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6-3-30 19:55:00
楼主有些极端了,我认为郎教授把医疗教育改革归结为市场化是因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真正实现你说的那种真正完全的市场化。市场化需要健全的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1 06:52:00
以下是引用hirenek在2006-3-30 19:55:00的发言:
楼主有些极端了,我认为郎教授把医疗教育改革归结为市场化是因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真正实现你说的那种真正完全的市场化。市场化需要健全的体制。

当你要将某措施及其问题归结为“市场化”的时候,你应该懂得什么是“市场化”?什么才算是“市场化”?我们指责的应该是垄断条件下的经营自主性,但这并不是市场化,只是伪市场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1 09:44:00

医疗行业是否市场化了?!我以为不是!什么是市场化,那就是说引入了市场机制,而市场机制本身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这是一个竞争的机制,是通过“价格信息”传达到生产者;由消费者对“价格信息”的反应来主导社会资源的配置。现在医疗市场化了吗?!引入了竞争机制了?“价格信息”对医疗市场起到了作用吗?没有。完全没有,所以我不以为是市场化了。那么医疗行业是什么问题呢?!如同学校一样,是医院的赚钱的动机太强,在于赚了钱大家可以分,从普通护士到专家人人都有份,赚得多分得多——是从全国各行业一哄而上的“承包制”延伸而来的。哪个行业,哪能个医院赢利多,收入就高——至今仍如此。这从本质上说根本不是市场化,是政府部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错位,是这种错位造成成的一种混乱。——让大家以为这个“玩意”就是市场经济,就把矛头指向了市场经济,让市场经济蒙受不白之冤。——若医疗真正市场化了,——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价格信息起到了作用了,会有十多次医药降价而医院不降?会有不断出现的天价医疗费?——刚才收音机又播一天输氧140小时的怪事。所以,我不认为医疗行业市场化了,而是政府部门渎职与失职和医疗监管不到位,是对贫困群体医疗救助没有尽到职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1 16:00:00
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6-3-31 9:44:00的发言:

医疗行业是否市场化了?!我以为不是!什么是市场化,那就是说引入了市场机制,而市场机制本身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这是一个竞争的机制,是通过“价格信息”传达到生产者;由消费者对“价格信息”的反应来主导社会资源的配置。现在医疗市场化了吗?!引入了竞争机制了?“价格信息”对医疗市场起到了作用吗?没有。完全没有,所以我不以为是市场化了。那么医疗行业是什么问题呢?!如同学校一样,是医院的赚钱的动机太强,在于赚了钱大家可以分,从普通护士到专家人人都有份,赚得多分得多——是从全国各行业一哄而上的“承包制”延伸而来的。哪个行业,哪能个医院赢利多,收入就高——至今仍如此。这从本质上说根本不是市场化,是政府部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错位,是这种错位造成成的一种混乱。——让大家以为这个“玩意”就是市场经济,就把矛头指向了市场经济,让市场经济蒙受不白之冤。——若医疗真正市场化了,——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价格信息起到了作用了,会有十多次医药降价而医院不降?会有不断出现的天价医疗费?——刚才收音机又播一天输氧140小时的怪事。所以,我不认为医疗行业市场化了,而是政府部门渎职与失职和医疗监管不到位,是对贫困群体医疗救助没有尽到职责。  

说得非常好!市场经济的价格信号,使供给与需求得到调节,从而使利润率处于动态的均衡状态。而现在的医疗等领域,价格上涨并没有引来供给量的增大,因此它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16:43:00
相关的法律应该健全,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体现市场化的真正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2 06:59:00

与周其仁相比,朗咸平显得很平庸,因为他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市场化”就乱加判断。作为一个学者,应该对概念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不能单凭对现象的感觉进行判断。

请看看周其仁的一文:

