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10-6 21:31:24
lwzxy 发表于 2009-10-6 20:37 (2)首先,我说的是假设。其次,还是前面提到的,为何认为,奥派主张先验主义,就得一切都与经验主义撇清所有关系不否认公理是建立经验事实上的,但恐怕无人能够证明或否认“公理”(否则还称之为“公理”?)。哪怕有人异想天开的提出所谓“检验”,其含义当然是,实证检验了。
lwzxy 发表于 2009-10-5 21:07 To 猫爪兄(续):如果您确实了解我所表述中所传达的思想,恐怕您不会讥笑它过于儿戏与极端。而且,猫爪兄也开始走sungmoo咬文嚼字之路线了!呵呵。难道奥派经济学家就不是您所谓“经验与理论研究并重”了?恐怕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我们所探讨的,是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论。要么是先验主义,要么是经验主义,其中没有中间路线的,就如同“对”与“错”一样。您说那个为“极端”?如果实在喜欢“极端”这个称呼,那也无妨在“经验主义”前面加上“极端”。不过,幸好,猫爪兄提到,“极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呵呵,有这一句,就足够了。
公理在基于其上建立的理论中是不需也无法证明的,这是显然的。不过,这不代表,在其他理论中一定不可被否证,也不代表它必然是不可检验的。

既然谈“建立在经验事实之上”的“公理”,不妨再提几句:

物理学中“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就是公理/公设/……,然而,它是可检验的命题,也经历过n次检验。

相对论中,“光速的绝对最快”与“相对性原理”就是公理,然而,它们都是可检验的命题,也经历过n次检验。

现在我们想知道的是,“经验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奥派,在“研究方法论”上是如何“要么是先验主义,要么是经验主义”(没有中间路线)的。

看来,不得不在“研究方法论”上继续与lwzxy咬文嚼字了。

究竟怎样的“经验与理论研究并重”(与经验主义不撇清关系)的研究方法论,才算“没有中间路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01:16:06
终于看完了,好累啊,一篇帖子看这么长时间,我是第一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2:54:14
sungmoo 发表于 2009-10-6 21:11
在我看来,你当然是逃避问题。
说句心里话,我很庆幸没有说出你那种“有模有样的文字”。
(当然,这一点恐怕也不只是我个人的结论)
想来想去,还是给你最后回复一次吧,也好让你知道错误在哪。为了消除歧义,干脆直接引用Kuhn的原话,“A paradigm, however faulty, will not be discarded until it can be replaced by competing theory.”或许你没有听说过吧,简单来说,就是“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
或许在你看来,奥派的研究范式一文不名(只能靠猜了,谁让你连一句“有模有样的文字”都没有呢),我的那些所谓“有模有样的文字”亦漏洞百出,然而,正如上句中提到的,“即便如此,你也不能beating them with nothing.”所以,你很聪明,为了不给别人挑你的毛病的机会,自己便不断的挑别人的毛病(不论其真有没有),甚至还自豪的宣称“很庆幸没有说出有模有样的文字”。这,就是你的根本问题所在。另外,我还提醒一点的是,不要轻易去否定奥派(无论是真“奥派”,还是我所认为的“奥派”。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我对我所了解的奥派没有自信,而是因为我猜你对奥派实在缺乏基本的认识,所以以这种惯常的狡辩手法,攻击我所理解的奥派不是奥派。呵呵,当然,实际上,恐怕你根本无法证明这点),因为,你当然认识不到——到目前为止,恐怕没有那个范式能比得上Mises的,对经济学来说。所以,如果有朝一日,你真得拿出自己的更好的范式,凭此把奥派批至体无完肤,那么,通知我一声,我一定投靠你门下,当然,你可能不稀罕。不过我相信,更有可能的是,你根本拿不出更好的范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3:17:55
To Sungmoo:
回121楼:呵呵,刚刚看到你这个提问。我认为这是你迄今为止提出的最具可“讨论性”的问题,“咬文嚼字”得好!因而有必要回答一下。不过,从问题的提问方式看,你仍是从“实证主义”的角度来提问的,并按照“实证主义”的思维,而且,还仍忘不了去亦步亦趋地“模仿”物理学。然而,“人的行为”的处理,显然不同于自然界的“石头”,是不能用物理学的方式来加以研究或实验或检验的。说说Rothbard对你的提问的回答吧,想必会令你满意:
  For in the disciplines relating to human action, there are no clear and evident laboratory tests available. The truths must be arrived at by the processes of introspection, "common sense" knowledg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and such processes, while arriving at solid truths, are not as starkly or compellingly evident a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提醒一句,别忘了,我们都是“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3:22:53
lwzxy 发表于 2009-10-7 12:54 想来想去,还是给你最后回复一次吧,也好让你知道错误在哪。为了消除歧义,干脆直接引用Kuhn的原话,“A paradigm, however faulty, will not be discarded until it can be replaced by competing theory.”或许你没有听说过吧,简单来说,就是“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
或许在你看来,奥派的研究范式一文不名(只能靠猜了,谁让你连一句“有模有样的文字”都没有呢),我的那些所谓“有模有样的文字”亦漏洞百出,然而,正如上句中提到的,“即便如此,你也不能beating them with nothing.”所以,你很聪明,为了不给别人挑你的毛病的机会,自己便不断的挑别人的毛病(不论其真有没有),甚至还自豪的宣称“很庆幸没有说出有模有样的文字”。这,就是你的根本问题所在。另外,我还提醒一点的是,不要轻易去否定奥派(无论是真“奥派”,还是我所认为的“奥派”。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我对我所了解的奥派没有自信,而是因为我猜你对奥派实在缺乏基本的认识,所以以这种惯常的狡辩手法,攻击我所理解的奥派不是奥派。呵呵,当然,实际上,恐怕你根本无法证明这点),因为,你当然认识不到——到目前为止,恐怕没有那个范式能比得上Mises的,对经济学来说。所以,如果有朝一日,你真得拿出自己的更好的范式,凭此把奥派批至体无完肤,那么,通知我一声,我一定投靠你门下,当然,你可能不稀罕。不过我相信,更有可能的是,你根本拿不出更好的范式。
对不起,再次告诉你:你的猜测又错了。

