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季度的增速下滑后,增速逐季加快。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速8.9%,相比一季度的6.1%、二季度7.9%,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
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包括市场驱动的内生增长力量可望保持并有所增强;今年底,出口可能“转正”,明年可望实现8%~10%的正增长;从1995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经验看,经济周期从谷值到下一轮峰值平均持续在20个月以上,而我国本轮周期的谷值是在今年一季度。
物价存在较快的上涨压力,成本推动成为主要因素。物价触底回升态势已经确定。CPI可能在10月份、PPI将在年内转正。从狭义货币量M1与CPI的长期关系看,一般CPI滞后M1约6~8个月,M1和CPI在今年1月和7月触底,预计CPI将持续回升。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国际油价近来大幅上升,明年CPI保持在3%以内的压力较大。
尽管中国经济逐季向好,但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今后要处理好诸如流动性过于宽松与已有建设规模对资金需求间的关系、保持政府较大投资规模与鼓励民间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资积极性的关系、保增长与管理好通胀预期间的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