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1184 30
2005-11-29

我想到是用反证法,由此推导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可相交,则说明反命题不成立。

想请教一下大家,还可以用什么其它的方法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29 12:27:00
可传递性只是定义理性偏好时的一个假设(或者说是条件),怎么证明?没有意义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9 12:58:00

给定消费束XYZ,如果X好于Y Y好于Z,则X一定好于Z。即对于消费束XYZ,如果X >Y Y >Z 必有X>Z

这就是传递性假定。 如果消费者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消费者的财富就会无谓流失。例如,A. B两人都承认X>YY>Z,用货币衡量的差额都是1分钱(尽管很小)。但A承认X>Z,但B却认为Z>X。假定初始分配是,A拥有ZB拥有XY。则AZ换回BX并得到1分钱的补偿(因为B认为ZX好),再用X换回BY并得到1分钱的补偿(因为B认为XY好),再用Y换回BZ并得到1分钱的补偿(因为B认为YZ好),再用Z换回BX……,这样下去,B的财富就会源源不断流失到A的腰包里。如果是这样,B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理性的,消费理论也无从建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9 13:04:0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9 21:17:00

假设的实际差额是一分钱,意义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传递性逆转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9 21:24:00

以下摘自马克.林德的《反萨谬尔森论》: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读者,他对选择某本书取决于该书的启迪、悬念和是否简短。 于是,有这种情况,有三本书,A比B更有启迪,B比A更简短,A比B更有悬念。 那么读者会选择A。 B比C更有启迪,B比C更简短,C比B更有悬念。 那么 读者会选择B。 A比C更有启迪C比A更简短,C比A更有悬念。 那么读者会选择C。 结论是:读者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却偏好C胜于A。 传递性失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30 06:22:00

毫无意义的证明!

经济学家们自己都认为,人一定会违反偏好传递性假设,问题是违反的严重程度。

我们称一个严格具有偏好传递性的人为理性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情况!

试问,谁能创造绝对真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