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藏经阁
25503 113
2009-10-14
现上传一套《制度经济学译丛》(共6册)pdf,供各位网友免费下载阅读和参考。(其中有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威廉姆森的主要著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其它著作。)

商务印书馆   分年出版  

书目:
[制度经济学译丛]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美]威廉姆森.pdf  
[制度经济学译丛]经济行为与制度[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pdf
[制度经济学译丛]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德]柯武刚 史漫飞.pdf
[制度经济学译丛]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美]弗兰克·奈特.pdf
[制度经济学译丛]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美]威廉姆森 温特 主编.pdf【暂缺】
[制度经济学译丛]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美]伯利 米恩斯.pdf【暂缺】


[制度经济学译丛]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美]威廉姆森.pdf


内容简介:
        对于关注着现代制度演进的历史学家来说,这本书是在约瑟夫·熊彼特之后,由经济学家写就的最重要的著作。
        “威廉姆森”所作研究比以往更为广泛。他的方法在理解诸如签约关系,纵向一体化、工会及反龙断法等深奥难懂的问题上具有特殊的力量。
        这部著作给人印象极其深刻,也是所有真想学习法律、经济学和组织理论的学生们的必读之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综合了奥利弗·威廉姆森与其他学者在有关题目上的大量工作,并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实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论述。新制度经济学正在改变着我们对法律、经济学和组织学中许多问题的看法。

目录:
平装本序
前言
绪论
1.1930年代以前的情况
2.此后30年的情况
3.结语
第一章 交易成本经济学
1.交易成本
2.合同示意图
3.合同的世界
4.签订合同的简单步骤
5.企业生活区的经济组织
6.用途
7.几点结论
第二章 合同人
1.行为假定
2.区分的标志
3.根本性转变
附录:题外话:关于投机
第三章 合同关系的治理
1.签订合同的传统
2.有效的治理
3.不确定性
4.计量
5.交易的分布
第四章 纵向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
1.技术决定论
2.实用模型
3.其他推论
4.纵向一体化的方针
第五章 纵向一体化的若干例证
第六章 企业的边界:激励机制与官僚主义的特征
第七章 可靠的承诺(一):适用于单向贸易
第八章 可靠的承诺(二):适用于双向贸易
第九章 工作的组织
第十章 劳动组织
第十一章 现代公司
第十二章 公司的治理
第十三章 自然垄断特许权的竞标
第十四章 贯彻反垄断措施
第十五章 总结
参观书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4 00:38:45
[制度经济学译丛]经济行为与制度[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pdf


内容简介:
        《经济行为与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埃格特森教授认为,经济学在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方面,由于缺乏可用的理论结构,总体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学科。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埃格特森教授对经济学各个分支中正在进行的制度研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建议,为这种建立在新古典模型上的强调共同依存的研究找到一种统一的方法。"新制度经济学"将这样一些论题集中到一起,如产权经济学、企业理论、工作组织理论、计量历史学和法律经济学。各个学科中的学者都在采用制度的研究方法,强调制度在形成人的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在经济学的中尚未形成广泛适用的制度框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4 00:38:50
制度经济学译丛]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德]柯武刚 史漫飞.pdf


内容简介:
        各个学科中的学者都在采用制度的研究方法,强调制度在形成人的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在经济学的中尚未形成广泛适用的制度框架。
        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埃格特森教授认为,经济学在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方面,由于缺乏可用的理论结构,总体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学科。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埃格特森教授对经济学各个分支中正在进行的制度研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建议,为这种建立在新古典模型上的强调共同依存的研究找到一种统一的方法。“新制度经济学”将这样一些论题集中到一起,如产权经济学、企业理论、工作组织理论、计量历史学和法律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4 00:38:52
[制度经济学译丛]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美]弗兰克·奈特.pdf
【新找到中文版的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经济学历史上伟大的里程碑式著作。乔治·斯蒂格勒誉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写就、今天仍然具有重大影响的两部著作之一。
        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经济学思想经历了三个交叠而又充满争论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由马歇尔集大成、并梳理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思想的“边际革命”阶段;第二阶段是“凯恩斯革命”,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自由放任原则产生怀疑的阶段;第三阶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史称“新古典主义的反凯恩期革命”,这场革命实际上经过很长的酝酿,有很多支持者,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本书作者弗兰克·H·奈特。
    本书提供了关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表述,在书中,奈特致力于解释完全竞争并不必然消除利润的原因。他的核心之点是有别于风险的“不确定性”概念。按照奈特的解释,风险指可以确定其结果的概率的情况,能通过保险来转移;而不确定性则指其客观概率完全不可知的情况。奈特认为,即使在长期均衡中,企业家也会因为承担了不确定性而获得作为回报的利润。