反对教育产业化是一句很空洞的口号

  周其仁

  还没写完本文标题,就想到它要挨骂。但仍然坚持写了下来,因为前思后想,我认为无论怎样高喊“反对教育产业化”,还是无助于解决当下我国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

  什么是“当下我国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我认为不是“产业化”或那根本子无虚有的“市场化”,而是教育严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现在广招批评的“教育乱收费”,恰恰是教育不能满足需要的一种表现。教育政策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任务,是动员社会多种资源和力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的数量,提升教育的质量。空喊口号贻误时机,只会越来越被动。

  先简单举证一下教育怎样严重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农村居民至今是我国人口大数,农民子女受教育的需要,满足了没有?没有。就是最起码的义务教育,全国而言至今也没有完全落实。本届政府承诺两年内实现全部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如果做到了,是一项了不起的德政。我国农村天地广阔,真正做到“一个不能少”谈何容易!

  不少农民已经离开了农村,这又是当今中国的一项国情。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百万、几千万。这些身在城镇工作和生活的“农民”,一部分把子女留在了老家乡下——我刚刚访问过的一个地方,“孩子只会叫爷爷奶奶,不会喊爸爸妈妈”。还有一部分,带着孩子在城镇打拼。这些进城农民子弟的义务教育权利,怎样切实保障?今年两会以后,看到一些城市政府发言人解说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两免”政策必须在原地解决的报道。“原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里的干部会把“两免经费”汇到每一个在外农民工手里,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吗?要是“原地”做不到,城市政府又管不了,这部分国民的义务教育如何覆盖?这就需要中央教育部门出场了。高喊“反产业化”,对履行该项职责显然也没有什么帮助。

  再往城镇看。为什么“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愈演愈凶?原因甚多。但是我以为任何一位心智正常的本报读者,都不会相信以下的说辞:那些大把“乱收费”的学校负责人,是因为脑子中了“教育产业化”论的毒,或者像某位公立大学校长最近说的,是因为受到了“泛市场论”的蛊惑。

  冷静下来认识“教育乱收费”的根源并不难。我们先问,教育为什么可以乱收费?我们国家已实现产业化或市场化的行当很多,粮食和农副产品、牛奶和饮料、纺织品和服饰、鞋袜、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暖壶、餐饮、自行车、冰箱、电视机、电脑、随身听、手机……为什么都没有乱收费?是这些行当早就把“产业化”批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还是因为这些业者从来远离“泛市场论”,以至于个个都成了“完全不想乱收费”的圣人?

  其实,以上提到的许多产品和服务,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严重的“乱收费”。上世纪60年代初,不少大城市突然开放“高级糖果点心”和“高档餐饮”,把很多居民家庭多少年的储蓄一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是“乱收费”是什么?80年代的居民为一张“彩电票”付几百块还要走门子,不是“乱收费”又是什么?可是说来奇怪,那年头要是挤不进“乱缴费”的行列,人们还老大不乐意哩。

  是的,天下所有“乱收费”皆因为有一些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供不应求”的状况越严重,形形色色的“乱收费”就越严重。这是“乱收费”第一定律,无论彩电还是教育概莫能外。要是说来骂去多少年,“乱收费”依然故我,甚至愈演愈烈,那就一定是在“扩大供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如果不能对症下药消除这些妨碍扩大供给的因素,破口大骂“产业化”一万年,“乱收费”还是挥之不去!

  不要一听到把彩电、鞋袜、餐饮之类“形而下”的玩意与教育并提,就以为是在故意辱没斯文。没有这个意思。教育当然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律。但是这并不意味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之间就完全没有一点相通之处,更不应该以“反对产业化”为由,拒绝从其他产业部门怎样从严重的“短缺经济”转向“买方市场”的成功经验里,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来一点学习和借鉴。

