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申请专利,办个厂子赚钱,或者找家公司应聘,平凡终老,总比我天天在实验室研究DNA这虽然重要但我不珍视的东西要好。大学不仅是教人怎么考高分,怎么做实验,怎么能够拿到好的offer,怎么出国,怎么多挣钱。大学更应该教人独立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如果追求了自己的理想,满意自己的生活,即使成为一个修汽车的,也会和大学教授拥有相同的自信。
我想那位喜欢画画的本来也许能办个画展,那个喜欢打球的说不定能进国家队,可惜他们都准备读博士了。
对于一些人,理想不重要,因为根本就没有过理想,不知道有它是啥滋味。另一些人,有过,也知道为理想活着挺好的,可是理想不见了,只好说“年轻时候挺幼稚的”,然后强迫自己向现实妥协,相信生活总是要归于平淡的。最后一些人,觉得活着咋这么没意思呢,混吃等死吧。
教育不好,但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啊,不是那些书本能够蛊惑的了。高考完了也一定有人大喊:“老子再不归谁管了!”可是多年的顺从和忍耐已经让我们放弃了反抗,妥协变成了习惯。
再次用对话做例子:
“你喜欢做实验么?”
“不喜欢。”
“那你喜欢啥?”
“……”(blabla,挺好的爱好)
“那你为啥不去做呢?”
“这不做实验忙么。”
“那你为啥不能不做实验呢?”
“你坑爹呢?不做实验你给我offer,你给我奖学金,你给我文章,你给我PhD,你养我啊?!”
发现了么?让人屈服的最好方法,不是绑个柱子把人烧了,那样在死前反而把反抗精神深深地印入在场群众的脑海中。让人屈服的方法,是用多年的统一化教育,把我们变成价值观一样、思想一样、目的一样的人,干着大学让我们干的事。再用巨大的就业压力,让我们每天为生存担忧,不敢有一丝停顿和懈怠,甚至抽空想想理想都是奢侈的。让我们相信:我必须好好干现在干的事,否则就没有好工作,就不会成功。
想起一个关于买房的笑话,说一个劫匪劫了一堆人,让他们排队交钱,第一个交100,第二个交200,以此类推。于是大家纷纷排队,第一个人得意的说,看,哥比你们交的都少。最后大家争先恐后地交钱,连反抗都忘了。
还有一个故事,一头很大的大象被细绳拴着,很容易就挣脱,可是它不会。因为小时候就被拴着,习惯了,觉得挣脱不了,就不再尝试,虽然一试便知是如此的容易,虽然前面是自由。
我也忘了,我竟然忘了我可以不读博士,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养活自己。也许不容易,也许会失败,毕竟有这种可能,但至少我会比现在快乐。
我还有多少东西忘了?我们还有多少东西忘了?被潜规则的演员忘了也许她们可以凭实力演出;收红包的医生忘了不收红包也能救人;政府官员忘了不同流合污也可以晋升……我们永远都在以周围的环境要求着自己,逼迫自己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可以不向环境妥协,甚至改变环境。
至此我变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段时间我试过不盲目的顺从而去改变,有些失败了,有些却奏效。很多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容易得多,只是我们从来没想去改变。韩寒说过,在文化界,最强有力的审查不是广电总局,而是每个创作者的自我审查。最大的障碍不是社会,是人的内心。
我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社会这么乱,大家这么疯狂地追求物质,理想哪去了。
从根本上说,我们活着是为了幸福。我们做的一切事情,学习、工作、赚钱,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们拼了命读书赚钱,买房买车娶老婆不都是为了幸福么?
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因为统一化的教育,我们的价值观也统一化。以前的人可能觉得入党就很幸福,为共产主义奋斗就很幸福。起初人们觉得那个时代的人看上去很可笑,后来人们发现自己可笑,发现信仰、理想什么的都是虚的,不如金钱来得实在,所以现在的人信仰金钱。人们觉得我赚了钱,买了大房子、开了好车、穿了名牌就是幸福。甚至把这些作为理想,作为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
在获得这些之后,如果幸福,固然很好。可是如果不幸福呢?良好的物质条件对于一些人足够,对于另一些人却不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背着沉重的压力,虽然有了丰厚的物质条件,获得的却是空虚。对这些人,金钱不是理想,而是欲望。
理想和欲望的区别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是快乐、充实、觉得人生有意义的,即使不达到理想,也没关系,因为我没有浪费生命,我为自己的天命奋斗。
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句著名的话,把“共产主义”替换一下,是对理想最完美的宣言。欲望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却是短暂的,它在不断的膨胀,让人空虚,然后追求并满足它。再次空虚,又再次膨胀,再次追求,永无止境,如饮鸩止渴。很多贪官拥有的钱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却不断地贪,不断包二奶,这些在常人看来很奇怪。
我就想过,如果我是个贪官,贪上几百万我就不玩了,移民享福去。后来想想太不现实了,欲望是不能满足的,有了一百万就想要一千万。
还是因为我们缺少理想。说的不那么理想化一点,我们缺少多元化的价值观。这么多人,职业有千千万万,我们却没有为兴趣、梦想、天命在奋斗,却只是在为了钱,只是为了成就感,只是为了被夸奖、被尊敬、被膜拜。
稍微高尚一点,只是为了不浪费生命,只是为了觉得自己有用,只是为了老了之后不后悔。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奋斗是痛苦的?是因为奋斗的初衷就错了。奋斗的目标、动力都应该是理想,我们不需要达到目的地,不需要成功,这些只是副产物。
真正值得珍惜的,是沿途的风景,是我们为理想奋斗的经历,是我们美好的记忆而不是未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成不成功都很快乐。所有人都会说,不要过分关注目的地,要在意沿途的风景,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没有结果的事业奋斗?
具体一点,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不能发文章但很有意义的课题奉献自己的5年?很少,是因为这5年的最美好的青春不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只是我为了生存、为了金钱、为了获得地位名望成就感等等的牺牲品。
人生理想的状态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并设法用它养活自己。但我们却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拼命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本末倒置。
我们的生活成本真的那么高吗?我们需要市中心三室两厅的房子,需要一辆好车,需要几十万的年薪么?在现在的我看来,有了理想和兴趣,我只要一个睡觉的地方,一个读书的地方,有吃饭和零花的钱。
我不需要买房子,不需要买车,不需要500以上的衣服,不需要出差就住五星级酒店,不抽烟不喝酒,不用送礼。只要我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我甚至不需要娱乐,不需要休息,不用上天涯看八卦帖子,不用逛bbs,也不用刷校内。
海顿说过,当他坐在一架破旧的古钢琴前面,他觉得全世界最富有的国王也没有他幸福。一方面,他的理想让他一辈子快乐和奋斗,另一方面,他的理想也为他带来了安逸的物质生活条件。理想和物质不是对立的。
经过这段时间,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当然我的理想刚刚形成,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检验和不断调整。我现在相信只要思考,一定有收获。在思考人生意义之类的大问题上,可能永远不会有终极答案,但是每有一点小小的体会,都会给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就用这些想法对过去的半年做一些总结吧,按照周围人的看法,我变得越来越与众不同,成为了一个异类,但我还是坚持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