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5-12-24 20:32:00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5-12-24 12:55:59的发言:

大家不妨依据企业改革的经验来看中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没有民营经济的做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经济一统天下能打破吗?

同样,对于提供服务或公共服务的部门,没有非公部门(private sector)的全面介入和实行国民待遇,中国的事业单位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自然不能打破。

很好!在传统意识形态作怪之下,许多“学者”总是想方设法去抵毁民营经济,而抬举官办经济,而不知道“感恩”。年30年来,正是民营经济的兴起,使国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今天民营经济吸收了从国有经济中失业下来的人员,如果没有民营经济,中国经济早就崩溃了。

因此我就最厌恶那些深受意识形态毒害的人,他们没有正视现实,没有对积极的社会力量作出公正的评价,一心想维护那深受腐败缠绕的国有经济与官办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4 20:39:00
以下是引用张三李四在2005-12-24 13:07:08的发言:

我不认为除了传染病之外的普通医疗服务是一种“公共品”,比方说,一个肾炎病人,谁治疗,谁受益,谁支付。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全无分离,哪里来的“外部性”?既可以清楚界定排他性私人产权(而且这种界定毫无成本),又是竞争性耗费社会资源,怎么就成了“公共品”了?这一点,还是医生出身的古典经济学家威廉佩第说得清楚:健康是一种人力资本。事实上,疾病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同样是天然私有的。

凭空说什么什么是公共品这种贴标签式论证方法的恶例,始于萨缪尔森。一方面,他没有严格的区分具有明显外部性的传染病和根本不具有外部性的普通疾病,而这是两种经济性质完全不同的物品。另一方面,他在论证健康服务“不完全的非竞争性”时,不小心地忘记了医生的人力资本租金本身就是成本(确切说,这是准租,但萨缪尔森的分析是一个短期分析),经济学成本并不一定是指“耗费”,而是指机会成本,租金是成本,这一点在马歇尔那里就已经清楚地指出来了。

而阿罗论证的医疗市场因信息不对称偏离标准市场,这是在同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状态作比较,在那种状态下,差不多共产主义都可以是现实了。如果信息是稀缺的,人力资本是稀缺的,那么(基于市场和私人产权)的激励就是非常必要并且有(帕雷托)效率的。既然不可能人人都懂医,那么让一部分人在医学方面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另外一些人支付信息租金,这种基于分工的信息租金的存在就是有效率的,相对于人人学医,显然这样更节省信息成本。

况且因分工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在所有行业都存在,难道这些行业都应该由政府来干预么?

因此,我的看法是,在效率层面,除了传染病之外,政府没有任何理由对医疗服务行业进行任何干预,而在公平层面,通过政府办行业来实现公平目标,显然还有更好的方式。

我是做医生的,但我扪心自问,这些阐释并不涉及到我的个人利益。

现在的世道,如果一个患者不懂些医,那么就会有可能遭受医生的欺骗。因此我们并非指望医生来解决我们关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是否存在医生,对我们解决这种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没有太多帮助。相反,在许多时候,我们反而遭受医生的误导与欺骗,从而使许多患者既掉了钱财又掉了性命。

如果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那么患者就会懂得更多,就会免受信息不对称之苦。所谓“久病成名医”,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5 15:36:00

中国的“私人产品”市场化改革是按照“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主义逻辑开始的。其间,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也是这么“试错”走到今天,说是“零打碎敲”不为过分。

我认为公共服务领域引入非公部门(private sector),不仅包括营利组织,还包括非营利非政府组织(NGO / NPO)

但是,政府的公共责任不容推托。政府要改革自己出面举办事业单位的思维定式,要把公共投资转移到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上来。这样才能提高公共支出效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5 15:39: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5 19:57:00
鉴于政府的办事与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所以无论是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都应尽量发展起个人经营,只要维持竞争局面而杜绝垄断,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政府的责任,在于维护每个权利人的合理权利。一个社会,只要每个人都按他们的权利与责任行事,每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不侵犯另外其他人的权利,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健全和谐地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5 20:21:00