你终于祭出“范式”这面大旗了。这是你惯常的回避问题的方法。如果有这工夫,你不妨好好考虑考虑别人提出的问题吧,认真回答前面别人的问题,而不是不断扯出什么自认为别人似乎没有听过的所谓概念。

按你的逻辑,也提醒一点的是:同样不要轻易去否定“非奥派”。

我们同样可以说,你对“非奥派”也很缺乏很基本的认识(你怎么肯定你所谓的“实证主义者”不强调理论或逻辑的力量呢?),所以你惯常使用这种狡辩手法。

——“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范式能比得上Mises的,对经济学来说”,这是你的论据,还是结论?这一点提醒你务必搞清楚,也向大家说清楚。——你的这种论证方法,真地很有趣!

按你的说法,我们同样可以说,“lwzxy当然认识不到,到目前为止,恐怕没有那个范式能得上***(非Mises的某个人)的,对经济学来说”。

lwzxy的全部逻辑即,因为没有哪个能比得上,所以没有哪个能比得上。

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你可以这样认为,你想告诉楼主你这样认为也行,不过,你是不是想让别人也这样认为,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你自己承不承认,这也是你自己的事了。

最后,再提醒一句:你自己的表述逻辑混乱,不要把责任转嫁给“奥派”。至于“体无完肤”这一夸张之辞,也不过是你的冥想,当然,这不过是你惯常的“保护”自己的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3:32:40
lwzxy 发表于 2009-10-7 13:17
To Sungmoo:
回121楼:呵呵,刚刚看到你这个提问。我认为这是你迄今为止提出的最具可“讨论性”的问题,“咬文嚼字”得好!因而有必要回答一下。不过,从问题的提问方式看,你仍是从“实证主义”的角度来提问的,并按照“实证主义”的思维,而且,还仍忘不了去亦步亦趋地“模仿”物理学。然而,“人的行为”的处理,显然不同于自然界的“石头”,是不能用物理学的方式来加以研究或实验或检验的。说说Rothbard对你的提问的回答吧,想必会令你满意:
  For in the disciplines relating to human action, there are no clear and evident laboratory tests available. The truths must be arrived at by the processes of introspection, "common sense" knowledg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and such processes, while arriving at solid truths, are not as starkly or compellingly evident a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提醒一句,别忘了,我们都是“人”)
如果无论我怎么提问(或质疑),你都要扣上一个你所谓的“实证主义”(诸如“模仿物理学”种种)的帽子,别人确实对你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前面的问题的不过是问,你前面的所谓的种种说法,如何与你前面的所谓的“实证主义”相区别?(不知道你究竟能不能看懂)

你的回答根本没有提供新信息,不过是在重复前面的说法,或者说,根本没有回答别人的问题。

别人说的tests就必须是“clear and evident laboratory tests ”吗?这不过又是你的臆断而已(对于这种臆断,我真地很习惯了)。

别忘了,你自己此前的帖子中究竟说了什么,别人究竟是在针对什么向你提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3:37:55
