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449 14
2017-07-17

  《信用价值论》是如何超越西经与马经的



     首先说明,这是一个系列跟贴文章,就是直接在“凯迪经济论坛”中写,以跟贴的形式继续后面的文章。这个贴文很长,k跟贴预计超过100,时间跨度也较长。主要目的是意图通过本贴,尽量较全面地介绍与讨论《资本论续-信用价值论-宏观经济学新原理》这部至今仍然是唯一的,属于完全创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新体系。跟贴的形式适合专业学者参与讨论。

先解释一下:超越西经是指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所以《信用价值论》的副标题是《信用价值论-宏观经济学新原理》。
  超越马经是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文所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与马克思经济学有区别的。马克思经济学是指由《资本论》所承载的,纯粹由马克思个人所作的这部分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除了马克思所作的这部分外,还列宁、斯大林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所发展出来的经济学。本文所指的马经,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文并不认为《信用价值论》超越了马克思经济学,不是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信用价值论》的第一副标题就是《资本论续-信用价值论》,《信用价值论》是续马克思《资本论》的,他是建立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生产一般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的,是在这个基础上,才开始对资本生产过程的分析的。《资本论》所依据的资本生产一般过程是指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信用价值论》所分析的是信用价值主导资本生产的时代,这是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存在超越,但是《信用价值论》发展了马克思经济学,不仅是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所未能解决的,来自西方经济学家们对劳动价值论质疑相联系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解释与解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问题。更是空前地解决了资本主义之后,在更高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具体构成、所有制关系具体的形式,这个前所未有的问题。
  《信用价值论》是一部巨著,如此评价一点也不过分。《信用价值论》所承载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这部著作产生后,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都变得只有历史学派的价值。因为,当你读了这部著作以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传统的经济学在论述资本主义这部分内容时,仅只是资本生产的部分,包括马克思《资本论》也是如此。而当代社会生产,不再仅是资本生产了,而是还包括了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生产,即使是资本生产,也已经是由信用价值生产方式为主导。到目前为此,只有《信用价值论》才揭示了这些新生产方式的运行秘密。当揭开了这些秘密后,整个宏观经济各个具体过程才都变得透亮,社会主义也重新有了科学的基础。

  超越西经与马经,我相信,在当代,这是任何一个人都绝对不敢说的话,因为学术是容不得吹牛,也是不容得说过头的话的。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话。如果没有达到这种超越,那不是自取其辱?但《信用价值论》就有这种理论自信。也欢迎任何一个现代西方经济学者、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者们来批判《信用价值论》中的理论错误,或者指出其理论逻辑上的漏洞,或者说超越有问题,是过头话。但这种批判应该是建立在对《信用价值论》理论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反对那种连《信用价值论》原著读都没有读过,就凭简介与个人的想象来进行批判,这通常都是一些很无知的人的一种做法。原因是,《信用价值论》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与你头脑中的那些已有知识与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你不可能凭你已有的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来理解这些新概念、新原理。不读原著,我认为你对其中的新概念、新理论原理不可能有准确的理解。

信书3.JPG 信_资a800.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7-17 10:55:10
继2

    自从西方经济学被称为毫无用处的学问以来,很多人都说要创新经济学。但是,所说的这些创新其实都是指自己去创新而不是别人去创新。因为,经济学对许多人来说,就是饭碗,它总是与权威、职称、奖金、工资与金钱联系在一起的。用西方经济学的话来说,利益最大化是理性人的宗旨。不过在这里,公开的谋利行动被彼着学术的外衣罢了。

    但是,《信用价值论》一上来,不是给你来一点创新,而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学全新的思想体系,不仅是将西方宏观经济学全新碾压了,而且也将马克思经济学也改写了。这是一种没有给别人创新留有余地与空间的创新。也就是说,蔡定创的《信用价值论》是在与整个经济学界为敌。因为,一方面,《信用价值论》的出版发行,不仅使得传统的经济学知识变成了过时的知识, 砸了一大堆吃经济饭人的饭碗;另一方面,使很多现在在台面上的人的创新、甚至是热门的创新变成的小儿科、变得实际上毫无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我举个例子:

    现在有一个被称为热门的创新叫做“共享经济学”,叫得很响,所谓创新者也因此而获得名利。但是如果你读过了《信用价值论》就会知道,这个 “共享经济学”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创新。是不是《信用价值论》已经就论及了“共享经济学”中的内容呢?不是的!