市场化无非就是让老百姓拿钱,当然也许由于竞争价格会降下来,但是医疗和其他行业不同,是关系到人民生死的问题,如果老百姓负不起医疗费用呢,结果当然就是听上天的安排了,这个社会就这么没人性吗?推荐各位看一部片子,丹泽尔·华盛顿演的迫在眉睫,原名John Q。讲的就是美国的医疗。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我们相差很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6 00:34:00
郎先生的言论得到了广大人民和网友的支持。却遭到了所谓的主流派的经济学家们和一些官员的封杀。为什么? 所谓得民心着得天下,浪先生的言论和观点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想想 教育问题 医疗这些都能市场化 。为什么铁路。。等等这些东西不来个市场化。 教育医疗关系国计民生民族发展社会存亡的大问题,政府不把这些搞好,还说什么三个代表?????而且现在市场化已经被确定是个错误了,利害关系很明确。。。为什么还要遇到这么大的阻力呢? 想想市场化的最大收益者是些什么人???反对的是些什么人。。。 在中国现在的状况下。。。。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还是个有些距离的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6 07:33:00
以下是引用anks123在2005-12-25 20:21:27的发言:

市场化无非就是让老百姓拿钱,当然也许由于竞争价格会降下来,但是医疗和其他行业不同,是关系到人民生死的问题,如果老百姓负不起医疗费用呢,结果当然就是听上天的安排了,这个社会就这么没人性吗?推荐各位看一部片子,丹泽尔·华盛顿演的迫在眉睫,原名John Q。讲的就是美国的医疗。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我们相差很远。

你想治病而不想拿钱,这对于你来说当然是个好主意。但你的治病所产生的费用到底由谁承担?你希望政府承担,但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吗?政府的钱从何而来?个个人都想免费得到许多东西,都想政府帮助买单,但政府的钱从何而来呢?还不是从每个人中来?!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治病需要拿钱,而在于拿多少钱,是否合理。我们希望拿最少的钱可以医治最坏的病。市场化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符合经济学道理的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6 10:41:00

我觉得市场化通过竞争来达到有效率的结果是好的,但掌握好的医疗技术的医生可不可以理解他(她)有技术优势,这样的服务当然价格要高一些,但是普通的医疗应该加强监督,主要防止现在普遍的花了很多钱还看不好病的情况。

其次,我觉得药品的价格应该透明,这样可能有利于市场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6 14:35:00

j教育市场化了吗?只是收费市场化了吧。开办学校的一方还主要是国家,民办学校在师资和经费支持上能够获得和公立学校一样的竞争待遇吗?如果放开的话,那就把国家的经费支持与民办学校平分好了,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国家对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积累按年要求公立学校偿还,这样才有存在公平竞争的可能。

教育这个东西是需要沉淀的,中国只是借市场化(产业化)为幌子,把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最终老百姓身上而已。

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从出生就听说了,我们真的享受到了吗?骗子,全是一群骗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6 20:45:00
郎教授的发言太过激了一点"如果简单地认为市场化就能解决效率问题,那我告诉各位,这个思维太过肤浅" 最起码我们现在所开放的领域都看到了市场化的优势! 有些暂时没看到 是因为没有充分市场化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07:37:00
以下是引用daniu1258在2005-12-26 10:41:41的发言:

我觉得市场化通过竞争来达到有效率的结果是好的,但掌握好的医疗技术的医生可不可以理解他(她)有技术优势,这样的服务当然价格要高一些,但是普通的医疗应该加强监督,主要防止现在普遍的花了很多钱还看不好病的情况。

其次,我觉得药品的价格应该透明,这样可能有利于市场竞争!!

通过市场中各个权利人的自主选择,每个人都会恰如其分地获得自己的利益。因此,特别是医术高明的人,自然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这种收益是患者自愿给予的,而不象现在那样,依靠垄断的无可选择而获得的。

通过市场竞争,包括药品在内的任何物品与服务,都会透明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07:40:00
以下是引用zhangyu03在2005-12-26 14:35:47的发言:

j教育市场化了吗?只是收费市场化了吧。开办学校的一方还主要是国家,民办学校在师资和经费支持上能够获得和公立学校一样的竞争待遇吗?如果放开的话,那就把国家的经费支持与民办学校平分好了,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国家对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积累按年要求公立学校偿还,这样才有存在公平竞争的可能。

教育这个东西是需要沉淀的,中国只是借市场化(产业化)为幌子,把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最终老百姓身上而已。

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从出生就听说了,我们真的享受到了吗?骗子,全是一群骗子!

