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以下是引用toddzhao在2005-12-6 10:47:17的发言: 基本看不懂。。。
我想的是计划经济就没有风险了吗,而且现在的现实是投资与风险相伴,工作的竞争也太大了。
从总量上来说,社会财富并不少,可是却有很多的贫民。从正常的角度来说他们要致富也是要冒风险的。
整个社会都是在风险中成长起来的,从企业的投资到生产岗位的竞争到消费品的竞购和融资机构的放贷,以及国家机构的建设决策。
所以我的意思是现实的社会都会有一个风险控制的问题,因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正是由于需要辩证所以在得出结论之前实践足以推翻一些不正确的东西,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一个必然。至少来说人是主观的动物。
如果承认了风险的必然性,那讨论一下风险的存在和实践就是必要的了。
前文如下:
------------------
资本主义就是政府没风险,人民冒风险的社会。
社会主义就是政府冒风险,人民没风险的社会。
现在的社会都界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某一百分比上。
不过一旦达到了风险极限,大家都进入了乱世了。因此无论是政府或是人民都会有一个互助和互利的关系。
从政府到人民有一个梯队存在,不一定是金字塔形的稳定结构。
市场经济就是风险投资宏观调节的社会。
计划经济就是风险投资整体控制的社会。
调节的好了就能控制了。
调节的社会靠的是人的主动性和个性,而要控制社会就要发挥人的创造力和共性了。
主动性不一定是什么好的初宗,但有创造力的事物是经过社会的承认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调节的是社会的风险程度,后者调节了社会的风险精度。
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控制的是社会的风险程度,后者控制了社会的风险精度。
------------------
我的主要意思是有一种情况就是比如说有两个集团的人群,一个集团称之为政府,另一个集团称之为人民,这两个集团是怎么样在历史进程中通过斗争达到共赢的呢。
主要方法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纯流通,一种是纯分配,纯流通指的是把政府和人民合在一起,用市场来分配,而纯分配指的是政府集中来控制人民的外向型流通,而政府实行的是自我流通。倒过来的分配方式暂且不论了。
外向型流通指的是人民的财货流通都是有外来的规则约束的,这些规则是由政府来规定的,正是由于这是出于某集体意愿的所以称为纯分配。以计划经济的纯分配自然是另一个话题。
自我流通指的是政府的财货流通是自我封闭的,不向下传授的,比如说政府机密。而政府的财货也许就是机密、命令之类的东西。
现在所说的市场经济是纯流通和纯分配的结合品,指的是政府对人民进行宏观调控的有一定封闭界线和有一定的分配意识的经济模式。
而现在所说的计划经济也是纯流通和纯分配的结合品,指的是比较靠近纯分配的一种经济模式。
当然了在这里用到的风险因素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一个高层次的集团斗争风险了,在计划经济下这种风险全在政府身上,因为政府是规则制定者,也并不是说人民没风险,只是相比之下政府的责任和风险多得太多,在没有定量的分析之下,无法人力承担。
有一点要说的是,现在没有人意识到一个人即可以是政府的角色也可以是人民的角色,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一个如果只是政府的角色或只是人民的角色他又怎么能活下去。如果只是政府的角色他如何获得生活必需品,如果只是人民的角色又如何得到生存的规则。这也正是上面所讲的政府和人民之间的风险的具体分析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