  事实上,今天就是放手允许“教育乱收费”,我国的教育也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这方面的主要证据就是蔚然壮观的“留学潮”。部分学科的博士后、博士和本科生的出国留学,永远需要。但是眼看那么多中小学生都远离父母、跨洋越海去“留学”,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不错,总有人误以为“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也不错,给定高额的海外留学费用,部分海外自费留学生的家庭背景显赫——不是“大款”就是权力人物。但是怎样看,也有相当一部分普通的中等收入人家,宁愿忍痛支付比国内“乱收费”还要高的代价,也要把孩子送出去。这又是为什么?我的解释是,在国内无论怎样“乱交费”,也还是得不到一些家长和学子们中意的教育服务。历史的讽刺是,恰恰在中国“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口号声里,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向中国的“教育出口”成长为一个兴旺发达的产业部门!

  我们要明白,在教育严重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条件下,“乱收费”事实上难以根除。今天压下去,明天就可能弹回来。要么就是变换形式,从“乱收费”转化为批条子、走门子和拉关系,或者两者并存——完全取决于政府管制的方式和力度。在这种条件下,教育资源、特别是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也根本不可能让全体人民平等地分享。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糊弄一时的对付招数,难道也算是一个“办法”?

  治本之策是更大限度地动员财政和全社会资源,扩大教育的量,提升教育的质。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全体国民特别是农民最起码的义务教育,首先要靠国家财力分配到位和落实,至于那些超出了国家义务教育标准的初等教育需求,以及国民对非义务教育更为庞大的需求,政府既然无力满足,就不应行政垄断,而要更大幅度地开放,以动员社会资源以各种形式加大投入。在以上两个大的方面,“反教育产业化”既没有点明政策目标,也没有昭示政策手段和工作重点,因而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7 14:15:00

怎么说吧,好理论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这就牵涉到委托-代理人问题,国家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到医院层面就不行了,就变味了.责任不全在于政策制定者还在于具体的执行者.医疗应当属于公共物品,医疗卫生机构的私有化改革是在经济结构不完善的时候的必然之策,是不得以而为之,国家财政钱不够呀,包不起呀,所以国家需要借助市场化的力量来提高医疗的效率,想使医院,民众,和国家三者都受益.

虽然有代价但任然要有探索和突破困境的勇气 ,不能苟且偷安坐以待毙,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发展生产,完善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8 07:08:00
以下是引用seansherry在2006-4-17 14:15:00的发言:

怎么说吧,好理论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这就牵涉到委托-代理人问题,国家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到医院层面就不行了,就变味了.责任不全在于政策制定者还在于具体的执行者.医疗应当属于公共物品,医疗卫生机构的私有化改革是在经济结构不完善的时候的必然之策,是不得以而为之,国家财政钱不够呀,包不起呀,所以国家需要借助市场化的力量来提高医疗的效率,想使医院,民众,和国家三者都受益.

虽然有代价但任然要有探索和突破困境的勇气 ,不能苟且偷安坐以待毙,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发展生产,完善制度.

一个不能执行(执行不好)的政策决不是什么好政策,甚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政策。

一种只单纯依赖命令,而不是科学方式来治理社会的执政方式,当然是一种难以有效的执政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0 10:07:00
赞成市场化,反对市场准入限制,人民福利最大化才是根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0 16:14:00

回复:(重武器)赞成市场化,反对市场准入限制,人民福...+9+95

outguhl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1 07:40:00
以下是引用重武器在2006-4-20 10:07:00的发言:
赞成市场化,反对市场准入限制,人民福利最大化才是根本.

