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hj在2006-3-20 17:02:00的发言: 我的看法正相反。那种希求政府包办医疗行业的想法才是“理想主义”呢?政府有多大能力投入以减小医疗领域的市场化?当政府不得不将大笔社会资财用于自己的消费后,所剩无己。你不知道,正因为政府无钱投入,它才被迫默许各个单位自寻活路,最终演化为今天的“收钱机器”。这是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无可奈何的交易,而这种交易通过价格上涨损害了所有的人。
 
在美国,民间医院的价格比公立医院贵,这是正常现象。而中国则反过来,公立医院比民间医院貴,这是反常现象。
   这里有个容易误解和忽略的地方,医疗并非普通的市场商品!市场的商品比如彩电冰箱之类的人们可以选择便宜的,或者觉得贵那么还可以选择买或不买,但是医疗却除了拥有普通市场商品特性之外,还有着其特殊的“强制性”,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相对性价比而不能选择“治或者不治”!正因为这个“强制性”,医疗也就具有其特殊的“社会公益性”,国家在这个方面所应该做的并非是你所说的“包办”,而是去“引导”,“引导”医疗资本在资本固有的“逐利性”和满足民众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在现阶段,各类的约束机制(道德,法律及执法,社会救助机制)等等都尚未完善,仅仅依靠市场资本的自律性和国家的条款是绝不足以有效管理医疗市场不会偏向于资本“逐利”的,那么就需要一个国家能够有效使用的调节机制,一个足以撬动市场价格的杠杆,一个能够满足国家对医疗进行规范和调整的手段,这就是国家投入! 
 
 “3月19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正面临尴尬境地,受到论坛的高度关注。据悉,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倒数第四位。”“政府缺少必要的投入和干预是造成中国有限的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在此次论坛上说,目前中国政府在总体医疗费用中的公共投入仅为17%,而美国政府至少投入了总需要的45%,几乎是中国的三倍。” 
 
 缺乏国家资本的医疗市场,也就削弱了了调节和约束整个医疗市场的手段,正由于国家投入过少,导致了整个医疗市场,包括公立医院为了医疗机构的自身生存而偏向于“逐利”,医疗价格也就越来越高,人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而完全的市场化医疗市场上,国家的调整手段更加的贫乏,单靠行政命令是不可能约束其“逐利”性质的。只有拥有一定程度的国家资本,才能有效的将整个市场置于可调整状态,满足民众需求与资本逐利之间的平衡。
  现在公立医院比很多私立医院更贵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多数私立医院各方面条件远不如公立医院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国家投入过少!导致公立医院异化为自行追逐利益!而看看条件非常好的私立医院,包括各种贵族医院,其收费之高,远非公立医院可比!当公立医院不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的时候,公立医院才能够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保障广大民众医疗需求的作用!而这就需要国家一定的资金投入去推动整个医疗市场向这个方向去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0 19:15:2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