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xiang 发表于 2017-8-3 15:16 
你的客观逻辑知识的概念的错误在于用来波普尔的客观知识这个概念。
  知识就其形式而言必然是主观的 ...
《资本论》的中国化研究:所有制、思维和语言
——中国经济学建构域内的问题思考
  摘 要:大国需要创新的理论。大国理论对《资本论》的需要又必须立足民族历史和经济文化现实。理论创新之路是以《资本论》的中国化研究为依托,寻求中国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这是探索中国经济学工作逻辑的基本意蕴。线索是这么三条:1.《资本论》为什么要中国化;2.为什么《资本论》可以中国化;3.《资本论》如何中国化。三条线索归结为对“所有制”的一个系统性的历史界说。通过对完整形态的历史经济运动进行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对于生产关系以及所有制的“思维”和“语言”的表达确有殊异的地方,尽管不同,但和《资本论》工作逻辑可内在连通。扼要而论,它说明“产品所有制”和“商品所有制”的矛盾关系是客观存放在所有制历史演变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的面上因素。这导致历史学家对“所有制”持各自表述立场与态度。出路是重归政治经济学批判场域,在锁定《资本论》理论领导地位的同时,着力挖掘蕴涵历史和民族文化特性的“新思维”和“新语言”。在这一情势下,家有制、国有制的成对范畴就成为对既有的“私有制-公有制”分析链条及其工作逻辑形式的丰富和补充。
  关键词:《资本论》;所有制;中国经济学;思维;语言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问题的提出:由一个“新术语”(家有制)说起        1
二、问题的深意:所有制——产品所有制、商品所有制        3
三、再谈“家有制”        5
四、“家有制”向“国有制”的历史过渡        9
五、文化特性与中国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代结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