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站务与外事
1182 4
2017-07-15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中小学校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形式。通过国内外众多中小学的实践,已经体现出其相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

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大胆启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并努力探索教学形式与教学效果的内在规律,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从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上区别于传统教育,更着力于利用其打造课堂多效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自主学习效能发挥到极致,真正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由表层推向内里,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全面育人”的最终目的。

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则在于如何保障合作学习的持续高效。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我发现:维持小组凝聚力与小组成员持续的学习激情是小组合作学习深度开展的关键所在。

越具有凝聚力的小组,越能够群策群力于问题的解决。小组合作的促成与实现基于青少年对同伴关系的需要,小组凝聚力的提高与升华源于顺畅的沟通与高度的目标一致性。合作学习不是单纯的个体学习集合,而是以小组内部分工与沟通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是问题解决的核心角色,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学习问题的出现使得每个学生都成为关注的焦点,形成组织压力下的个体自觉,激发个体学习、思考行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小组特质,搭建互为支撑、互为牵引的小组成员关系,并以此作为合作学习的基础。

而谈到要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至少从我的经验来看是比较难做到的。学生缺乏学习激情的典型现象就是常见的学生对于学科、学科不同知识点的选择性学习现象,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偏科”。按照传统的理解,“偏科”是学生的事情,所以教师总是“苦口婆心”地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学习。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有效性极低。伴随着小组学习的开展,我们越发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与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设计、教学形式息息相关。因为学生对于未知的知识总是抱有求知欲,但从“不知道”到“知道”的全过程是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通过怎样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授知识以外首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能解决好学生主观学习兴趣问题,接下来就是合作学习的外部牵引力和成果转化的问题:合作有了,合作成效也有了,但是这样的成果是小范围内的。如何将每一个小组的合作成果转化为集体成果?如何将优秀的合作行为复制?评价型分享,一种具有论证作用和激发作用的自主提高方式这时便应运而生。具体到课堂中,合作小组与合作小组之间充分体现出竞争性,每个小组代表将本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赋以量化分值,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根据各小组分值进行排序,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小组学习成果得到论证,同时对各小组提出了要求——要赢得竞争,所以能够促进小组内各项合作实现。

简而言之,以小组凝聚力建设为基础,激发个人学习兴趣、并借助小组团队合作和小组竞争的力量维持学生学习激情,是打造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必要条件。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遵循中小学教育规律,符合学生成长需要,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必将日趋完善,发挥着传统教育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路漫漫其修远,教师们只有把握新时期教育的特点以及青少年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才能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7-23 11:05:34
我也有同感,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3 11:05:38
我也有同感,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3 11:05:43
我也有同感,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3 11:05:46
我也有同感,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