市场化才使普遍大众具有更多的选择权,而计划经济由于所必然导致的稀缺,它才是使民众受难的体制。当然,市场化会使既得利益者遭受损失,比如我们要打破石油市场的垄断状态,还其市场化的本来面目,于是现在的石油行业的垄断者就会遭受利益损失。但这却换来石油产品的价格边际化,而不是一方面获得垄断暴利,另一方面又以各种借口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1 08:52:00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5-12-6 7:51:00的发言:

其余的学者我不知道,至少我这个非学者敢于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因为我虽身处医疗行业本该不应极力主张市场化而损害自身利益,但我也担忧到一旦自己患重病,面对巨额费用怎么办?市场化改革能够让我获得更多的选择,通过竞争迫使医疗机构将价格降下来,从而造福于自己与广大公众。

只有无知的人,才如此否定市场化改革,才单纯寄希望于政府的“命令降价”。

市场不是万能的,你过分的迷信市场了!这种关系民生,关切到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的怎么能交给市场呢,市场主张优胜劣汰,主张将按照价格标准来提供不同的服务标准,你的意思说,发展到最后,有钱就能看病,没钱就要等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2 07:19:00
以下是引用abbba在2006-4-21 8:52:00的发言:

市场不是万能的,你过分的迷信市场了!这种关系民生,关切到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的怎么能交给市场呢,市场主张优胜劣汰,主张将按照价格标准来提供不同的服务标准,你的意思说,发展到最后,有钱就能看病,没钱就要等死?

我对市场的批判可能没有人更深刻了。但是我同样致力于挖掘市场的积极意义,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民权经济”。只有那些受到传统意识形态流毒毒害较深的人,才仍然过多地幻想于让政府来安排你与社会的一切,从而使“政府管制”的状态迟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我已经说过,国家之力难敌供求力量,如果国家之力一定要与市场力量对抗着干,而不是顺势而为,积极引导,那是一定会失败得一塌糊涂的。政府的许多改革之所以失败,就是这个原因,即与市场对着干的原因。政府宏观调控不是要与市场力量对着干,而是利用市场规律而对市场的调节,这从根本上说是市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市场以外的事情,就象人造卫星上天也只不过是大自然规律的事情,而不是人的事情(人只不过利用了大自然的力量与规律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吧了)。

我一贯指出借口“国计民生”而维护政府对关键领域的垄断的问题,比如政府对教育、医疗、自然资源等的垄断,因为它恰恰造成了对民生的损害。相反,市场经济由于供给的竞争性,所以才是维护国计民生的无可替代的方式。

恶劣的现实往往是人的善良愿望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3 13:16:00

医疗和教育的所谓市场化的最大收益者到底是谁?不是医院,不是民众,而是政府.

医改大大的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在中国的医疗体系建设极度不够的时候,医院不够,设备不够,医生不够,医疗保障也不够的情况下,政府投入的撤出,而又限制其他资本的进入,失败是最正常的结果.从而大家有病治不起,而大量医院还在亏本.

进行的所谓的市场化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而是伪市场化.政府的大量资金撤出,而市场权力没撤出,政府应该是起着监管和最后保障的作用,而不是控制着市场进行垄断,不投入又限制他人投入,医院除了从老百姓身上抠还能怎么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4 07:26:00

与其说是市场化,不如说是政府与其手下的医疗机构的“合谋”。一个是减少经费供给,另外一个是为了补偿这种减少负担而给予的政策--“经营自主权”,这种自主权实际上是默许医疗机构在维持目前的市场垄断条件下的“自主收费”。合谋的结果,自然是对广大患者利益甚至性命的掠夺。

我们经常听说政府给经费与给政策之不同。政府“没有”钱,于是就给政策,好让获得政策的部门可以“合法”地到社会上收费。所以我们才看到各个权力单位的各种各样的收费项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4 13:29:00

very seriousl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03:12:00

这个问题,周其仁先生有句话很有道理:

“你没病”这句话值钱吗?

