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Escaith H, Diakantoni A. Reassessing EffectiveProtection Rates in a Trade in Tasks Perspective: Evolution of Trade Policy in'Factory Asia'. Staff Working Paper ERSD-2012-13.(在任务贸易视角下重新估算有效保护率——“亚洲工厂”的贸易政策演变)
* 有效关税保护率是非常传统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前夕,对该问题的讨论相对较多。
*征收关税,实际上是一种进口替代战略。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拉美等国家进口替代战略失败,中国、韩国等大部分国家都实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当前世界经济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不确定性大大增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再加上,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从“最终品贸易”转向“任务贸易”,有效保护率(EPRs)重新回到历史舞台。近年来,有关国际间投入产出数据和方法日益丰富,使我们能够通过考虑产品生产结构及投入原产地(本国或外国)来测度对一个产品或部门的整体保护率。该文扩展了基于单区域的传统有效保护率测算方法,该文利用投入产出矩阵考察了10个亚太国家在1995年和2005年之间的生产结构,同时也计算部门的EPRs,并进行了一系列反事实模拟分析旨在区分关税政策变化、产品生产结构变化和实际汇率变化对EPRs变化的贡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对10个亚太国家从1995至2005生产结构的分析,显示出日益上升的中间品使用和朝着多样化发展的进口中间品使用。
(2)从1995年到2005年,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EPR)处于下降趋势,这反映了多边贸易谈判的影响,中国和中国台湾加入世贸组织,世界具有走向更低的适用关税率的趋势。EPRs的下降在发展中亚洲国家表现的十分明显,从1995年到2005年越来越多的部门遭受了负保护,尤其是在制造业。恰如正EPR会与抑制出口相联系,贸易政策看起来变得更加具有出口导向性。
(3)反事实模拟的结果表明如果名义关税安排没有改变的话,EPRs将会更高。关税政策倾向于降低本国租金(用高的EPRs来表示)并朝着更加开放和更少歧视性政策前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的有效保护大大减少,如农业、纺织品和服装业。
[attach]2277497
u 重要知识点
关税升级(Tariff escalation)
关税升级是设定关税的一种方式,根据这种方式设定的关税随着一个产品改变程度的深入而提高。例如,适合做车身的钢材的关税税率可能是5%,用同一种钢材做成的车身零件的关税可能会是15%,而成品汽车的税率则可能是30%。使用这种方式的目的是,通过对进口简单制成品给予优惠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增长。而这一措施的代价一般则是由消费者承担。这种方式的正当性几乎总是体现在,“关税升级”被认为是创造就业和鼓励技术转让的一种措施。
有效保护率(EPR,effectiveprotection rate)
EPR是指,在自由贸易下,征收名义关税导致单位产出中的增加值增长变化率(EPRis th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sectoral value-added per unit of output, which ismade possible by the nominal tariff schedule relative to a situation of freetrade)。EPR不是对产品的保护程度,而是对增加值保护的测度指标。
若觉得对您的知识增长有用,且希望获得更多的有价值资料,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泥嘉财经(ID:nijiacaijing)。
感兴趣可加入“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备注机构、微信联系方式等,我会看脸拉人进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