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189 0
2005-11-30

eliangsun同学提到一个,西财生产可能性曲线里面的一个问题: “在西财以前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缪老师和杨老师版的)导言部分讲生产可能性曲线时,讲到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时,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为零,不知是否科学。此时资源的选择并不具有唯一性,为什么说利用的机会成本为零,如果说此时的的机会成本指的是相对于是资源闲置时的状况,这样的理解感觉也没多大意义。不知哪位大侠有更科学的解释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

请注意体会机会成本的定义,它是指资源用在其他地方所能带来的最大收入

要把握要点:1,能用在其他地方;2,收入最大。

比如世界只生产飞机和卡车。它们都耗费20块钢板。设钢板生产成本为0,相当于一种自然资源。设钢板只能用来造飞机和卡车,别无用处。再设飞机售价200万元,卡车20万元。而且世界市场需求量各自仅仅为1。

现在你有100块钢板,头20块钢板如果用来造卡车,忽略造飞机卡车的其他成本,那么机会成本就是它们用来造飞机的收入200万,所以从机会成本角度看,你该先造飞机。此时钢板的价格很微妙,如果你垄断了钢板生产,而且你不生产飞机,而是卖给别人来生产飞机,肯定可以卖10万元/块,但你只能卖20块这样用来造飞机的钢板。

第21~40块钢板就不能用来造飞机了,因为飞机需求量变成0了,所以就该用它们来造卡车,而这些钢板如果不用来造卡车,就已经不能用在其他地方了。比如你造了飞机也卖不掉,或者就去卖钢板,可钢板价格为0,因为它没用了啊。所以第21~40块钢板用来造卡车的机会成本为0。

当然如果你不生产卡车,而是垄断钢板,卖钢板给别人生产卡车。那么第21~40块钢板的售价就是1万元/块。剩余的钢板价格为0。

从这个要素价格逐步降低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机制,和价格配置资源分配的动态过程。

实际上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曲线以内的时候,这说明了需求低于供给,处于生产中的资源已经不能再转移以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因为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需求早已满足,即使转移资源过去,生产了也卖不掉,收入为0。而资源本身也因为变得无用而一文不值。所以机会成本为0。

实质上呢,要素的价格是仅仅取决于它在生产中的机会成本与自身的生产成本的。如果世界上仅仅只有20块钢板且被垄断,那么这些钢板卖给造飞机的就是20万元,卖给造卡车的就是200万元,最后前者成交,资源最优配置。假设垄断程度有所降低,被2个寡头垄断,每人均有20块钢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卖给造飞机的10万元/块没问题,卖完了,回头发现就只能送给造卡车的了。当然这里假设钢板的成本为0,不然也就以钢板的成本价格成交。当进一步增加飞机和卡车的厂商和钢板的供应商,由于信息不对称,钢板供应商就无法分清飞机和卡车厂商了,这就成了自由竞争的要素市场。由于要素供给极大丰富,它在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必定是0,所以只能以自身成本价格成交。

回到上例中的飞机卡车的生产,它完全可以看成是处于生产可能曲线以内的一点(1,1)。达到这一点以后,你不管造飞机,还是卡车,机会成本都是0!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稀缺度的一种反映。当钢板资源异常丰裕时,除非有垄断,不然它用于生产的机会成本就是0,从而价格就是生产成本。常见的现象比如也在生产中起作用的要素,阳光,空气,海水等等,只是它们的生产成本为0,故而价格也为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0 16:55: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