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97 11
2017-06-19
便利店大风吹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7年第24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6月19日
BAT、风投资本、传统巨头纷纷入局,连锁便利店模式的新玩法能否走得通?
1497686482926426_480_320.jpg
上海一家盒马鲜生便利店,顾客在选购商品。过去几年,便利店模式在全国开花,背后是蜂拥而至的各类产业和跨界资本。

《财新周刊》 文 | 财新记者 王琼慧
  新零售的后进玩家盒马鲜生终于在北京落子。6月9日,北京朝阳路的新城市广场,一家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商品数量超过6000种的盒马鲜生实体店开业。比原计划晚了三个月之后正式打响北上“第一枪”,市场却在追问:盒马这样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便利店,会给传统商超带来一场“沙丁鱼风暴”吗?
  过去几年,便利店模式在全国开花,背后是蜂拥而至的各类产业和跨界资本。嘉御基金创始人、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在5月的全国便利店大会上指出,过去12-18个月,大约不少于10亿美元的资本,在BAT、京东以及各类基金的互联网概念裹挟下进入便利店,“挖掉零售最后一块”——阿里巴巴重注投资闪电购、盒马鲜生,京东CEO刘强东号称要开“百万便利店”,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3亿美元投资“便利蜂”,传统商超巨头家乐福、永辉也在尝试新的小店铺业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传统零售业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6%,其中专卖店销售额只增长1.7%,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分别只增长2.9%、1.9%、1.8%。而便利店的增速达到了8%。
  两组数据有些出入,但毋庸置疑的是,如果零售业还能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非便利店莫属。
  “从整个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便利店赶上了消费升级,新一代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没那么高,供应和需求匹配了。大宗的生活品人们选择网络购买,而便利店即时消费满足了另外的需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对财新记者表示。
看起来很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便利店的销售额就以双位数速度增长,连续五年超过百货、超市、大型超市等其他零售业态,在实体零售业一片哀鸿中一枝独秀。人均 GDP 提升、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所有研究都表明,中国市场便利店仍有巨大前景。也因此,传统零售业不断涉足便利店。
  但便利店直到现在都还是一门“看起来很美”的生意。“如果让我重选一次,早知道这么辛苦,我肯定不做了。”张利对财新记者露出一丝疲倦。
  张利是福建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见福”创始人。从2006年第一家门店出发,到如今已拥有近千家门店。但开店七年才打平成本的他仍不敢掉以轻心。
  即使是业界典范的日本便利店品牌711及罗森、全家,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度过了漫长的投资期,711在中国刚刚扭亏,罗森至今在中国尚未盈利,即使是2012年就开始盈利的全家,多位业内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在赚钱之前投入可能有20亿元”。
  症结就在于,小小的便利店背后,是物流配送与供应链体系的全链路建设。便利店单店净利润3%左右,只有靠网络和规模效应才能获得更高利润。而为了获得供应链优势,不得不参与生产源头环节,打通上下游以建立壁垒。也就是说,便利店是个彻底的重资产行业。
  “开店开到200家的时候,我心里才有一点希望,觉得这件事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便利店要盈亏平衡,张利看到的行业平均时间需要七年。
  资本能加速行业发展,但是打通各个环节并不容易。现在兴冲冲入局的新玩家,他们等得起吗?这是每个在零售业打拼多年的从业者对财新记者的提问。他们对新玩家的耐心和经验充满怀疑,但是有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前车之鉴,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跨界竞争凶猛
  携资本入局的新玩家,改变了便利店发展的逻辑。
  传统零售业态的基础模型非常简单:好的位置带来人流,性价比留住客户。而便利店模式的成功主要基于人流:24小时不打烊、10分钟步行范围、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增值服务的“极致便利”,让便利店的商品价格得以高出普通超市三成。
  但如果外送服务能在30分钟甚至15分钟上门,便利店的核心“便利”就会消失殆尽,以天然地理位置优势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就会遭到挑战。遑论伴随移动互联网而来的还有数据和科技加持,全面掌握消费者数据行为画像,在特定场景实现精准化的运营。而这,正是新玩家便利蜂和盒马鲜生的逻辑所在。
  在5月中旬举办的中国便利店大会上,鲜少露面的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谈及传统便利店的发展前景。侯毅认为,零售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便利、急需,并没有日益增强,反而是倒退的。
  在他看来,中国的便利店聚焦于三个场景类型。第一个场景是家庭需要,类似开店超过1万家的美宜家,聚焦家庭生活所需,基本覆盖超市功能;第二个场景则是人群聚集区,比如学校、医院、办公室等,现在上海生意最好的便利店往往开在办公区;第三种场景则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马路边上的便利店。
  侯毅认为,只有第三种场景下的便利店未来依然有发展空间,其他场景的便利店都会被取代。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便利店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天然的距离让多个品牌可以同时运行相安无事;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外送服务的发展,打破了地理局限,后者提供的便利性甚至超过原本由地理位置决定的便利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外卖业务的发展让餐饮可以直接送达办公室,相比之下,便利店价格便宜但是需要排队结账、口味单一的盒饭,再不能满足白领需求。
  对于业内人士关心的成本问题。侯毅称,自建物流送货上门成本更高,但是“不是高得很离谱,仅仅是两三块钱而已”,很多消费者愿意为到家服务埋单。
  盒马鲜生聚焦吃饭场景,生鲜水果和零食小菜一应俱全。所有支付必须在盒马鲜生的App上完成,一次购买用户账户就会建立,数据就会留存。
  配送成为颠覆便利店关键中的关键。侯毅的目标是“五公里范围,半小时送达”的快速物流配送。在盒马鲜生的门店内,消费者可以看到围绕在店面一周的店内分拣线。这正是盒马配送的秘密。
  出身京东物流规划师的侯毅,再早之前供职线下零售商物美。在京东,侯毅就曾负责便利店业务,彼时侯毅希望能够利用便利店的仓储进行生鲜类品类的最后配送,这一业务模式最终演化为京东到家业务。2015年侯毅离职京东创立盒马鲜生,并迅速获得了京东竞争对手阿里巴巴的投资。
  一位曾在零售业从业多年的人士曾询问侯毅:如果拿走盒马鲜生的一切,只许留下一样东西,侯毅会选择什么?