(有一英文版exe格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4 00:38:59
[制度经济学译丛]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美]威廉姆森 温特 主编.pdf
【暂缺】 【已由旷野的呼唤在59补充,在此表示感谢。】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章是综述,然后是科斯发表于1937年的那篇经典论文以及他在本次研讨会上所做的三篇演讲。本书还包括六篇参会论文和两篇受本次会议启发所撰写的论文。《法律、经济学与组织杂志》第四期(1988年春季号)刊登了本书中除导论和科斯1937年的论文以外的全部论文。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收录了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首次公开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以及科斯在1987年为纪念“企业的性质”发表50周年而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所做的三篇演讲,还有科斯在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所做的演讲。这些内容涉及到“企业的性质”的起源、意义和影响。从这四篇文章中,我们能看到科斯学术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这对于真正理解科斯及其学术思想至关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4 00:39:07
[制度经济学译丛]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美]伯利 米恩斯.pdf
【暂缺】 【已由旷野的呼唤在59补充,在此表示感谢。】

内容简介(作者前言):
  写前言的任务之所以落在我的头上,是因为我是这个研究项目名义上的主任,该项目由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资助并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会的指导。这个项目要求对公司发展的最新趋势加以研究。要使这项研究取得成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对于任何一个有思想的观察者来说,有一点是明显的:美国的公司已不再是一种私人企业组织,而是已经变成了一种制度。1928年,当这个研究项目启动时,金融机构迅猛发展,表明我们正处于私有财产制度革命的阵痛中——至少在产业经济领域是这样。作者曾斗胆对公司证券作过一系列技术性研究,所有这些研究都导出如下的结论:通过公司这种方式,美国的产业财产正被抛进一个集体漏斗,个人所有者由于许多巨大的产业寡头集团的产生而逐渐消失在这个漏斗中。进一步来说,这种发展的趋势在许多方面都好像完全合乎逻辑且充满智慧,这种过程是不可能逆转的,同样地,优势和危险似乎并存于这一过程之中。
  这个项目需要一个协同研究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加德纳·C.米恩斯先生着手对这一形势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和经济分析,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位法学家和一位经济学家并肩作战,会比各自单干获得更丰富的成果。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就持这种观点,哈佛大学教授埃德温·F.盖伊尤其如此。尽管我们未把合作的真正好处写成文字,但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无疑已得到充分的证明。当然,这种合作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不同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必须首先就某种共用的语言达成共识,然后努力运用各自特殊的研究方法,并时刻牢记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得出双方都赞同的结论。一方面,由于法学家主要关心个案的公正性,且绝不能忽视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学家主要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二者之间的鸿沟是不容易逾越的。我们向米恩斯先生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他乐意在术语和研究角度上更多地配合我们;我们自己也同样努力地去配合他。
  具有独特自由氛围的哥伦比亚法学院甘愿为我们分担这个研究项目的压力。承蒙扬格·B.史密斯院长的好意,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设施和机会,而这是本书所难以报答的。
  本书仅对结论进行陈述,而不去解释得出这些结论的方法。任何其他写法都会使本书篇幅庞大,不忍卒读,令人兴味索然。
