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231 9
2005-12-06

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那一个?为什么?

2.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3)如果PL0PK0,或PL=PK,厂商应在何处生产?

3.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6 09:55:00

1、更关注平均产量。因为厂商是否盈利取决去平均成本的相对关系,如果平均产量下降了,意味着总收益的减少。

2、1)厂商不会在第一阶段停止要素投入,这个时候平均产量总是大于边际产量,只要投入要素都会使平均产量提高。而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投入要素只能降低平均产量,,所以厂商不会把生产扩张到第三阶段。所以生产决策应该在第二阶段进行,这个阶段可以获益于第一阶段带来的好处,又可以避免第三阶段的不利影响。

2)MPL/PL=MPK/PK, 在该点如果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如果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3) pk=0,在劳动第二阶段开始处开始生产; pl=0,在资本第二阶段开始处开始生产;pk=pl, 在第二阶段MPL和MPK曲线的交点处开始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9 09:11:00
楼上讲得好清楚啊!!!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00:45:00
以下是引用一天一个未来在2005-12-6 9:55:17的发言:

1、更关注平均产量。因为厂商是否盈利取决去平均成本的相对关系,如果平均产量下降了,意味着总收益的减少。

2、1)厂商不会在第一阶段停止要素投入,这个时候平均产量总是大于边际产量,只要投入要素都会使平均产量提高。而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投入要素只能降低平均产量,,所以厂商不会把生产扩张到第三阶段。所以生产决策应该在第二阶段进行,这个阶段可以获益于第一阶段带来的好处,又可以避免第三阶段的不利影响。

2)MPL/PL=MPK/PK, 在该点如果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如果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3) pk=0,在劳动第二阶段开始处开始生产; pl=0,在资本第二阶段开始处开始生产;pk=pl, 在第二阶段MPL和MPK曲线的交点处开始

在第二问第一小问当中,应该是2.1)厂商不会在第一阶段停止要素投入,这个时候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只要投入要素都会使平均产量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21:32:00
以下是引用一天一个未来在2005-12-6 9:55:17的发言:

1、更关注平均产量。因为厂商是否盈利取决去平均成本的相对关系,如果平均产量下降了,意味着总收益的减少。

我觉得厂商更关注厂商更关注边际产量。假设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那么,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C=MR。由于价格外生,MR取决于边际产量。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外生,要雇佣的劳动数量也是给定的,那么MC是既定的。这样,关注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就一定会关注这个决定变量——边际产量。至于平均产量,说到底它的变化还是由边际产量的变化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21:43:00
以下是引用一天一个未来在2005-12-6 9:55:17的发言:

2)MPL/PL=MPK/PK, 在该点如果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如果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这个理由本身没有问题,但阁下却用死了。显然,在这个公式中,L和K的量是可变的,变化的动力便是这一均衡条件。 根据题中涉及的产量曲线,这是厂商的短期产量曲线,也就是说K的量是固定的。这可以说明厂商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并不能说明可变成本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总成本不是给定的。产量也不是给定的。随着L的增加,总成本和总产量都是在增加的。这个公式怕是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吧?要不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一直困扰着我。希望继续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