很值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9:38:00
现在不是医院少的问题,是服务质量和收费贵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5 07:07:00
以下是引用palm在2006-5-2 19:38:00的发言:
现在不是医院少的问题,是服务质量和收费贵的问题

如果有效供给的医院很多,那么它们还会收费贵?如果它们处于行业垄断状态,那么它们的服务质量会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5 14:48:00
朗还是不错的,他至少不昧良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5 23:15:00

wu wei de zhengf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6 07:06:00
以下是引用bbuad在2006-5-5 14:48:00的发言:
朗还是不错的,他至少不昧良心

朗揭露了问题,为中国改革做出了贡献。不过他也只不过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寻找炒作点而已。因此很难说他的良心是好还是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2 09:44:00

真正平庸的是楼主而不是郎咸平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5-12-5 22:44:00的发言:

想不到郎咸平如此平庸---关于医疗市场化问题

【想不到郎咸平如此平庸!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认识到,中国医疗与教育改革之所以失败,原因并不在于郎咸平所说的市场化。相反,是“伪市场化”之故。没有真正的市场化,只放开原医疗、教育领域经营者的“自主权”而没有打破行业垄断,致使出现今天的失败局面。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比一般人、一般官员,应更有见识、更高明点。可郎咸平在这里却显得何等的缺乏见识!真是可惜。如果我们在放开医疗机构的经营自主权(特别是定价自主权)之时,以更大的力量打开医疗领域的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医疗服务的更大供给竞争去迫使医疗机构降低价格、提高品质,那么,根本就不会存在今天这种“天价死亡”的病例。中国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凡是充分开放的领域,其价格不是趋向上升,相反,总是趋向下降,甚至恶性价格竞争与通货紧缩。而今天中国的医疗、教育等计划经济色彩仍然相当浓厚的领域,却是供给不足,因为市场被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锁死”了。据说国内国外有成几千亿元的资金准备进入中国的医疗领域,就等着政府对领域的“门户开放”了。卫生部领导也已经允诺要更大程度开放市场,更大程度容许民间力量进入医疗领域。到那时才真正称得上是市场化了,此时我们将看到,医疗服务的价格将不需要行政命令而直线下降。到那时,广大民众才基本上享受到价廉物美的医疗服务,才不会“一病回到贫穷时”。――黄焕金http://hxhhj.nease.net/dgbsgzl.pdf】

你以为,医疗、教育领域行业可以简单地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放开吗?就拿医疗行业来说,放开医疗行业,降低了进入门槛,就能让广大医疗客户享受真正现代化的服务吗?你见没见过今天广泛存在于大街小巷里的个体私有诊所,那些走江湖的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骗子,你敢让他们治病吗?你听没听说过“中医骗子一条街”?

教育也是如此。你真的敢让你的子女到私人开办的大专院校读书吗?

我们国家的悲剧,就是一些人涉及到广大公众利益的时候,总要用美妙的空想来应付。而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却总是实打实的掠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3 07:25:00
以下是引用杨虎在2006-5-12 9:44:00的发言:

你以为,医疗、教育领域行业可以简单地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放开吗?就拿医疗行业来说,放开医疗行业,降低了进入门槛,就能让广大医疗客户享受真正现代化的服务吗?你见没见过今天广泛存在于大街小巷里的个体私有诊所,那些走江湖的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骗子,你敢让他们治病吗?你听没听说过“中医骗子一条街”?

教育也是如此。你真的敢让你的子女到私人开办的大专院校读书吗?

我们国家的悲剧,就是一些人涉及到广大公众利益的时候,总要用美妙的空想来应付。而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却总是实打实的掠夺。

浅薄,懒得一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5 19:16:00
对于黄的观点我不是很支持,对于经济的市场化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它在什么行业。做为医疗和教育行业的完全市场化是不可接受的,市场能使消费者受益是可以理解的,但市场在另一个方面就要着它不能克服的弊端。医疗和教育的完全市场化就可能资源出现更多的浪费。兴建一些多余的!使很多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就对社会来说不可不是一笔不少 和损失。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有较大的冲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政。来协调我指导。使之近可能的达到最优。对于医疗与教育应引入竞争也就是推现市场,但又要以下政府指导为主。通过国家的职责性使市场更好的偏向老百姓。使老百姓得到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5 22:19:00
哈哈,我也扫了一眼,真的是楼主无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5 22:34:00