lwzxy 发表于 2009-10-6 20:37 (2)首先,我说的是假设。其次,还是前面提到的,为何认为,奥派主张先验主义,就得一切都与经验主义撇清所有关系不否认公理是建立经验事实上的,但恐怕无人能够证明或否认“公理”(否则还称之为“公理”?)。哪怕有人异想天开的提出所谓“检验”,其含义当然是,实证检验了。
lwzxy 发表于 2009-10-5 21:07 To 猫爪兄(续):如果您确实了解我所表述中所传达的思想,恐怕您不会讥笑它过于儿戏与极端。而且,猫爪兄也开始走sungmoo咬文嚼字之路线了!呵呵。难道奥派经济学家就不是您所谓“经验与理论研究并重”了?恐怕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我们所探讨的,是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论。要么是先验主义,要么是经验主义,其中没有中间路线的,就如同“对”与“错”一样。您说那个为“极端”?如果实在喜欢“极端”这个称呼,那也无妨在“经验主义”前面加上“极端”。不过,幸好,猫爪兄提到,“极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呵呵,有这一句,就足够了。
出于担心lwzxy看不懂别人的问题,这里再重复一遍前面的问题:

现在我们想知道的是,“经验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奥派,在“研究方法论”上是如何“要么是先验主义,要么是经验主义(没有中间路线)”的。

看来,不得不在“研究方法论”上继续与lwzxy咬文嚼字了。

究竟怎样的“经验与理论研究并重”(与经验主义不撇清关系)的研究方法论,才算“没有中间路线”?
如果lwzxy所谓的“经验主义者”与“先验主义者”都是“经验与理论研究并重”,如何区分这两者?

上面lwzxy所引的英文片段显然不是在回答这一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3:44:58
To sungmoo:
既然认为我的表述逻辑混乱,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即使我想看看“逻辑不混乱”的,结果,一个毛也没有。我一样的确对你“一点脾气都没有了”,无论是“论据”还是“结论”,都就此作罢。
从字里言谈中,仿佛sungmoo君对奥派对范式都成竹在胸(“夸张”了?还是“又猜错了”?),然而,不幸的是我却没感觉到。讨论的任何问题,甚至定义都不在一个层面上(让你去查wiki,估计连这也懒得看,而固执坚守自己的定义),讨论真的没有任何意义。我的“结论”都已经亮明了,就此作罢,恕不奉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3:45:01
总地来说,一切概念与逻辑都在lwzxy头脑中,lwzxy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述这些概念与逻辑——至于这些概念与逻辑,lwzxy是没有义务告诉别人的,而当别人想了解这些概念与逻辑究竟是什么的时候,lwzxy会说你不过在“咬文嚼字”、“挑肥拣瘦”,并继续抛出自己脑中新的概念与逻辑,而当别人根据lwzxy的说法进一步向其澄清时,lwzxy会说,“你不懂”、“你认为别人一文不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7 14:00:21
lwzxy 发表于 2009-10-7 13:44 既然认为我的表述逻辑混乱,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即使我想看看“逻辑不混乱”的,结果,一个毛也没有。我一样的确对你“一点脾气都没有了”,无论是“论据”还是“结论”,都就此作罢。
从字里言谈中,仿佛sungmoo君对奥派对范式都成竹在胸(“夸张”了?还是“又猜错了”?),然而,不幸的是我却没感觉到。讨论的任何问题,甚至定义都不在一个层面上(让你去查wiki,估计连这也懒得看,而固执坚守自己的定义),讨论真的没有任何意义。我的“结论”都已经亮明了,就此作罢,恕不奉陪了。
别人对你的概念与逻辑的质疑,便成了“固执坚守自己的定义”?——这就是你“亮明”的逻辑。

