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yuezi 发表于 2009-10-17 02:04 
为什么总是把竞争放在价格机制上?
我倒是觉得,应该把食堂从后勤集团收归学校,然后统一限价。
至于质量问题,纯粹是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建立考核制度不就完了?考核的最终结果是销售量好的饭菜,做该项饭菜的上游就工资高。
要竞争,不可能便宜,否则恶性竞争就不可能改善质量。
不竞争才便宜呢。质量不行,完善激励机制就行了嘛。
懂不懂就说要私人经营,看来是学西经学傻了。
现在的大学里,学经济的动不动就竞争,把私有制,竞争说的天花乱坠,简直是救世良方。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这位大哥现实一点。。除了t大,我没见过哪个学校的后勤集团是由学校管理的,都是承包出去后学校只管收钱,不管食堂经营情况。考核制度就更扯了,“销售量好”怎么评定?按照窗口收入?我就只见过p大搞了个十佳菜肴,每年由学生评出,评上以后挂一个锦旗(厨师有没有奖励就不得而知了),更多的是有个荣誉称号的感觉。
对于一心想自己赚钱的高校,无论是自己搞食堂还是承包给一个集团还是承包给多个私人个体,都会想方设法利用其垄断条件,或增加后勤集团的承包成本,或暗地收受好处,或增加各个私人个体的租金。这样的话无论是后勤集团还是分配多个个体商户都是没有意义的,本质还是学校垄断。我想绝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的(我在人大食堂吃了半年就瘦了10斤,总结出人大食堂是最贵最难吃的食堂,可怜的xdjms)。
如果高校收到的补贴比较多,也确实为学生着想,就至少能把价格降下来。拿t大和p大作比较。好像t大的所有餐饮都是清华饮食服务中心搞的,很少有小摊位和个体商户,整个学校(家属区除外)就只有两个煎饼摊(有一个还被禁止卖煎饼了),咖啡厅、小吃少的可怜,不过整体来说是比较实惠量又足。p大则不同,一方面是各大风格不同的食堂,价格有高有低(低至2元的可口饭菜很难以想象),这个保证了学生的基本食堂饭菜需求,另一方面还有非常多小摊位和私人窗口,咖啡厅至少有三个,以及专门的包子铺,这些就大大增加了校内可选择的食品种类。所以咱们这里讨论的竞争就不限于价格竞争,还包括品种、质量和对应的价格多样化,而这些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福利。
以上啰唆一些实际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在学校有意愿提高学生饮食福利的情况下,引入竞争比学校后勤集团单一管理的效果好。毕竟把提高质量、增加种类的激励内部化,在管理上还是比竞争来得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