    《信用价值论》作为理论经济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它肯定不会去论述什么“共享经济学”这一类的内容。为什么?因为以《信用价值论》中所要求的经济学理论方法来衡量,“共享经济学”内容,只不过是对当代经济的一些表面现象进行描述,而对经济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的东西,根本就算不上理论。也就是说,对直观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谁都会做,只不过是你有时间将对众多的表面现象的观察归纳一下,装模作样地写一本书出来,并不见得高明到那里去。而且,这样对表面现象进行描述的所谓经济学,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为什么?因为表面现象是处于不断地变化着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就已经吃了这个亏。西方经济学为什么现在不灵?就是因为它只不过是对欧美国家十九世纪以来的经济表面现象描述了一遍,随着时代的变化,或者拿到不同的国家来应用,就基本没有什么用途。

    那为什么有了《信用价值论》,“共享经济学”就算不上创新呢?《信用价值论》就已经论及了“共享经济学”呢?

    因为,所谓“共享”只不过是一种分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共享”这种分配方式,早就在蔡定创的《信用价值论》中,通过创立的社会资本生产理论与非资本价值生产理论,早就揭示了“共享经济”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当代社会生产,已经存在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价值生产这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信用价值论》早已从整个生产方式的层面上揭示了“共享经济”之所以发生的本质。

    如果我们已经对整个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过程都已全面掌握了,你仅仅是从表面现象上来描述一下“共享”分配这样一些直观表层十分肤浅的东西,还能算得上创新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19 02:01:40
继3:

    《信用价值论》无疑大大地压缩了西方经济学的创新空间。这是由于西方经济学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是典型的表面现象式的方法,有时也可称为经验总结式的经济学方法。这种被称为实证的经济学方法,其实与股民炒股的方法一个方式。股民炒股,通过收集每天的开盘、收盘数据画出K线图,然后,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于预测后市涨跌。至于股市上涨下跌真正的内在原因,其实是不知,也无法知道。股评家对每天的涨跌除了牵强附会地解释一通,就股评家自己也未必相信。

    中国的西经学者其实还不如炒股的股民,股市5年的日线图涨跌数据有1000个以上,收集这些大数据多少有点用,一些久经战场的股民配合操作经验,多少还是能有预测参考作用的。而经济涨跌GDP数据通常需要以年为单位,仅100年的经济数据就需要相隔了数个时代了。所以说,而100个表面现象数据又能如何能表现出规律性?表面现象数据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来说,根本就是没有用途的。

    而如果当你读过了《信用价值论》后,就会知道,同一个表面现象,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内在原因或者机理,不同的表面现象,可能会是产生于同一个原因与机理。你的表面现象还没有罗列之前,《信用价值论》用其理论原理就已经预测到了。例如上面所举的那个“共享经济学”,早在《信用价值论》中就已说明了共享分配的必然性与理论原理。而且有不少部分,“共享经济学”中根本就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

    什么是有很多属于共享分配的现象,“共享经济学”,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原因就在于“共享经济学”是依据西方经济学的现有理论与理论方法,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仅对资本生产进行描述的理论,由于其方法论错误,自从掉进了表面现象经济学的陷阱后,现有理论在资本生产的现象陷阱里再也爬不起来了。资本生产从表面现象上看,是对商品价格的生产。而社会生产的本质,是对价值的生产。当代社会生产,其中的社会资本生产(蔡定创经济学中重新定义的新概念)与非资本生产,其中的大部分价值生产,甚至全部的价值生产(非资本价值生产),所生产的价值,根本就不通过价格来反映,只有价值提供给消费者共享消费,没有价格,就连GDP中都不反映。以价格为基础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怎么可能看到根本就没有价格的,只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社会产品以共享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共享消费?!
所以说,《信用价值论》从一开始,就已宣判了这一类的经济学所谓创新的死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19 11:06:20
继4:

