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我们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结果都要等几个月才能出来,那么即时处理巨大即时数据的可能性有吗?即就是在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只能记录极小部分的消费者行为。把遍布全国乡镇山村的商店的计算机直接或分级连接到中央处理计算机上,代价巨大。
2、税收。你提到,计划经济下,每个人都会享受到高福利。没有税收,福利靠什么支持?政府的诸多开销(包括你说的计算机网络)靠什么支持?难道计划经济下,个人收入也是直接由政府分配的?这样的话,人的天生惰性还会使个人努力工作吗?
3、生产。计划经济下,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动力在哪里?所有人都吃同样的东西,穿同样的衣服,坐同样的车?因为生产同一产品对资源利用最优。假如今天这个企业打算生产手机,明天项情变了又去生产汽车,后天又是飞机,再后天又是宇宙飞船,结果什么也没有生产 — 市场经济下,企业追求的是利润,你所说的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4、偏好。偏好当然不能直接作用于生产,但是偏好会影响消费,从而应该通过市场影响生产。偏好会刺激需求,需求作业于供给(生产),才会有“空调”的发明。计划经济下,新发明是如何被“计划”出来的呢?假如有些人喜欢飞机,他又没有钱,你能解决他的偏好吗?— 偏好不是要来“解决”或“满足”的,偏好是在分析个体在一定的Budget Constraint 下达到效用最优的一个必要工具。
5、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调配消费品 — 根据什么原则或者什么SWF调配呢?
6、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不需要企业也不需要企业家,需要的只是经济工程师 — 不需要管理者?人都是以劳动为乐趣的完美人?
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我甚至认为马克思更像是一个政治家或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