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中的信息显示理论如何理解_信息显示理论
什么是信息显示理论
信息显示理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发行人在IPO价值方面拥有比投资者更多的信息,发行人把新股抑价作为一种向投资者传递真实价值的信号(Rock,1986);
二是发行人可以通过委托声誉卓越的投资银行为其承销股票,从而向投资者传递风险较低的信号。Carter和Manaster(1990)以及Johnson和Miller(1988)研究发现,声誉较低的投资银行所承销的企业,其IPO抑价程度要显著高于声誉较高的投资银行所承销的企业;
三是那些IPO后有再融资(SEO)需求的企业,往往会通过IPO抑价吸引投资者的认购,并在以后的再融资过程中给予补偿(Allen andFaulhaber,1989)。
此外,Brennan和Franks(1997)认为,在IPO后,发起人仍然希望维持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故此发行人倾向于利用IPO抑价产生的超额认购效果,避免大型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的经营权。
大量的实证证明了理性理论对于成熟市场IPO之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在新兴市场中多数情况下是不适合的。故此,有些学者开始从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角度提出了解释,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投机泡沫假说和异质预期假说。投机泡沫假说认为二级市场在估价新股时是无效的,新股过高的首日收益缘自噪声交易者的参与,其对新股股价存在过度反应(Black,1986)。新股的发行价格没有低于其内在价值,但是噪声交易者使其溢价。新股上市后经历了短期上涨形成投机泡沫,之后破裂,即长期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