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会计与财务管理论坛 七区 会计与财务管理
2333 1
2009-10-22
碰到这样一些问题:
1.长期股权投资情形下,如果支付 < 获得的(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相应比例时,为什么需要用“营业外收入”去调整这个差额?
应该怎么理解,直观上要体现公司的资产变多,但不明白这个差额和收入有什么关系,我又没出售物品?无法理解“收入”在“营业外收入”中的含义
2.成本法在处理长期投资在宣告红利时的会计处理、有两种:
a)借:应收股利                   XXX
             贷:长期股权投资    XXX
b)借:应收股利                   XXX
             贷:投资收益            XXX
这两种记账方法分别在什么地方使用?另外,就我感觉:如果是“贷”,体现为“该事物的减少”,那么在有红利时还减少“投资收益”,怎么理解啊?
(长期股权投资记贷还好理解,表示其成本减少,“投资收益”就想不通了)
3.另外还有好些记账涉及的账目让我糊涂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问题,直觉上这类资源应该是越多越好(代表了好事物),应该记借的,但正确的方法确实记贷,比如说权益法中长期投资的资产发生增值时,做账如下:
借:长期投资              XXX(为什么分红时,这个记贷,而这里又记借呢?)
     贷:资本公积         XXX(想不通)
望大牛们指导一下,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24 14:06:39
问题一:此种情况下是在合并双方为非同一控制下的情况下采用的,说白了就是购买法,购买方在衡量自己的投资成本(为了获取被购买方权益而支付的对价)和取得的被购买方权益在市场上的价值(公允价值),在支付<获得的情况下,当然就是“赚了”,也就要确认收入,收入被划分为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由于长股合并属于企业非日常经营业务,故计入“营业外收入”。
问题二:第一种情况应用于合并首年的红利支付,此种情况下,属于被合并企业在没有合并前的收益来支付红利,相对于合并方来说,也就是没有承担经营风险就获得了收益,就好像花100块钱买东西又赠送的10块钱的礼品,相当于只花90块钱买的东西。
    第二种情况是在首年之后的红利支付中应用,并将考虑是否有合并成本的收回与恢复,详细情况可参考教材。
问题三:没有很好的理解权益法的含义,权益法就是核算合并企业在被合并企业中享有的权益份额(个人字面理解),无论是被合并企业获得净利润还是资本公积发生变动,都将引起被合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因此也将引起合并企业的长股投资发生变动。要理解权益法的核算,必须站在被合并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凡是能增加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就会借记,反之则贷记。
建议:熟读教材,理解教材,长股投资的会计的一个难点,需要下很多功夫才能理解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