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7-7-2 09:47:00

“福建名医惨死患者刀下”的启示

——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的反思及对策

张小平 200612

摘要:本文从“福建名医惨死患者刀下”的事件来引出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通过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反思找寻背后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有管理的市场化

一、事件回顾和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

2005年8月12日下午,福建中医学院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戴春福在该院附属的“国医堂”医院坐诊时,被一名叫戴宝淦的患者用刀捅死。[1] 表面上看,这是一位患者与其治疗医生之间的纠纷,尽管是个偶然事件,但这是当前医患关系恶化的一种极端表现。该案在网上披露后,引起网民的广泛评论和社会的震惊: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到底怎样啦?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调查,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事件。福建、湖南、江西等地出现患者久治不愈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北京医师协会曾对北京市400多家医院进行过调查,发现近4年来,北京市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影响医院正常诊疗秩序事件1567起;湖南省卫生厅的统计也显示,全省曾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发生过医疗纠纷1110起,围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68起,398名医务人员被打伤,32人致残,医院陈尸事件179 ;中医师协会公布的最近一次“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13.28%53.96%的医师不愿自己的子女从事医师职业。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医患矛盾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高强在卫生部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召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座谈会上说,当前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严重不足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出现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2]

二、文献综述

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导原因在于医务人员。这大概代表当前官方的观点,但对其学者意见不一,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朱锡光认为依据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法律多维层面对医患关系的现状进行思考。认为其形成原因是多元的;改善途径应是全方位的;努力应是社会的;历程是漫长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是必要的。对于原因的分析分别从医患双方角色意识的差异与归因偏差;医疗行为的双刃效应;医疗服务补偿行为引发的积怨;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对大众负性情绪的催化作用;医学模式演化过程中伴随的负面效应;医疗主体对患者的平等主体意识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这七方面来分析。(朱锡光,2005)经综合分析,李博认为,这一问题主要由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医学院以及社会5大方面因素导致产生,并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把这五方面称之为形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五位一体”模式,在其“五位一体”模式中把医学院作为一个因素来分析,特出了医学院师资水平和教学内容对医务人员以后的影响。(李博,2006)宋言东更是从医患契约入手来分析,认为医患契约作为一个不完全契约,必须有人决定如何填补契约中存在的“漏洞”,填补“漏洞”的决策权即剩余控制权(residual control right)。是契约的自我实施机制能治理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契约的这种自我实施机制是声誉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可以认为,创造一个博弈环境,让医院有动力维持自己的声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个重点。(宋言东,2006

三、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的反思

医患关系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是医患共同战胜疾病、促使病员康复的必备条件。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行为,严重损毁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使广大患者不能以平常心就诊,成为一个受到方方面面关注的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何在?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服务,笔者认为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目前我国医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质上反映的是社会群体在经济状况、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心理状态、道德水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现实社会问题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而并非某一主体或某一方面的原因所能涵盖的,制度缺陷,法律缺席,道德与文化乏力等社会的硬件、软件的不合格,也许才是最根本的原因。[3]

(一)从表面上看,医患矛盾在于患者对医生、对医院的不信任。

这主要表现在患者和医生之间缺乏沟通、理解。患者对诊疗效果的期望过高,普遍认为治不好病就是医院有过错。一进医院,医生就得给我治好病,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现有的医学水平还远远达不到治愈任何伤病的程度。国内外一致承认的医疗确诊率也只有70%左右,各种急重症抢救成功率也仅在70%~80%左右。[4]当人们把医疗消费行为作为一种商品来看待时,就很自然与等价交换联系在一起了。现在患者看病大部分需要自己掏钱,就会关注医生开的检查,开的药,一旦一个医生多开了药,或开检查,就会疑心医生是不是向多赚自己的钱,很容易就产生不满的情绪。福建个案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患者本身思想上偏执,性格怪僻有关,没有患者这样的性格,也不会酿成这样惨痛的悲剧。

其次,有一些医院确实存在着因医务人员工作过错,导致患者出现损害事实的情况。这涉及到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少部分医务人员或滥用医疗权力,收取红包;或与药品推销商结合,向病人开大处方,收取回扣;或是夸大某些药物、技术的治疗效果,又到病人治疗。这些行为损害了医务人员在患者心目中形象,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据统计,大型医院每个医生的门诊接待量均>40/,人均就诊时间只有几分钟;在这几分钟内,医生要完成病史询问、检体、开检查单、病历记载等工作;若是复杂病例,往往连问病史的时间都不够,更何况要兼顾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这显然无法保证诊疗活动的质量。患者带着病痛的折磨及对疾病的忧虑而来,如果在苦苦的等待后得到的仅仅只是几句简单的询问和一些冷冰冰的检查和药方,就极易产生不满意的情绪,若处理未出现患者希望的效果,就会引发冲突。据分析,在当前的医疗纠纷中因医疗服务态度提出诉讼的案件大约占80%[5]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疗方式的“非人化”,也是医患之间的温情趋于淡化,人性的温暖有时被沉浸在“物化”的冰河之中。医患之间这种缺少沟通、缺少温暖的关系,一旦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患者往往认为是医生的问题,诊治过程中的种种不满的心理感受、压抑多日的情绪就会爆发出来,成为产生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另外,近年来,医疗纠纷成为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之一,广大群众从这些报道中开始了解到自身的一些权力,对医患双方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导向作用。但是一些媒体为了获取新闻效应,有意炒作,导致医患双方的不信任感加强。

