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0141 124
2005-11-28
经济学是垃圾---强烈建议取消经济学专业!!!! 我们所学的经济学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理解吗?还只是一些利益群体来愚弄大众的显学而已?有时候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有十分的必要先对要采用的分析工具做更深入的思考。 现在我们所广泛采用的经济学都是西方经济学那一套,供给决定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凯恩斯理论、经济危机等等。这些理论一般的经济学大学生应该会有所了解,但这些么多理论对现实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呢?一个经济学本科生和一个年龄相当的生意人放在一起,提供给他们相同的经营条件,会产生什么结果呢?按照线性化思维,那个本科生理当比生意人经营的好,因为本科生已经掌握了现实经济活动的规律,生意人却没有,但现实情况往往是相反的。这里面就有个道理,那个生意人对需求供给的理解比本科生要更多更深入,能更为迅速的把握市场机会。或许在生意人的头脑里也许根本就没有需求供给的概念,他只是凭市场直觉在操作。 我初学经济学的时候,就对那本很厚的老莎的经济学刚开始几页的一些话产生了怀疑。大致意思是这样: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解释,但现实生活很复杂,为了更好的分析其原理,我们从假设开始,首先假设人是理性的等等。我就在想为什么要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吗?价格真是如书上所画的两条需求和供给的线所决定的吗?边际理论不就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吃了一个馒头如果饱了当然就不会吃了,还把它上升为理论的高度。我的这些问题向导师反映后,得到的回答是我看的经济学还太浅。所以我找了些高级经济学来看,书里的数学公式真是多,有些还看不懂。这些数学公式有必要吗,为了一个人所共知的东西,人为的创造了数学模型,还为了完善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又人为的添加了很多的假设条件。如果现实中的经济活动按照这些所谓的现代高级经济学来操作的话,那企业家都应该非博士莫属了。 大自然的奥妙是无法用几本书来了解的,最简单的和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和市场沟通,通过长期与市场的对话来建立起自己和真实世界沟通的渠道,这个渠道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而不是受限制的。我们所学的经济学就是人为的设限,限制了人作为一个自然生物的创造性思维。经济学的专家们在分析问题时是戴着“经济学”的有色眼镜在分析,这种眼镜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枷锁,却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经济活动本身就是自然的,没有一定的规律,可总有很多人想去寻找规律,并试图用一种模型去概括她。去探询规律的想法对个人而言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崇拜个人的成果,而应该建立自己对事物的沟通渠道。经济学在我的理解是一帮自以为聪明的家伙联合政府来为各自的饭碗着想而搞出来的毫无用处的东西。 经济学从开始就想用理性的东西去分析自然,对一个现象人为的抽象出很多因素,再建立与这些因素相关的东西,期望通过一定的模型能揭示出自然的秘密。但这种思维从开始就是徒劳无功的,很多经济学家在其学术研究尽头都无可奈何的承认了这一点,因为随着其研究的深入,构建的模型也越来越复杂,到后来包含的因素太多,根本不知道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 老毛的主要矛盾论是为了其革命成功而做的,对现实生活基本上没什么价值。主要矛盾的定义是什么,很多因素在开始不是主要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变,事物是在变化运动着的。经济模型是个静态的东西,它无法把运动着的因素包含在内,经济模型唯一的好处是帮助硕士、博士和教授们顺利的完成学业及评职称,其对现实世界根本就毫无价值。 莘莘学子们,随便跟你讲个角度的问题,不过你们要领悟这个道理恐怕最起码要沉思半年。我们每个人所说的话都仅仅是代表了自己看事物的一个角度,就象我现在跟你们说的这些话一样。事物的存在不是三维的,她其实是九维的,另外6维是五感加上意识,而意识里又有快乐、恐惧、贪婪、愤怒、妒忌、羡慕等等,意识里面只有当快乐占上风后,别的意识才不会影响正确的判断。 我再讲一下为什么博士及教授们成不了企业家的一些原因。在博士们与现实之间人为的被书本所隔绝了,现实的信息与博士的头脑沟通的渠道不是真实的,其中真实的信息被人为的过滤掉了,博士只接受书本上的理论所框定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博士们工作的很辛苦,但在现实中却屡屡犯错的原因。而企业家们头脑中没有既定的边际,市场上的信息能直接与之沟通,进而决策,这个过程完全由右脑自动快速的完成,其速度是理性处理的左脑速度的300万倍。举个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为例,在1999年左右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的时候,为什么只是哪些民间人士在投资房地产,而不是专门研究房地产市场的专家教授呢?教授们理应更早的看到房地产是个极有前途的产业而找人投资啊。看到这你们会说,房地产商有资本有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成功后吹的,那帮人开始就是找人贷款起家的。 这个现象在股市里更为普遍,随便问些大学投资学教授,基本没有挣钱的,他们在股票投资上还没入门,学了些外国的理论就想赢钱吗,这也太容易了。教授们分析问题的源头就是错的,那结果还用说吗?美国的顶尖数学家及经济学家曾经一起搞了个投资基金,采用数量化的方法建立模型,结果还是亏的很惨。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我们的书都是负债,市场才是真正的书,自己总结的经验才是真正的东西。 老萨说过,西方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我感到纳闷,理论是在假设的基础上成立的,既然假设都不存在了,那么理论还能存在吗?这理论还有用吗? 可能这就是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差的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28 22:50:00

不是原创啊!

是一个朋友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9 08:27:00

部分观点同意,不过经济学本身还是有其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9 13:5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9 14:37:00

学经济学象风险投资,太多的投资失败,成功了(如张教授\历教授等)可是收获颇丰奥!只不过楼主和大多数人一样投资失败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9 14:46:00
小P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