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6日 09:39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孔子”遇到“歌德”会发生什么?作为上海展馆的一项重要活动,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宏图和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院长阿克曼先生14日在法兰克福书展会场展开了一场对话,分享了各自在文化交流中的个人经验,以及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误解。
对异国的了解从阅读中来
中国文化背景的王宏图教授已经在德国生活了两年,而德国人阿克曼先生在中国前后生活过十余年,他们对彼此国家的认识和了解都是从阅读开始的。
王宏图称自己是欧洲文化的仰慕者。他对德国的注意主要在西方的宗教、哲学、文学、美学、音乐等方面,但从中所认识的德国和现实中的德国是不一样的。阿克曼说自己还未到中国前脑中的中国有两个,一个是《红楼梦》的中国,仕女加小庭院;一个是革命的中国,这是和实际的中国没什么关系的中国。他真正接触实际的中国是经历了文革后的中国,当他发现和自己脑中的中国完全不一样的时候,他开始去重新认识实际的中国。
误解能促进文化间的沟通
理解和误解是一对无法分开的孪生物。王宏图认为,十年、二十年前,我们是用仰视的方式看西方,把西方美化了。而现在,中国人在看清西方和中国的差异的同时,也更多地看到双方的共同性。中国人更自信了。
阿克曼认为,两种文化彻底理解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误解能促进彼此文化的交流,其中,创造性的误解更有意义。毕加索误解了非洲文化,他的作品创造出来的非洲文化和非洲文化本身不是一回事,但是很美。还有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文化比所谓的全部理解重要得多。
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国文化真正的软实力是什么?其魅力在哪里?王宏图说,复古主义者提出要回到孔子那边。中国文化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往昔的辉煌,更在于它有能力海纳百川,创造未来。《易经》的易,就是变化,生生不息。中国文化有能力将古希腊、罗马、基督教、近代西方等精华吸纳进来,融会贯通,发扬光大,创造出新的文化。阿克曼认为,两个不同文化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可以创造很好的东西。重要的前提是要承认、接受对方的文化,把误解作为更为丰富的方式,这样的合作才更好。
目前,歌德学院和孔子学院一方面努力塑造着各自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例如歌德学院的“德中通行”、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德对话”,就是旨在促进互相沟通理解的文化项目。(姜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