这里是不是别人“固定自己的定义”,是不是你自己的说法让人捉摸不清,诸君去评价吧。

你确实已经亮明了许多陈述,只不过,凭本人的能力,确实看不懂,哪些是前提,哪些是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8 20:23:50
呵呵,Sungmoo所作的总结发言明白无误的显示了,我先前的表述——“一文不名”,不过,这一结论相信只有那些对奥派一无所知的人,并对sungmoo谦恭有加的人,才是认可的罢。而且,sungmoo提到,我“随心所欲地表述这些概念与逻辑”,别忘了,sungmoo后面提到(我认为是真实的)——“凭本人的能力,确实看不懂,哪些是前提,哪些是推论”,既然连前提与推论都无法分辨,如何能理解概念与逻辑,更何来判断我乃“随心所欲”地表述?——“这就是你‘亮明’的逻辑”!
废话少说,虽然sungmoo惜墨如金,对本贴之主题一毛不拔,但我觉得对奥派经济学之研究方法作一梳理多写点文字恐怕还是必要的,以利于后来者(虽然冒着被sungmoo挑三拣四的风险):
奥派经济学,在奥派看来应称为行为学更适当,接受方法论的先验论,从人的行为公理出发,逻辑推演出整个理论体系。它所提出的陈述和命题不是来自经验。其起点,不是对于一些公理的选择,不是关于处理方法的决定,而是关于行为本质的深思熟虑。其范围,限之于对人的行为元范之说明。因而,关于行为学的一切定理的推演所需要的,只是关于人的行为之本质的知识。而这种知识,是我们自己的知识,因为我们是人;人,除非他因病理的关系变成了植物性的存在,决不会缺少这种知识。为了解这些定理,无须特别经验;对于一个不会先验地知道什么是人的行为的“人”,经验也不能叫他了解这些定理,不管经验如何丰富。认知这些定理的唯一途径,是我们对于行为元范的固有知识之逻辑分析。行为学的一切概念和定理,都蕴含在人的行为的元范中。行为学的知识,同逻辑和数学一样,是我们所固有的,不是外来的。不过,行为学却不是按照逻辑和数学的程序而展开的。它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纯粹演绎推理的完整体系,它的结构是先验的理论以及对历史现象的解释交织起来的。
重申,所有行为学和经济学的推理的出发点,也即人的行为的元范。人总是有意地要达成所选择的某些目的(就前述而言,sungmoo有意贬低我之表述一文不名,因而也是一个“行为人”)。任何历史的或经验的考究都不能发现这个命题有何毛病。从人的行为的元范这个不可动摇的基础,行为学和经济学一步一步地靠推理的方法展开,直至导出一切逻辑推理的结论。而对于这样的结论,只能有两种态度:揭发这个结论的逻辑错误,或者承认他们的正确和有效。或许还应有第三种态度:忽略掉它!就像上世纪来的所谓“主流经济学”那样,关起门来用所谓“实证”的“数学”的方法自得其乐地进行绝不会得出任何实际用途的结论的“经济学研究”(错了,不是没有实际用途,是有实际“负用途”。因为我们对那些“主流经济学”提出并付诸实施的政策主张祸害地还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9 00:34:16
yuan5156 发表于 2009-10-7 01:16
终于看完了,好累啊,一篇帖子看这么长时间,我是第一次...
我也第一次
而且还连追了两个晚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9 17:30:27
为啥发不上去,晕~
呵呵,Sungmoo所作的总结发言明白无误的显示了,我先前的表述——“一文不名”,不过,这一结论相信只有那些对奥派一无所知的人,并对sungmoo谦恭有加的人,才是认可的罢。而且,sungmoo提到,我“随心所欲地表述这些概念与逻辑”,别忘了,sungmoo后面提到(我认为是真实的)——“凭本人的能力,确实看不懂,哪些是前提,哪些是推论”,既然连前提与推论都无法分辨,如何能理解概念与逻辑,更何来判断我乃“随心所欲”地表述?——“这就是你‘亮明’的逻辑”!