不管怎么说,垄断在如今的中国是一个不好的现像,但只有市场的开放,引入更多的竞争,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6 06:48:00
以下是引用mingjie100在2006-5-15 19:16:00的发言:
对于黄的观点我不是很支持,对于经济的市场化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它在什么行业。做为医疗和教育行业的完全市场化是不可接受的,市场能使消费者受益是可以理解的,但市场在另一个方面就要着它不能克服的弊端。医疗和教育的完全市场化就可能资源出现更多的浪费。兴建一些多余的!使很多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就对社会来说不可不是一笔不少 和损失。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有较大的冲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政。来协调我指导。使之近可能的达到最优。对于医疗与教育应引入竞争也就是推现市场,但又要以下政府指导为主。通过国家的职责性使市场更好的偏向老百姓。使老百姓得到利益。

对于政府在医疗等领域的作用方式,连政府本身都没有弄清楚。在政府不愿意(没有能力)投入太多的情况下,政府又有多大能力对医疗机构发号施令?我们已经看到,政府这么多次的降价,都没有将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下来?是何原因?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政府对行业的管制将使其付出代价,如果它不想付出代价,那么它并不能将行业管制好。比如政府对石油产品的价格进行管制,不过是它不得不一再向石油企业注资以换取这些企业对政府政策的执行。

因此,当我们想好政府如何管理与“主导”后,才得出是否需要政府的结论吧。当然,政府的一个作用是维护每个公民的合理权利,这是我一贯强调的政府的作用。但这与市场化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没有市场化,就没有那么多利益冲突,就不需要政府执行这一功能了。

政府之力难敌需求力量。当供给稀缺时,政府无法使价格不上涨。而市场化,则是解决供给稀缺的必要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6 06:51:00
以下是引用zxd1221在2006-5-15 22:34:00的发言:

不管怎么说,垄断在如今的中国是一个不好的现像,但只有市场的开放,引入更多的竞争,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说得对!市场化的实质,就是给予消费者以更大的选择权。如果否定市场化,就是剥夺了广大公众的这个选择权,使他们受制于垄断所带来的价高低质的坏状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6 11:35:00

医疗、教育、房地产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化

显然,医疗、教育、房地产,均涉及到基本社会福利。对于基本社会福利制度,是不能简单地市场化的。

就拿医疗来说,医疗行业,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普通商业行业。医生和患者之间,其地位是天然地不平等的。显然,病人是不能选择医院的。你不能说,当这个病人处于病危时,你再让他再到处挑选医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医生所处的强者的地位,就决定了医疗行业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如果简单地将医疗行业推向市场,则医院的强者地位必然导致暴利的自然产生。

这种暴利,不仅表现为高收费;不仅表现为医生开大处方,不仅表现为医生拿红包。还表现为个体私人诊所的非法行医、制假售假。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医疗暴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所谓“垄断”;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在放开医疗机构的经营自主权(特别是定价自主权)之时,以更大的力量打开医疗领域的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医疗服务的更大供给竞争去迫使医疗机构降低价格、提高品质,那么,根本就不会存在今天这种“天价死亡”的病例。

这样想就太简单了。显然这是用可怕的“天真”来出卖中国的老百姓。

试问,如果真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医疗服务的竞争,是争相降低价格提高品质呢?还是争相假冒伪劣、谋取不义之财呢?