(二)“看病难、看病贵”,是导致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的另一重要根源。

医疗服务市场化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沉重的医疗负担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医院的改革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政府给政策不给钱的指导策略下,政府允许医院药品加价15%~20%作为医院的收入,而政府投入逐年减少。目前,医院的运营成本中,政府的投入平均只占6%。医院要自己挣94%的费用,[2]由此从机制上出现了市场化导向,公立医院机构的公益性淡化。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不仅仅加重群众就医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再加上“供方诱导的过度消费”(医生拿回扣、收红包、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领域秩序混乱,药品价格管理混乱等原因,造成了现在“看病贵”的矛盾。

同时,因医疗资源集中化,大部分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而广大的农村医疗资源却严重缺乏,这种不合理的卫生资源分配状况,导致“看病难”,医疗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

(三)政府职能缺位是导致医患矛盾纠纷的深层次原因,是导致医患矛盾的根本所在。

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至今,政府职能缺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根据卫生部2004年的统计,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政府补贴所占比重从1983年的24%,降到了2002年的8%。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

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福利分配不平等。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走的是“低水平、广覆盖”之路,但由于“广覆盖”没有真正的实现,而低水平有给受保障人群的保障力度降低。而且到2005年,中国广大的农村居民绝大多数还没有能享受到正式的医疗保障,即使部分地区有享受,待遇也是相当低的。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就表明患病群众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当时,44.8%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人数为5000万人。

3、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在现行的体制下,卫生部门既是医院的行政主管部门,起着政府监督的作用,同时又是医院的出资人,保值增值是其法定的责任。这样就到导致了卫生部门成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这样监管肯定无法到位。

4、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出现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在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上有偏差。

目前,我国调整医患关系的卫生法律、法规还相当不完善。比如,我国1999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并未把医疗合同规定在内,对医患关系的其他民事立法调整至今尚未出台,相对明确的只有相关的行政、刑事方面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

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保障覆盖的不公平性,已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普遍覆盖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继续完善和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使其能真正保障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将其覆盖到全体城镇居民。随着我们医疗保障系统的不断完善,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医保关系,才能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资料也显示,许多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障体制的国家,个人不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也就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

(二)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健全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首先必须明确医疗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对公民健康的责任决定了医疗服务必须保证全体公民平等地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必须保证公共卫生体系的高效运行。政府必须从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入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改变现在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三)加强医疗监管,抑制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

患者一方往往是弱者,话语权大多掌握在医方手中。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上很多医院常常采取欺诈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患者给予的惩罚不足。当患者不可能实施“触发策略”时,借助国家惩罚的作用往往就成为必须。通过行使国家处罚的权力,并及时将处罚的信息向医疗市场公布,可以起到为声誉机制有效运转提供信息基础的作用。[6]卫生监督部门在查处医疗案件中加大处理力度,可以有效地缓解医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四)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

在这方面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运行机制。

(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医务人员要自尊自重,要提高自身技能,要加强沟通能力。也要提升老百姓的素质,有了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医患关系才会形成良好互动。希望政府主管部门把医院的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及投诉率列入绩效评价的考核;医院、医务人员能多一些人道主义、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建立起医生和患者的双向交流机制和医疗告知制度,并能及时跟踪和随访病人的治疗后的情况。对医院的管理上要以人性化的服务为中心,寻找服务的创新点;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严格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六)尽快出台专门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

对于已有的法律和规定,我们应该根据它们在执行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尽快组织专家,专门研究和制定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和法规。传统的法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纠纷是否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先设定标准的存在。所以,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明确医患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就显得尤 为重要。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双方纠纷的减少。即使在纠纷出现以后,当事人或法院也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这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判断医院是否提供了适当的服务,进而降低纠纷的处理成本。

五、结束语

通过 “福建名医惨死患者刀下”这个个案引出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反思,我们体会到当前我国医患的现状已到了关系紧张、矛盾尖锐的时候。医疗资源分配不公,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而政府职能的缺位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在此,笔者提倡中国的医疗体制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即,中国医疗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并不是彻底逆转现有的改革轨道,走回公费医疗、公立医院、计划管理、命令控制为主导的老路,更为现实的战略选择是在市场化的基本框架中着力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解决国家转型滞后的问题,其中非常关键的战略要点就是:(1)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覆盖;(2)建立医疗服务第三方购买制度;(3)建立一个健全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7]

参考文献

1.福建名医惨死患者刀下.新京报.20058

2.医患矛盾主因在医 高强解说“看病难看病贵”. www.xinhuanet.com.

3.朱锡光等.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视角思考的研究.医学与哲学.20052

4.王晓燕.医患关系紧张诸因素探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2

5.李博等.导致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五位一体”模式. 医学与社会.20069

6.宋言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政策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65

7.顾昕.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 00:09:00
医患关系紧张是医疗卫生制度“病态”的一个“病症”,而非“病因”。这个话题还将继续讨论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21:52:24
各位前辈的教导真是三生有幸啊,鄙辈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6 21:16:27
同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20:21:09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