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7504 28
2005-12-02

因为去大山那边开了个信息化与城市的会议,好多天没有来。这些天我一直想中国区域经济思维是否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思维,我的结论是基本上没有,我这里说的是宏观经济层次的。请大家批评。我的证据是:

1 中国每两年换一个区域开发重点,西部大开发(2000),东北振兴(2002),中部崛起(2004),除了一些口号外,安排一些项目,就是缺乏利用市场力量的全国导向的区域经济政策;

2 人民大学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他们的区域研究所的主要专家张先生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是“揭示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和经济主体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中央是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主体”,热衷于经济区划。换言之这里的配置是国家配置,不是企业。是不是计划经济的思维?

3 按王铮老师的说法,陆大道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专家以“点轴增长”为代表突破了计划经济体系,他的《理论经济地理学》也不讲“区划”、“建立地域生产综合体”等传统经济地理学内容,中科院代表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另外一个学派。但是就是王铮自己也写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些计划经济思想。

4 中国区域经济学家现在热衷产业集群、区域竞争,但是“以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这个创新体系“包括企业和大学”,仍然是“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于是大学园雨后春笋般发展,破坏了科学研究与教学正常体系,大学发生空间分裂。现在某个权威又提倡“自下而上建立产业集群”。是计划经济吗?

请大家讨论。

希望中国那些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专家思考一下。

谢谢前面和现在与我讨论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 9:39: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2 10:58:00
建议以后不要再叫"区域经济学"了,因为这个理论离经济学实在太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 11:25:00

1.对计划经济好理解,但计划经济思维该如何理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市场经济下,需不需要计划(经济)思维?如果需要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出现在哪些方面?不妨从另一面理解张老师的观点:市场机制能否解决他所提到的“问题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我想这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3.两年一换的区域开发重点,有项目,尽管存在许多问题(张的书中也提到了),应该说也有相关的政策,但其中针对某些区域的政策是以区域性政策,还是以一些人提到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存在争论。

4.感觉大学园区的发展中有地方政府的推动,是不是也有学校本身发展的需求呢?产业集群的培育存在问题,它的出现、出现偶然性大,根植性强,能否在区域间复制?国外存在对产业集群的培育问题,但很多不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是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等主体合作的。在转型经济体中也存在案例,但其中经验能否为中国的国情和地方“制度或传统”所接受?

我也在思考这些问题。基本同意师姐观点,但感觉师姐有点走极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5 18:55:00

我还是很喜欢区域经济学的.我们学校的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区域经济学的东西,觉得很有用,我们看问题不能走极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8 17:05:00
雨中人的贴子,讲法不合适。人民大学区域所与中科院地理所是学术上的盟友。然而学术上各单位内部也同样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学术上研究问题的正常现象,不存在你们一个观点、我们一个观点的问题。用不同观点来评判两个单位,从而挑起学术上的对立,亲者痛、仇者快。建议大家多探讨些问题,少扣些帽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8 20:14:00
以下是引用sun100在2005-12-8 17:05:44的发言: 雨中人的贴子,讲法不合适。人民大学区域所与中科院地理所是学术上的盟友。然而学术上各单位内部也同样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学术上研究问题的正常现象,不存在你们一个观点、我们一个观点的问题。用不同观点来评判两个单位,从而挑起学术上的对立,亲者痛、仇者快。建议大家多探讨些问题,少扣些帽子。

你过敏了,歪曲我的提法了。存在不同学派是正常的,存在不同学派才能推进学科发展。你知道“两个剑桥”吗?你知道“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吗?所以不存在“挑起对立”,我是选择两个典型。扣帽子的是你了。

我还是希望认真讨论一下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讨论中国主流的区域经济学,该怎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

中国要是真正形成两个区域经济学派就好了。有竞争、有相互批评,学科就进步了。恕我直说,作为有代表性的理论书籍,《区域经济理论》,内容丰富但是思想不清晰(文献引用也不够规范),《理论经济地理学》思想清晰但是内容残缺(缺乏对国内经济学文献引用)。建议这些作者深入思考一下,也许还真能形成学派。希望不要误导到人身攻击,我们要纯学术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