    在经济学体系中,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不包括古典经济学)曾是两大对立的派别,互不兼容。马克思经济学通常被称为政治经济学,而我这里所说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指宏观经济学部分,则更强调自己是宏观经济学,而不是政治经济学。但是,蔡定创《资本论续-信用价值论-宏观经济学新原理》却将政治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融为一体,即是政治经济学,又是宏观经济学。在《信用价值论》中,蔡定创详细地论及了当代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与价值生产过程,为宏观调控提供了直接的意见,如货币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的计算方法、汇率的比较计算法、国债的数量调节原则、股市中多种具体的计算公式等等,都是宏观经济学中孜孜以求的内容。


    但是,当宏观经济学在论述价值生产过程时,已经就是在对生产方式的主体内容进行论述,而生产方式的运作,包括了所有制的形式、分配形式、宏观调节、消费等四大环节,当涉及到所有制与分配时,这又是政治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这也就是说,当你在论述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时,必然地即包括了原来给宏观经济学划定的内容范围,也包括了原来给政治经济学所划定的内容范围。蔡定创的《信用价值论》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了。所以说,蔡定创的《信用价值论》,既是宏观经济学,可直接用于指导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是政治经济学,可提供社会发展方向的指导与国家的制度建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30 13:35:41
继5:
  以马克思《资本论》为理论基础的的《信用价值论》,很多人没有读过该著的人都不是太理解,为什么要以产《资本论》为基础?原因在于,当代的经济学者,对资本论这部巨著真正了解的极少。
  《资本论》的主体内容是什么?主体内容不仅仅是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个重要内容。不是主体内容。《资本论》的主体内容是揭示自由资本生产的一般过程(也就是资本生产第一阶段的抽象过程)。侧重于资本生产的内在矛盾分析。而《信用价值论》继承《资本论》的主体内容,就是继承资本生产第一阶段的这个一般过程,以其作为基础,而当代资本生产,在蔡定创看来,马克思当初论述资本论的环境,既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早民过去了,现在已经是资本生产的第二个阶段,既信用价值生产主导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资本生产有很多新特点,马克思经济学必须要发展,《资本论》必须要有续集。由于当代资本生产已经进入到了以信用价值生产方式主导资本生产的新阶段,所以,《资本论》的续集为《信用价值论》。
   为什么《资本论》的续集叫《信用价值论》?原因在于当代资本生产,已经进入到了以信用价值为主导的新阶段。信用价值在这里不是指微观的企业的信用价值,而是指一种生产方式,是宏观的信用价值生产。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30 13:40:07
继6:

    《信用价值论》继承《资本论》,主要是继承《资本论》中的资本生产一般过程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这部分理论,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精彩分析,就不用再去著作了。而这部分理论在《信用价值论》中恰恰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在这个基础上构筑的《信用价值论》理论结构也十分的清晰。

    但与《资本论》一样,《信用价值论》同样也是必须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是,我们知道,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有不少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既使马克思通过《资本论》已经解决的当年的一些理论难点,如等量资本等量获取等量利润问题、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问题等等,但是马克思身后,仍然存在着几大世纪性的理论难题,如在土地与资源价值来源问题、知识价值问题、价格与价值不相等的问题等,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西经学者的质疑,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这些问题也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解答。以至于在我国,有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甚至最终也转到价值二元论了。

    这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理论悲哀。当年,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由于当年不能解释为何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问题这一理论难题,这些西经学者不是继续发展理论,而是纷纷放弃劳动价值论,以至一百多年来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从此走上了绝路,尽管,这个理论问题在后来的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三卷,通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理论已经获得了解决。今天,同样是对来自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质疑,人们不是去发现理论上有那些不足,还有什么理论问题没解决,而是同样像当年李嘉图的理论继承者一样,最终走上了二元价值论。
  ---凯迪网《[原创]《信用价值论》是如何超越西经与马经的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287751&boardid=3》已经进到62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