物,又设计了某种分工型的平权结构,名义上处在更高位置的董事长实际上不能搞定拥有更强的管理资产的CEO。在投资选择问题上,两人又都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偏好,而公司又没有基于市场价值判断的投资选择模式,那就只好演变成了两人的权力对决了。
在汪硕伦和吴宇新面前,摆着三条路:
一,分裂分帐而做各自的公司,实现各自的个人商业理想。
二,一个柔性董事长容纳下一个强势CEO,用界定明确的问责制方式来保留头号股东代表的地位,如果对CEO还不放心,可以说服设立董事会议决的投资选择与监督程序。
三,董事长另外建立一个独立的公司,做自己的投资项目,不与现有CEO发生太大的冲突,不过在设计新项目的管理结构时,要吸取教训,避免平行分权模式。就一个企业创始人而言,宁可公司死在专制的主观选择中,也不能死在“一山容不下的二虎相争”中。
董事长与CEO:何时不再暗战?
文/白立新
《董事长暗战CEO》。单从这揪心的题目,你就能感受到董事会上的含沙射影以及员工们的无所适从。
其实,暗战只是序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结果,要么是公开冲突之后“胜者为王”,要么就是长期冷战之后“剩者为王”。有人说,这是人性的悲哀。
从理性的角度来讲,董事长既然承担着法人的责任,就应该以大局为重,与CEO及核心管理成员进行开诚布公地沟通,必要时,也要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而作为CEO,无论是创业元老还是职业管理者,都应该将个人恩怨置于第二位,毕竟,和气才能生财。
不幸的是,我们很少这么理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感性的动物;无论董事长、CEO、保洁员工甚至是乞丐,概莫能外。有时一句话就能定乾坤。为了毛主席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句话,彭德怀宁可赴汤蹈火甚至付出生命。同样,一句话也可能就会深深刺痛对方,并留下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痕。在这个案例中,董事长说“今天我才彻底明白,你其实不懂葡萄酒”。在我们的身边,你可能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董事长对创业伙伴CEO说“要不是当初我拉你一起出来干,你现在还是一个小会计”,或者是董事长对职业CEO说“书生造反,三年无成,关键场合你们那套东西根本就不管用”,当然也有CEO影射董事长“没见过世面,就是难成大事”。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企业变,人也在变,但是大家时刻都在关注外部市场的变化,而忽视同伴的内心变化。如果再加上一两句“狠话”,暗战就立马升级。
破解董事长与CEO的恩怨情仇,仅靠他们的自省与觉悟是不够的,此时需要外力的适当介入,将暗战“阳光化”。这里有一“土”一“洋”两个办法,与各位朋友分享: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