显然,医生和患者,二者从来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平等的。患者在医生面前永远是弱者。你不能让患者在患病时再挑选医生,品评这个替他治病的医生是真货还是假货。患者也无法像市场买东西一样用手摸眼看来确定医生的医疗措施是否得当。

我们的特权精英们,在捞取个人私利时,显得无比精明。而在涉及到千百万普通百性利益时,却显得如此“天真”。

我们再说教育产业化。

教育者同被教育者,同医生和患者一样同属于不平等的地位。当教育者开始受教育时,他根本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评价教育者所提供的教育质量的好坏。而且,这里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的超前性。教育行业有一个明显的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教育的超前性:教育行业对其公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显然并不只是仅仅满足现实条件下的社会需要的,而是要满足相当长时间内社会的需要的,而这些需要在现实条件下社会并不需要。因为教育所提供的,是科学知识和文化。显然只有具备超前性,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的科学和文化得到发展和前进。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商品生产者都只需要满足现阶段公众的要求,他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只是用来满足顾客的现阶段要求的。而顾客他只考虑他自己现在需要什么。而教育市场化就是使教育只满足现阶段社会的要求;企业的要求。这样,只能迫使教育行业只提供满足现阶段社会需要的文化知识;而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仍然是极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是很低的。因此,现阶段落后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社会是不需要任何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受教育者的;因此,那些支付了巨额经济代价而接受了超前性产品即先进科学技术的受教育者,他们面临的处境只能是失业和贫困。这一点,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高等院校毕业生极难找到工作;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南部地区最大的城市里,他们也极难找到工作。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可以到西部。但是这里确切地告诉你们,西部更没有他们的岗位,因为西部经济更加落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让受教育者接受助学金贷款则必然是一个致命的陷阱。因为对受教育者来说,现阶段落后的社会并不需要他们。他们面临的是百分之百的失业。结果,只能是让那些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宝贵的人才陷入一方面失业另一方面债台高筑的境地。没有比这更能置一个民族的灭亡的了。因为这个民族的最先进的人才都贫困化了。

最后我们说说房地产行业。

说实话,我们总说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中至少必须包含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保障社会每一个成员有房可住。显然,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公众一般有两种需求,一种是有房可住,一种是要住好房。这两种需求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种是社会必须保障的。而后一种要求完全可以推向市场。

显然我们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混为一谈了。搞住房商品化,让所有需要住房的人全都到市场上买房。这样,就把公众有房可住这种本需要社会保障的需求推向市场,而市场则只提供住好房的要求,而根本不能满足有房住这一要求。结果,是提供量与需求量之比的分母无限扩大,整个房地产市场完全变成高度畸型的卖方市场。这样的卖方市场只能导致有价无市的恶性暴利。

事实上就是这样的。我们国家一方面有成千上万的需要得到住房者;他们并不需要多大面积的住房,而只需要中小户型,但价格便宜点。而市场上提供的住房,主要是大户型,高价格。

显然我们国家在搞住房商品化时,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那就是从一开始就主张提高公房租金,进而将公房私有化。据说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将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对福利房的暗补转为明补,这样将消除由于福利房分配不平等造成的官员和百性对国家住房补帖的不平等占有。说实话,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别的办法更完满地消除这个不平等。显然,国家可以保留公有住房即福利房并保证租金保持不变,绝不上涨,使全社会每个成员都能租到公有住房,从而保证他们肯定有房可住。但是,公有住房必须是中小户型。设施简单,用以满足中小收入者的生活水平。而对各级官员和高收入者来说,要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他们可以到市场上购买。这样,就将两个截然不同的需求分开了,有房住这一需求从住好房这一需求中分出去了,分母减少了;房地产市场才能真正变成买方市场。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在今天,面对恶性暴利的卖方市场,国家的任何宏观调控措施全都彻底失败;稳定房价成为让房价恶性上涨的代名词而声名狼藉。显然,住房商品化的这个历史性错误正在让全中国老百姓买单。

更加不能让人容忍的是,我们的国家居然公开支持和容许房地产炒家恶性囤积居奇。什么温州炒房团之类的就不用说了。显然,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国家的媒体上动不动就说房地产也可以当作投资工具。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把房地产作为投资工具,这实质上就是恶性囤积居奇的代名词。

显然,让房地产市场化,让有房住这一需求推向社会,这等于一场灾难的到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6 17:06: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