  侯毅的答案是这条店内分拣线。分拣线的设计与盒马店面面积、品类排放、人员配置息息相关,设置要在一开始就全部计划完善。由此才可能达到30分钟内的“即时送达”。
  盒马鲜生期待线上订单远甚于线下实体门店。这与便利蜂的逻辑类似。庄辰超离开“去哪儿”后3亿美元投资的“便利蜂”,必须下载App、线下自助购物、线上支付、消费者可以自提或15分钟内送货上门。便利蜂通过集约化采购降低供应链成本、并以各个门店互为供货支撑。不过四个月,便利蜂已经在中关村开出五家门店,平均500米一个店面。而希望开出万家便利店的庄辰超仍在加速。
  “他们在试探这个地区的流量天花板。”零售行业资深观察人士万德乾对财新记者表示。
  盒马鲜生的实体“便利店”从规模到引流逻辑均和传统便利店不同。在侯毅看来,基于引流逻辑的实体店面更像一个电商的前置仓和展示柜。根据盒马方面公布的数据,目前已经有门店可以每天完成线上订单4000单。国内一个运营良好的便利店日均单量一般在1万单左右,普通的便利店日均单量约5000单。
  “最终争取的就是一个消费者渠道,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他们成为平台之后,也在想怎么布局线下。”王洪涛说。便利店网点的密度、覆盖面、引流的力度、购买频率,是互联网落地线下的不错选择。
  “过去互联网引流成本很低,2003年的时候,淘宝刚刚起步,一直到2005年,淘宝每获得一个活跃用户成本大概两三元,今天呢?大约要100元。”卫哲认为,虽然电商的购买频率很高,但是客单价很低,每次交易几十块钱,“你有15%甚至20%的毛利,要做多少笔才能回收100元左右的获客成本?我们测算过,这种小客单价大概平均要十笔,十次复购才能把引流成本收回来。”
  但是一个运营良好的便利店平均每天的客流量可以达到1万人次——传统的便利店人士开始理解巨头为什么进入这个只赚辛苦钱的行业。不过他们依然相信,便利店的根本在于店本身,而不是提供外卖。
  “很多人说,因为便利店可以送外卖,所以便利店+O2O是可以完成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路。各位,便利店真的能外送吗?当你在高峰期的时候,收银来不及,整理货架来不及,清洁来不及的时候,你有人去外送吗?”连锁便利店品牌中国全家FamilyMart总经理朱宏涛如此表达对便利店新模式的不以为然。
  但是资本已经来势汹汹。提出“新零售”概念的阿里巴巴首先嗅到渠道融合的趋势,在线下布局不断,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苏宁、银泰、百联、三江、日日顺等公司在内的累计数十个项目。除了盒马鲜生,5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联华超市18%内资股股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快客便利正是华联旗下品牌之一。
跟消费者竞争
  事实上,便利店要不要送外卖,只是一种极端化的争论。即使最传统的零售业者也都承认,互联网不简简单单的是能否切走蛋糕的问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已经深刻改变了社会消费方式,顾客们已经跟以往完全不同了。
  “我认为有两件事情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第一是技术,有了移动互联网这样技术工具以后,零售的商业模式,我认为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第二个是消费者,尤其是80后、90后这样在中国富裕时代长大的核心消费群,他们追求品质、自我、分享。这两点的变化,是我们新零售商业模式的重构和诞生。”侯毅认为,随着消费者的变化,零售也跟以往不同。
  即使是最相信地理位置优势的便利店从业者也不得不开始转变思路。全家便利店开发了自己的会员体系,他们第一次全面了解到自己的顾客:92.2%的会员都是80后。
  罗森便利店与松下电器合作,在门店安装监控器,不是用来防盗,而是记录来店者年龄、性别,掌握来店者的移动路线、时间,从而对购买的动向进行分析。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年轻人正成为消费的主力。“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室总监华东说。
  “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零售业的末端,我们只能适应这些消费者的变化。”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万河说。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便利店开始为了年轻人提供更丰富的选择。这包括罗森的甜品、全家的咖啡等。除了提升销售和毛利,更重要的是通过差异化发展打出自己的特色。罗森为15-19岁的人群开发合适他们口味的甜品,现在,15-19岁的人群里有31.8%认为罗森的甜品最好吃。
  不管愿不愿意,便利店的竞争对手早已远远超出同业范围。资本的大风并没有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容易。
  “之前我们更多的是讲同行的竞争,但是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看到资本方也好,互联网方也好,都在进入便利店行业。所以未来我们可能真正面临的竞争来自更多跨界的竞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副秘书长王洪涛说,“不管竞争对手是谁,我们竞争的本质是跟我们自己竞争,或者是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6-19 17:46: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9 17:51:21
跟自己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9 19:30:57
有竞争,对客户来说是大好事,参与竞争的越多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9 20:30:05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9 20:30:3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