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psmatch2`命令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时,你观察到匹配后生成的`n1`和`n2`变量总是连续的,这实际上是因为`psmatch2`命令在匹配过程中确实为每个匹配组自动分配了连续的ID。这些ID并不表示数据点在原始数据集中的位置或顺序,而是表示匹配后的组编号。
当你使用`neighbor(2)`选项时,这意味着你选择了1:2最近邻匹配法,即每一个处理组(实验组)单位将与对照组中两个最接近的单位进行匹配。因此,对于每个处理组单位,命令会找到两个最相似的控制组单位,并为这三者分配一个共同的连续ID。
然而,“随机生成”这个描述并不完全准确,在PSM过程中,`psmatch2`是基于倾向得分和你指定的匹配选项(如caliper, common等)来寻找匹配对象。这意味着即使在每次运行命令时,由于初始排序或随机种子的不同,匹配结果可能会有轻微变化,但一旦设定好相同的随机种子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匹配结果应该是可重复的。
如果你希望看到不同的匹配结果,可以尝试调整`psmatch2`中的参数设置,比如改变caliper大小、使用不同的匹配算法(如核密度估计或局部线性回归)或是引入更多的匹配变量。当然,在进行这些更改前,请确保它们符合你研究设计的需求和假设检验的有效性。
在处理PSM结果时,重要的是要评估匹配质量,检查标准化均值差异、平衡测试以及最终模型的统计显著性和效应大小,以确保匹配有效地消除了选择偏见,并且你的分析结果是稳健可靠的。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