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245 19
2017-07-09
供给侧与需求侧及有关改革的理论问题

定义:
供给侧:生产资料的生产。
需求侧:生活资料的生产。

若:供给侧=需求侧
则:生产侧投入的劳动=需求侧投入的劳动。
即:生产侧投入的资本=需求侧投入的资本。
即:C=V

C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工人劳动,所以C实质上是剩余价值。

由于生产资料只能用于生产,不能用于生活,所以,资本家只能把它投入社会生产而不能用于自己的生活。

由此看来,作为剩余价值的C不具有剥削性质。

那么资本家为什么要当资本家呢?资本家怎样实现了自己的剥削呢?
就在于生活资料价值的分配,在于资本家个人占有了较大份额的生活资料价值。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较大份额的生活资料价值也是归属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只是这部分剩余价值具有剥削性质。

假如,社会是100个人,其中有资本家1人。资本家分配的生活资料价值不是1%,而是超过1%,超过的部分就是剥削。
例如资本家分配到的生活资料价值是5%,那么资本家的剥削率就是4%。每一个工人遭受的剥削就是4.1%。

如果这个资本家自觉或者被改造成巴菲特,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剥削了。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有剥削的相对和谐社会。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包括剩余价值Ⅰ和剩余价值Ⅱ,剩余价值Ⅰ是生产资料价值,剩余价值Ⅱ是生活资料价值。剩余价值Ⅰ不具有剥削性质,剩余价值Ⅱ具有剥削性质。

所以我的主张就是:
第一,在宏观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投资保持1:1。
第二,在生活资料价值分配上,为了鼓励资本家的积极性,适当保持资本家占有较高的份额,但不能过大。
第三,劳动者之间,工资水平基本差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7-9 06:43: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9 09:20:14
龚民 发表于 2017-7-9 06:43
错误的理论定义:
         生活资料的生产也是为了供给,凡建立在分工上的物质生产,不论生产资 ...
我颠覆的就是你这种陈词滥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9 09:38:09
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是社会性质的。资本家手里的生产资料对于资本家来说,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只能用于生产,这种生产是社会性质的生产。

这就是当资本家(无信用者除外)面临破产时ZF出手救赎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9 17:58: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10 08:28:08
有道理,能够简化很多交叉,有说不清楚的供给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