废话少说,虽然sungmoo惜墨如金,对本贴之主题一毛不拔,但我觉得对奥派经济学之研究方法作一梳理多写点文字恐怕还是必要的,以利于后来者(虽然冒着被sungmoo挑三拣四的风险):
奥派经济学,在奥派看来应称为行为学更适当,接受方法论的先验论,从人的行为公理出发,逻辑推演出整个理论体系。它所提出的陈述和命题不是来自经验。其起点,不是对于一些公理的选择,不是关于处理方法的决定,而是关于行为本质的深思熟虑。其范围,限之于对人的行为元范之说明。因而,关于行为学的一切定理的推演所需要的,只是关于人的行为之本质的知识。而这种知识,是我们自己的知识,因为我们是人;人,除非他因病理的关系变成了植物性的存在,决不会缺少这种知识。为了解这些定理,无须特别经验;对于一个不会先验地知道什么是人的行为的“人”,经验也不能叫他了解这些定理,不管经验如何丰富。认知这些定理的唯一途径,是我们对于行为元范的固有知识之逻辑分析。行为学的一切概念和定理,都蕴含在人的行为的元范中。行为学的知识,同逻辑和数学一样,是我们所固有的,不是外来的。不过,行为学却不是按照逻辑和数学的程序而展开的。它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纯粹演绎推理的完整体系,它的结构是先验的理论以及对历史现象的解释交织起来的。
重申,所有行为学和经济学的推理的出发点,也即人的行为的元范。人总是有意地要达成所选择的某些目的(就前述而言,sungmoo有意贬低我之表述一文不名,因而也是一个“行为人”)。任何历史的或经验的考究都不能发现这个命题有何毛病。从人的行为的元范这个不可动摇的基础,行为学和经济学一步一步地靠推理的方法展开,直至导出一切逻辑推理的结论。而对于这样的结论,只能有两种态度:揭发这个结论的逻辑错误,或者承认他们的正确和有效。或许还应有第三种态度:忽略掉它!就像上世纪来的所谓“主流经济学”那样,关起门来用所谓“实证”的“数学”的方法自得其乐地进行绝不会得出任何实际用途的结论的“经济学研究”(错了,不是没有实际用途,是有实际“负用途”。因为我们对那些“主流经济学”提出并付诸实施的政策主张祸害地还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9 18:32:06
lwzxy 发表于 2009-10-9 17:30 奥派经济学,在奥派看来应称为行为学更适当,接受方法论的先验论,从人的行为公理出发,逻辑推演出整个理论体系。它所提出的陈述和命题不是来自经验。其起点不是对于一些公理的选择,不是关于处理方法的决定,而是关于行为本质的深思熟虑
我看不出:所谓“深思熟虑”如果不是为了所谓“公理选择”,“深思熟虑”又是在做什么。

“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不是“人的行为公理”?那么,经“深思熟虑”之后,“人的行为公理”难道可以“任意假设”?

*********

此外,“深思熟虑”的对象——“人的行为本质”,可以完全脱离“对人的行为的观察”?这里,“观察到的人的行为”又算不算“经验材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1 14:53:04
看看科学哲学 ,也许就可以明白什么是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这是与象牙塔里面的经济学相对应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