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即以对各种消费品的偏好决定其消费决策。可以说,在一定预算下,偏好强度越大的消费品,越先被消费。要想消费偏好较小的商品,只能不断扩大预算,而提高专业化程度是唯一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产率,增加个人收入。(产品出现的顺序与消费偏好高低正相关,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低消费偏好的产品才能出现,消费品种类才能不断增加。)
由于每个人的劳动时间都是有限的,学习成本或学习时间越高,产品的专业化要求就越高,这种产品的出现就越难,比如在分工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你必须得把一些的时间分配给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比如洗衣做饭等,生产A产品的时间就越少,如果不足以支付A产品的学习时间,那么就不可能生产出A产品了。可见,生产A的学习成本或学习时间越高,生产A产品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专业化程度就越高。只有随着分工的深化,让劳动更多的投入到A产品中,高学习成本的产品才会一一出现。(产品出现的顺序与学习成本高低正相关,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产品种类逐渐增加。)
综上,一种产品的出现由上述两种因素共同决定。一是偏好,以其他产品消费为机会成本,该产品是否值得生产;二是,学习成本(或必要的专业化程度),可支配的劳动是否足以偿付学习成本。(产品的出现顺序是解决矛盾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