“中国只是借市场化(产业化)为幌子,把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最终老百姓身上而已”。我们要反对的,正是这种伪市场化。教育市场化首先就要开放教育市场,然后才给予各个教育行业的经营者以经营自主权。但现在则反过来,没有开放市场却给予学校以经营自主权,于是形成了今天学费迅速上涨的畸形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07:44:00
以下是引用山中客在2005-12-26 20:45:35的发言: 郎教授的发言太过激了一点"如果简单地认为市场化就能解决效率问题,那我告诉各位,这个思维太过肤浅" 最起码我们现在所开放的领域都看到了市场化的优势! 有些暂时没看到 是因为没有充分市场化而已!

我对郎咸平已经不感兴趣。因为他的内心,实际上是通过炒作某些论题而达到抬高自己身价的目的,从而好在各种演讲中捞取高额门票。那些为他而狂热的人,正好陷于他的圈套。

他真正关心的,并非国有企业的问题,也并非民众疾苦问题,而是借这些问题来炒作自己,抬高自己身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14:39:00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5-12-7 16:28:51的发言:

不理想化,而是现实化。因为,市场化是什么?无非就是让消费者(包括患者与求学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吧了。如果教育市场化,即意味着具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校选择,也具有更小的应试教育的不良竞争。而“市场操作”无非就是学校与学生、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对等协商来解决他们的供需关系的一种操作,它似乎不需要政府的直接干预。如果这样,那当然可以并非更好了。

有点钻牛角尖的味道,将问题引到歧途,这个问题实质就是消费者剩余的问题。我只想知道教育市场化之后,一个学生一年要交多少学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19:58:00

“教育市场化之后,一个学生一年要交多少学费。”我想告诉你的是:市场化之后,学生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将比较小,将有更多选择,就象你在现在的学校食堂里有许多饭菜的选择一样。

我们需要纠正的是目前这种伪市场化的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8 09:03:00
教育改革,我觉得是失败的。不妨采取这种办法,限制公办学校收费,大力发展私立学校,并且在市场准入、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私立学校一些优惠,鼓励私立学校大力发展起来。在这里,一定要防止名校办民校,或者公校办民校。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只是,国家会这样做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8 9:04: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8 21:48:00
以下是引用五行居士在2005-12-28 9:03:33的发言: 教育改革,我觉得是失败的。不妨采取这种办法,限制公办学校收费,大力发展私立学校,并且在市场准入、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私立学校一些优惠,鼓励私立学校大力发展起来。在这里,一定要防止名校办民校,或者公校办民校。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只是,国家会这样做吗?

我赞同让私立学校完全市场化,而国家则保证基本的廉价的教育供给。在学生读不起私立学校时,国家就要承担起供其读书的责任。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9 23:15:00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5-12-28 21:48:06的发言:

我赞同让私立学校完全市场化,而国家则保证基本的廉价的教育供给。在学生读不起私立学校时,国家就要承担起供其读书的责任。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既然黄先生有上述论调,我们基本算得上有共识。其实医疗和教育一样,应该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来实现市场化。

前面“张三李四”兄说基本医疗不属于公共品,我实在不敢苟同。试想街边一个乞丐被冻死饿死是不是也没有什么外部性?那么一个“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能称为文明社会吗?!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不想多说了,前面的帖子里说过了,但是没有认识到没有认识到公平重要性的人枉谈效率是没有意义的!

