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正在四处蔓延,与之相应是快递市场的如火如荼,竞争也在各个角落汹涌浮现。由“懒人经济”催生而出的同城即时配送正在从最初的外卖市场延伸到文件、证件、果蔬、鲜花、电子产品和生活用品等多元领域,这也促使一批企业在资本、用户、服务以及配送员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整从而适应市场需求,以达达、闪送、人人快送、邻趣等为主要“诸侯”的企业正在同城速递市场秣马厉兵,大幕徐徐拉开。
资本追捧 “跑步”完成多轮融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同城速递是物流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未来五年仍将保持30%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而在2016年前三季度,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实现51.1亿件,其中同城速递13.6亿件,占26.6%。
同城速递和同城快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几乎是两个相异的极端。前者更加强调“即时配送”,它是点到点的分散式运输,寄件人和收件人之间的距离只差一名配送员;而后者是点到点的集散式运输,寄件人和收件人之间至少隔了两个配送员和一到多个集散网点,目前的同城快递时效,还未达到“即时配送”的水平。
由于市场体量的增长预期,同城速递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据悉,6月5日,同城速递平台闪送宣布完成C+轮5000万美元融资,而在此之前,今年2月份闪送也获得了5000万美元融资,这意味着半年之内,闪送完成了1亿美元的融资;另外,6月9日,UU跑腿在2017年战略发布会上也宣布获得1亿元A+轮融资,加上今年1月获得的9600万元A轮融资,UU跑腿也在半年时间完成了1.96亿元的融资。
多家快递公司进入战场
业内人士认为,同城速递主要做好两端:一端是用户,另一端是配送员,前者要靠好的服务来完成引流,后者则需要通过切实的利益和机制来保障配送的效果。在大都市,许多白领阶层并不在乎钱的多少而更关注时间的长短,同城速递是在时间效率上一决高下,这符合它的“即时性”特点。与之相应,新达达、闪送、人人快送、邻趣等也都在配送时效和计费价格上吸引用户。
面对同城速递不断扩大的市场,传统快递企业也不愿放弃这一块“蛋糕”,2016年7月,顺丰推出了同城即刻送服务,从官网上看为餐饮外卖、商超、生鲜、蛋糕、鲜花及类似行业,提供围绕店铺周边3或5公里内的同城专人即拿即送服务。
今年3月份,圆通启动了同城配送网络,就是为了争取同城即时配送市场,目前圆通的配送频次为一天三频(上午10:30,中午12:30,下午1:30),未来可能会增加到一天五频,这样揽收时间更多,配送量也会更大,加上同城配送网络的装载更加规范之后,在生鲜、冷链、果蔬、鲜花等市场寻求进一步的可能性。
同城速递前景广阔,但依然存在隐患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同城速递创业平台已经开始发力,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不管是达达、人人快递还是闪送,都在用快马加鞭的态势在市场中征战掠夺,想要成为同城版的“三通一达”。不过,目前以小平台为主导的同城速递情势却并不十分乐观。由于当前同城速递企业以创业型平台居多,以闪送和人人快递为代表的创业型同城速递均存在一些隐患。
例如,在配送员的审核方面,由于行业需求缺口太大,大部分创业平台都在快马加鞭扩大配送队伍,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人员素质和服务标准参差不齐的风险。对于闪送和人人快递的配送员来说,在缺乏必要的审核标准和培训体系的情况下,其实际在物流配送服务方面的水平自然也就会显得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配送货品没有充分的保障。相比传统物流配送来说,用户的物品如果丢失了,用户一定会找物流公司索赔。但是对于闪送和人人快递这种创业型的同城速递们来说,由于他们并没有对平台上的物流配送人员实行严格的监管,所以物品在配送过程中损坏、甚至丢失已经成为这类平台时常出现的状况。
查找今年以来的新闻报道会发现,这些疑虑并非杞人忧天。以闪送、人人快递等为代表的创业型同城速递虽然解决了同城配送时效上的问题,但是却面临配送服务质量、货品安全等新问题的出现。整个行业依旧需要一个领袖级的平台,来对服务门槛和服务标准进行必要的规定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