  本书第一篇的统计研究,已经由米恩斯先生署名在《美国经济评论》和《经济学季刊》上更完整地刊载过。另外,米恩斯先生还有一大堆统计数据资料,它们以后会有被刊行的可能。在法律方面,我曾对有关问题作过技术性研究,也让哥伦比亚法学院的助教们和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们作过一些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大部分已经在全国许多法律杂志上刊载过;它们都是阅读正文所要参考的,读者可借此了解那些对案例、法令、判例进行详细分析的技术性论文。基本案例和判例分别编列刊印在《公司财务的法律案例与资料》(西部出版公司,圣保罗,1930年)一书中,这些资料是作为上述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而收集和组织起来,以便与本书中涉及法律问题的内容作粗略的比较。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尽量避免在本书中加入过多的脚注,因为这些脚注更多地显示了作者学识的渊博,而未必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在本书的最后四章,我们基于所记载的和公司活动相联系的数据,对财产权益和融资问题进行了坦率的推测。(作为推测基础的)这些观测资料和前述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无关。对于任何一项给定的资料,每个人都肯定会得出他自己的结论;研究这些资料的人的思想形形色色,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作者自己的结论已经在本书中披露出来,因为他们认为学者们在研究材料时所作的推理和思考,应当连同他们对基本事实的观点一起记录下来。在某种意义上,就展示作者的偏好,对调查作出更逼真的判断而言,他们可以容忍对实际数据打些折扣。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学者们无权拒绝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而作出的描述和预测。我们充分理解陈述这些结论将会带来何种心智和学术上的风险。我们觉得,这里所研究的发展问题是社会组织潮流中大变动的一种现象,未来时代的发展历程将在很大程度上由此成长,所以阐明我们所预见到的潮流方向是合宜的。
  那种静悄悄的实质性革命,在它们得到深入发展之前,往往不为我们所觉察。所谓的“产业革命”,就是这种情况,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公司革命也是如此。
  全国大约三分之二的产业财富,从个人所有转移至大规模的、公众融资的公司所有,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财产所有者的生活、工人的生活,以及财产保有的方式。这个过程所造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
  很明显,需要对上述问题作出一系列的评价:这种组织会长期存在吗?它会逐渐强化起来呢,还是不久就会崩溃?
  布兰代斯先生极力把时钟拨回至1915年;费利克斯·法兰克福特教授则倾向于认为,即使在目前,这种组织也不可能持续下去。但对我们来说,有许多证据表明,这个过程会比现在已经经历的走得更远更长。
  接受这种大型公司制度(我们必须这样),并且把它作为人类的一种制度加以研究,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对财产的影响、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对那些消费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或利用公司所提供的服务的人们的影响。这是一项需要耗费毕生精力的工作,现在的这本书,主要是为研究公司与财产之间的关系开辟通路。
  这些主题都思考过以后,还有一个公司和国家之间最终关系的问题——是公司会操纵国家,还是国家会控制公司,抑或是两者会并行存在而甚少联系?换句话说,在社会经济组织与社会政治组织之间,何者将会是占统治地位的形态?这肯定是一个以后很长时间都回答不了的问题。
  很明显,公司制度不仅是产业组织之花,而且社会公众都希望赋予公司越来越大的责任,以增进我们的经济福利。因此,是无须为尽力分析这一制度作任何辩解的。作者自知缺乏时间、能力和精力,这里只能作个开端。
  这项研究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哈佛大学的埃德温·F.盖伊教授,他提出了具体的构想,为这一领域的工作应当如何完成提供了建议。另外,我们特别要感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詹姆斯·C.邦布赖特教授,他耐心批阅全书并提供持续的帮助;感谢普赖斯-沃特豪斯公司总经理、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乔治·梅先生,其精辟的评论、丰富的经验、令人愉悦的才智,在很多地方都使我们茅塞顿开;感谢哥伦比亚法学院院长史密斯先生,他愿意让该院进行尚无先例的法律-经济领域的研究;感谢我们的各位助手,特别是艾布拉姆·休伊特先生和布莱克韦尔·史密斯先生,他们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在本书中没有刊载出来,但对我们得出的许多结论都是不可或缺的。
  所有研究这些问题以及类似问题的学者,也包括我们在内,都将感激哈佛大学的威廉·Z.里普利教授,我们必须承认,他是这个领域的先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