也正因为这对矛盾实在太难解决,所以目前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和教育体系,尤其是医疗体系不在改革的过程中。不知道那些主张快速完全市场化的人所理想的模式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像不出来。

我希望一切讨论能够基于学术研究的范畴内,人生攻击和诋毁对方学术水平的争吵是没有意义的,也枉费了学术论坛的初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0 20:44:00

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政府管制太过则必然会形成短缺,从而给民众的相应需求构成成本高昂的阻碍。医疗也是这样。当然,政府管制是在以监管医疗质量为理由而对医疗进行管制的,比如医院分级管制,医生执业证,医生职称等等。但这些管制同时也造成了需要广大民众承担其成本的高额费用。今天的医院所进行的所有基础建设,及人员工资的大幅提高,无不在向广大患者转嫁着成本,使他们越来越难以看病治疗。

因此,无论医疗是不是公共品,它都无时无刻在向人们转嫁成本,并且使人们越来越难以承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1 13:40:00

见了一篇文章,我赞同其观点。

降低医疗检查费功夫在价格监管之外

童大焕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显示了政策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拿高额检查费“开刀”的决心。《意见》明确指出,所有非营利性医院的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治疗价格将予以“从严核定”。这些被纳入“黑名单”的设备包括CTPETCT、核磁共振、γ刀等10类。 有关部门强力降低医疗费用的决心可感,也会收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样得出的医疗设备检查价格与应有的真实价格之间有多少距离,以及这样的效果能够维持多久,还是令人担忧的。 按照《意见》要求,今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将按照“弥补合理成本、不赢利”的原则制定和调整。目前,发改委和卫生部正在对相关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的成本进行测算,还将委托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公布社会平均成本。此外,发改委和卫生部核算并公布的平均成本将成为“各地及时降低偏高的检查治疗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各地指定和调整有关项目价格后,应及时报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这样,原先由地方自己作主核定价格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但在各医院特别是大医院普遍将大型医疗设备作为牟利工具、而且各种昂贵设备社会共享程度极低的情形下,要获得一个“合理成本”的参考依据是非常困难的。很简单的事实是,在现有监管条件下,购买的设备越多、越昂贵,其“合理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不是在鼓励医院和医生多用智慧少用机器,而是相反。其次,设备的利用率越高,其相对成本越低。不管医院从抬高成本的角度考虑,还是主管部门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角度考虑,都会倾向于从报表上“减少”使用率,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监管部门却无法控制医院滥用检查设备。这样,“合理成本”也会被高估。同时,现有的各大医院各自为阵,大型医疗设备共享程度很低,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更重要的是,检查费过高的问题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比价格问题更严重的是滥用检查,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导致过度检查、损害患者健康。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通过大型器械检查发现病症的仅占检查人数的30%,远远低于卫生部要求的阳性率(即检查出病症的概率)达60%的标准。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做了不应该做的高价检查。 医院和医生对机器设备形成依赖症,后果是很多医生变得不会看病了。据《新民周刊》报道,有一位患者刚开始有点咳嗽,后来变得气喘。在几家医院做胸透,诊断为感染性肺结核或过敏性哮喘。可她吃了药后病不仅没好,痰液里还开始渐渐出现血丝,气都喘不上来,最后只得住院。做核磁共振的时候发现沿喉下去15厘米之处出现占位性病变,符合恶性肿瘤的特征,于是医生紧急进行开刀切除。但是切下来的肿瘤经过培养后发现,里面根本没有癌细胞。原来,这位病人根本不是哮喘,而是气管吸入了异物。在大量激素的作用下,细胞变异成了类癌。而是不是哮喘,是一个合格医生凭经验很容易判别的。 没有竞争,不知价格为何物。在这方面,权力监管并非万能。我国大城市的高档医疗设备拥有率已经高于甚至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城市,症结就在于它已经成为医疗的“牟利先锋”,同样是白血病,在一个二甲医院每月几千元就可以拿下的日常治疗到了三甲医院却需要7万元,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对大型医疗设备和抗生素的滥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0%,而国际上平均为30%,英美只有20%左右。这不是治病救人,而是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由是观之,降低高昂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设备的滥用,功夫在价格监管之外,在于真正的市场竞争,以及切断医院、医生跟设备检查、药品使用之间的利益链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1 15:48:00

我根本不相信所谓“监管”能够使医疗费用降低下来,有许多时候情况恰恰相反:这种所谓监管反而使费用上涨,因为,政府部门根本就不知道成本在哪里?并且医院总会有办法对应政府政策,比如以各种组合开单的形式对应单项检查价格的下降。

可见,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真理”:在医疗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政府也无法将人们的医疗费用降下来。

政府应该想办法根本改变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不是只懂得想些劣等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1 15:55:00
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5-12-31 13:40:11的发言:

