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区域经济,并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内各经济体相互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提升竞争力,而是政府为了解决部分省份经济发展过慢,而让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带动他们的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变成了扶贫经济.结果却往往是,发展较慢省份的经济没上去,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也被拖累了.
我想请问陈教授,中国的这种状况应如何解决?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陈教授: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上研的学生。在“十一五”规划中,产业结构调整是其中的重点,在大量学术文献中,很多学者提出发展重工业是该阶段不可扭转的趋势,同时又提出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但是投资是稀缺的。
请问陈老师,(1)您如何看待重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2)在“十一五”期间,投资在这两个产业应如何分配
(3)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丧失是否会影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谢谢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21:07:33编辑过]
你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掌握高深的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么?用的多么?
实话实说,计量经济学我也是在这几年重新学习的,只能达到中等的水平。用起来并不多,这主要与文章的类型有关。但是,建议年轻的学子要好好掌握这门工具。
我在工作中发现我们的城市规划经常与现状及发展不符合,为什么会这样?谢谢。
陈教授,您好! 我在福建福州,现在有点创业的冲动!我想问您两个问题: (1)收购并销售二手服装有没有发展前途? 服装 属于耐用消费品吗?人买了服装后,很少有人(特别是有钱人)穿到坏的, 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结果常常会有“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之痛。 这算不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啊?有没有解决之道?谢谢! (2)未来家政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我们国家的家政事业起步晚,发展慢,而且人们的意识观念也不 适合家政事业的发展。如果家政能发展得好,应该对提高人们就业率,优化人才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等因素有积极作用。你觉的我说的对吗?如果要在这方面做点事情,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针对以上的两问题,您给我些建议好吗?谢谢!
以上问题太具体了,不好回答!我觉的不管做什么事情,大的方向一定要把握好;具体的问题,还要有调查和分析。我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对国计民生,要敢承当责任。
中原城市群的构想很好,但要注意与邻近省份入湖北武汉城市圈的分工和协作。中部六省要抓住这次中央实施的中部崛起的政策机会,同心同德,加强协调,来规划城市群和城市圈。这样才能真正走出发展的低谷。
首先抱歉,因为问题太多。工科学生学经济学有天然的优势,但也有劣势。优势是数理基础好,操作能力强,逻辑比较清楚。劣势是有时候会太拘泥于具体环节而缺乏宏观视野,理论抽象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所以,你可以这两方面考虑如何把自己引进经济学的大门。但是,技术经济学对工科学生是很合适,你可以先从这里起步。
祝你成功。
陈教授:
十一五规划将天津的滨海新区写了进去,以显示中央对于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决心。对比长三角您认为环渤海地区建设经济圈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为什么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经济圈。这种障碍是不是体制性的?如果这种障碍没有消除的话单纯的投资建设会造成什么后果
非常感谢陈教授的精彩指导,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由于时间已晚,本次访谈就到此结束。有关陈教授的学术进展,我们会在人大论坛的陈甬军教授专栏持续跟踪。再次感谢陈教授的指导,祝您早日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再见!!
同时向深夜坚持在机房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非常想问个问题,不知陈老师对国内市场秩序理论与实务的研究现状有何评论?在这个领域具我所知,比较有影响的可能包括人大纪宝成校长、南大洪银兴书记,另外,还有几位年轻老师,比如厦大的刘根荣博士等。另外陈教授本人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我关注的是,市场秩序的问题在中国还有多少可研究的价值?国外这方面是否因为市场体制的相对完善而没有多少学者涉及?国内这方面还有多少值得推荐的老师和专家?目前还有什么明显的空白点?是否值得把此作为最主要的研究方向?
可能比较肤浅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坚持在工作和学习两栖作战的人来说了解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望陈先生理解并解惑!
malian版主,什么时候能得到奖金呀
望眼欲穿哟……
厉害
祝大家新年好!
陈教授您好,新年快乐!
乌有之乡周六讲座
主题:国际经济转轨理论与中国改革
主讲人:陈甬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市场理论专家)
时间:2006年4月15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地点:北大资源宾馆三层1308号
主办:北京乌有之乡书社 电话:010-62760856
网站:http://www.wyzxsx.com 电邮:wyzx@wyzxwyzx.com
内容简介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改革,迫切需要多方面视角的理论指导和借鉴。一直关注和参加中国经济改革的陈甬军教授,在2004--200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基金学者再次到美国访问研究期间,再一次浏览了新世纪以来国际上有关过渡和转轨经济的大部分英文研究成果,希图从中找到可对中国经济改革有指导、帮助或者借鉴、参考作用的理论养料。回国后适逢关于中国改革的反思和讨论,国外经济学家的见解和国内改革的实际情况,都在进一步启发他对中国经济改革性质和走向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应乌有之乡邀请,陈甬军教授将与关注中国改革问题的朋友们分享他的见闻和思考,特别是关于国际经济学界对转轨的理论研究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判断,以及他在国外考察中所获得的宽阔的理论视野,相信一定能够给正在通过反思来推进中国改革的大家带来不少的精神收获,欢迎各界朋友参加。
参加者请提前登录乌有之乡书社网站(http://www.wyzxsx.com)首页预定座位并请提前15分钟到场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