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287 2
2009-10-10
2009年10月10日 10:53 来源:黑龙江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中国物理学会举办学术会议,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演讲中谈到,评价一个国家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尺”之一,是看这个国家的小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大学生是否学得紧张勤奋。这样的“标尺”,听起来新鲜,细细一想,颇具深意。

  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因而学习内容不断增多,学业负担相应增加,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我们周围,实际情况正好相反。问问小学生,“你觉得学习轻松愉快吗?”恐怕许多孩子都会摇头。教材就那么几本,但学习的内容之多、难度之深,远远超过教材。此外,学生还要在家长或老师的安排下参加各类课外辅导班,或是参与各种竞赛。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升入名牌初中、重点高中,考个好大学。而大学生呢?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沪上高校学生的学业负担呈下降趋势,认为“学业轻松”的学生比例在上升。
  反观美国等发达国家,小学生学业负担轻,学习难度比我们差一大截,放学后有许多空余时间可自由支配,发展各种兴趣爱好,探索各类稀奇古怪的小课题。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学业压力渐重。在国外一流大学,夜晚实验室灯火通明,亮到深夜,许多本科生、研究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忙碌而充实。
  经常有人反思,为何中国的孩子学得那么辛苦,中国的基础教育那么“扎实”,但我们培养的创新拔尖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及一些发达国家,至今尚无人问鼎诺贝尔奖?从中国小学生的“忙”,和大学生的“闲”中,或许可以有所体悟。
  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忙”与“闲”,是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同时也关乎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的建设。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应该为“减负”作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把小学生从死记硬背和“题海考海”中解放出来,充分发展兴趣爱好、发挥奇思妙想。而在大学,营造优良学风,加强师生互动,把好人才“出口”关,让学生“忙”起来,让各个层次学位的“含金量”名副其实。(徐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0 20:04:29
说的有道理,不过进大学的考试制度要改,否则这种情况就很难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0 21:47:09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