见了一篇文章,我赞同其观点。

降低医疗检查费功夫在价格监管之外

童大焕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显示了政策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拿高额检查费“开刀”的决心。《意见》明确指出,所有非营利性医院的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治疗价格将予以“从严核定”。这些被纳入“黑名单”的设备包括CTPETCT、核磁共振、γ刀等10类。 有关部门强力降低医疗费用的决心可感,也会收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样得出的医疗设备检查价格与应有的真实价格之间有多少距离,以及这样的效果能够维持多久,还是令人担忧的。 按照《意见》要求,今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将按照“弥补合理成本、不赢利”的原则制定和调整。目前,发改委和卫生部正在对相关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的成本进行测算,还将委托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公布社会平均成本。此外,发改委和卫生部核算并公布的平均成本将成为“各地及时降低偏高的检查治疗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各地指定和调整有关项目价格后,应及时报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这样,原先由地方自己作主核定价格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但在各医院特别是大医院普遍将大型医疗设备作为牟利工具、而且各种昂贵设备社会共享程度极低的情形下,要获得一个“合理成本”的参考依据是非常困难的。很简单的事实是,在现有监管条件下,购买的设备越多、越昂贵,其“合理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不是在鼓励医院和医生多用智慧少用机器,而是相反。其次,设备的利用率越高,其相对成本越低。不管医院从抬高成本的角度考虑,还是主管部门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角度考虑,都会倾向于从报表上“减少”使用率,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监管部门却无法控制医院滥用检查设备。这样,“合理成本”也会被高估。同时,现有的各大医院各自为阵,大型医疗设备共享程度很低,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更重要的是,检查费过高的问题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比价格问题更严重的是滥用检查,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导致过度检查、损害患者健康。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通过大型器械检查发现病症的仅占检查人数的30%,远远低于卫生部要求的阳性率(即检查出病症的概率)达60%的标准。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做了不应该做的高价检查。 医院和医生对机器设备形成依赖症,后果是很多医生变得不会看病了。据《新民周刊》报道,有一位患者刚开始有点咳嗽,后来变得气喘。在几家医院做胸透,诊断为感染性肺结核或过敏性哮喘。可她吃了药后病不仅没好,痰液里还开始渐渐出现血丝,气都喘不上来,最后只得住院。做核磁共振的时候发现沿喉下去15厘米之处出现占位性病变,符合恶性肿瘤的特征,于是医生紧急进行开刀切除。但是切下来的肿瘤经过培养后发现,里面根本没有癌细胞。原来,这位病人根本不是哮喘,而是气管吸入了异物。在大量激素的作用下,细胞变异成了类癌。而是不是哮喘,是一个合格医生凭经验很容易判别的。 没有竞争,不知价格为何物。在这方面,权力监管并非万能。我国大城市的高档医疗设备拥有率已经高于甚至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城市,症结就在于它已经成为医疗的“牟利先锋”,同样是白血病,在一个二甲医院每月几千元就可以拿下的日常治疗到了三甲医院却需要7万元,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对大型医疗设备和抗生素的滥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0%,而国际上平均为30%,英美只有20%左右。这不是治病救人,而是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由是观之,降低高昂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设备的滥用,功夫在价格监管之外,在于真正的市场竞争,以及切断医院、医生跟设备检查、药品使用之间的利益链条。

好文章!可见,许多人还根本不理解经济学精髓,在此童先生给予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学课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 21:36:00

在一个充分长的时间里,即使是基本社会保障可能也是不重要的,因为市场会内生出所谓非赢利性组织,但是如果时间比较短,很多事就难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6 06:39:00

中国医疗市场拟开放民营

 (2006-01-05)

  (联合早报网讯)中国卫生部部长高强最近指出,当前内地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的局面未有改变,数量占到总数96%,且9成以上收入来自医疗服务收费。他表示,「十一五」期间,卫生部将逐步改变医疗服务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中国卫生部长高强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撰文说,当前中国卫生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的局面还没有改变,96%的医院是公立医院,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发展医疗服务事业的局面没有形成;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没有理顺,由於政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院收入的90%以上来自医疗服务收费,客观上形成了靠市场筹资维持运行和发展的局面。

