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要编一本集子,这让我有机会重新看一下一年前的这篇报告。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研究生院,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农村做调研,很少讲课,如果课讲的不好,请大家多包涵,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发问。我的讲座题目是:农村环境问题与农村发展。
一、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从课代表对我的简要介绍中,大家可以发现,过去我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劳动力转移、农村选举、农村工业化和家族企业等,与环境问题无关。但后来我参加一些国际农村发展项目,不断到西部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中国的贫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去年李昌平写了一篇文章,说贵州的贫困问题不在于贫困本身,所谓的贫困人口实际上不是贫困人口,而是生态难民,他认为由于贵州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破坏,所以让那里的农民在当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应当出台政策,把这些人“养起来”。我认为这个结论有失偏颇,但李昌平指出环境问题与贫困之间的联系并强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是很正确的。贵州的经济问题的确是和生态环境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我曾多次到贵州,深切的感受到当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关于贵州生态条件之差,有这样两则笑话:一个是说,一位农民劳动一天回家之前数了一下自己的地,数来数去发现少了一块,他非常纳闷,但还是决定先回家再说,结果当他拿起草帽的时候发现,原来那块地在草帽下面——一个帽子就足以盖得住他们的一块地了;另一则笑话也是说当地土地之贫瘠,一个农民找村长告状,说他的邻居偷走了他的一块地——那地不过是一小堆土而已,所以的确是可以“偷”的。这笑话听来可笑,但我第一次到贵州就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笑话背后严重的生态问题。贵州很多地区都属于喀斯特地形,多石少土,农作物生长条件极差。第一次看到农民在条件极差的山上劳作,给我很深的印象。随着这些年对西部环境问题了解的加深,我越来越觉得西部的发展问题是环境问题。
几年前我参加西部一个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办的防止土地退化项目时,几位甘肃的农民反映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困难了。他们过去的家乡所在地已经全部沙漠化,无法生存了。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搬到现在的土地,这块地过去不曾被耕种过,而且政府帮忙盖了房子、打了井,收成大增,所以大家非常高兴。但问题是新的居住地的环境也在恶化,随着干旱的加剧,那里的地下水水位越来越低,每年都需要“淘井”,也就是把井加深才行,到我们去的时候已经很难抽出水来了。他们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寻找新的安居地,但实际上西部适宜居住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即使是在西北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如毛乌素沙地,现在没有大动力抽水机械,已经抽不到水了,而过去地下水位则是很高的。这个实例再次让我感觉到,贫困问题实在是一个环境问题,而现在很多扶贫政策都是在杀鸡取卵,很难达到扶贫的效果,扶贫项目与扶贫结果经常是南辕北辙。
我曾经参加过联合国在西藏的一个扶贫项目,这个项目采取的扶贫政策也被证明是有失误的。大家知道,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非常多样, 那个项目点位于靠近尼泊尔边界的一个地区,该地区毗邻的一片森林里居住着一个人数极少的民族夏尔巴族。而项目点所在的地区本身的自然环境则极恶劣,甚至连青稞都不能种植,该地区的居民主要以从夏尔巴人那里贩运木材为生。而联合国的扶贫项目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要给当地农民提供贷款,这些贷款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资金去夏尔巴人那里贩运木材,然而两年之后,我们却发现夏尔巴人生存地的森林面积明显减少,他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通过对这些现实案例的认识和思考,我的研究兴趣转向了环境和生态问题。目前中国面临很多问题,比如通货膨胀问题、股市问题,但这些问题终究是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解决的,我们未来的十年到十五年中最大的问题是生态问题。下面的一些数据和实例将有助于大家理解我国当前生态问题严重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