  他说,这种靠市场筹资的机制是导致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医疗费用大幅攀升、群众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十一五」期间,城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逐步改变医疗服务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筹资发展的格局;其次是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即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由社会力量举办,以便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而政府集中财力办好一批公立医院。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副会长于宗河认为,酝酿的新医改方案,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长效的、与国情相一致的筹资机制,而不是单纯拿医院开刀。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牛俊奇则认为,医疗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因为医疗机构市场化导致的,而恰恰是由不完全市场化和国有高度垄断造成的。他表示,目前境外有约600亿美元的资金,在中国医疗市场外静候,但国家对这些形成一定投资规模的外资一直比较限制。而国内小规模的民营医院只能在大医院的夹缝中生存,根本不可能进入高端市场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9 10:49:00

每个学过管理的人都知道“枣核”理论,任何一个群体的构成都如同枣核,两头小中间大,绝对好和绝对坏的部分就如同枣核的两端。所以,当不少医生开始背离自己的“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救死扶伤”基本准则的时候,道德标准的作用就会打折扣,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让医生趋坏的环境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9 22:11:00

在当今时代,医生趋坏与官员趋坏遵循着同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都具有相应的特权,他们滥用自己手中的特权以向社会公众谋取最大利益。

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想办法将他们置于公众的治理之下。公众治理会使这类人变得老实与有道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0 10:21:00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6-1-9 22:11:37的发言:

在当今时代,医生趋坏与官员趋坏遵循着同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都具有相应的特权,他们滥用自己手中的特权以向社会公众谋取最大利益。

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想办法将他们置于公众的治理之下。公众治理会使这类人变得老实与有道德,

我以为是对的。在公众治理方面,强调有三,一是政府应承担完全意义的监管服务;(否则是失职渎职)二是专业职能部门的主动介入制;(而不是现在的告诉制)三是新闻在监管贪污腐败上的完全意义上的自由报道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0 21:42:00
当权力是绝对的权力时,就没有制约性的权力出现了。这就是所有监管都失灵的基本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 11:54:00

昨看网上说,卫生部计划办一批“平价医院”。这种医院面对普通百姓信对弱势群体。这似乎是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与看病难的问题。这大大不可。——此举将是开倒车,让我想到了八十年代的“双轨制”——同是在一个政府管理下,实行两面种价格。双轨制的设计结果事与愿违。它将为权力寻租的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平价与市场两种医院,两种价格,既照顾到进入市场的医院,又照顾到了弱势群体,表面上看是亲民政策,结果呢?同样会同入十年代的双轨制一样,为权力的寻租提供了机会。这实际只会更加剧垄断。因为垄断正是卫生主管部门造成的。我们现在的医院体系中,不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卫生部的国有资本唱独角戏,才使平价医院不会自然然形成。——靠垄断行业的主管提供的平价医院只会给权力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利益。——当前,首要的抓监管,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步伐——另外,政府加大直接为弱者提供救助服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 20:54:00
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6-1-12 11:54:03的发言:

昨看网上说,卫生部计划办一批“平价医院”。这种医院面对普通百姓信对弱势群体。这似乎是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与看病难的问题。这大大不可。——此举将是开倒车,让我想到了八十年代的“双轨制”——同是在一个政府管理下,实行两面种价格。双轨制的设计结果事与愿违。它将为权力寻租的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平价与市场两种医院,两种价格,既照顾到进入市场的医院,又照顾到了弱势群体,表面上看是亲民政策,结果呢?同样会同入十年代的双轨制一样,为权力的寻租提供了机会。这实际只会更加剧垄断。因为垄断正是卫生主管部门造成的。我们现在的医院体系中,不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卫生部的国有资本唱独角戏,才使平价医院不会自然然形成。——靠垄断行业的主管提供的平价医院只会给权力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利益。——当前,首要的抓监管,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步伐——另外,政府加大直接为弱者提供救助服务。

有道理。执政者存在着一个施舍的观念,自以为民众的需求要通过当局的施舍才能得到满足,而不是社会供需的自我平衡。在搞行业垄断之后,再搞什么“平价医院”,就象一个人做了坏事之后再做点好事来掩盖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