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书是有毒,所以你不要傻乎乎的以身试毒,而应该聪明的“以身四读”。
由于这本书讲的都是特别本质的东西,所以怎么正确的吸收,从而提升自己的洞见,才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四读,是指我们应该从“读人”、“读命”、“读世”和“读书”四个层次去理解书中传递的精髓。
1-“读人”
读人,就是读明白人原来是什么样的,人性原来是什么样的。书中确实对人本性把握的非常深刻,描述的非常巧妙,“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这已经是直白的告诉你,如果有人和你说,我这个人非常率真爽快,从来不会搞一些阴谋诡计的事情,你不是要放一百颗心,而是要开始提防他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第一要先能够守的住,“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当别人拿话套你的时候,你得判断自己说多少话合适,然后再慢慢的通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识别,因为一个人的秉性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要相信时间会帮助你了解认识一个人。
所以,一个深刻的人,一个成熟的人,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就下定论,而会认真的去“读人”。
2-“读命”
人的一生,时也、命也。
时来运转的时候,你会像雷军所谓的“风口上的猪”一样,一下就飞上了天。但时机是你主动把握不住的,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那么,既然现状已经是“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那么好,我们的态度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人生苦短几十载,能学会去“读懂命运”的人,才有机会扼住命运的喉咙,而这叫智慧。
3-“读世”
能看的懂人的本性本心,还能知晓自己的命运,这已经是非常深刻的了。要如果还能再读懂如何为人处世,则是真正落地到对你工作和生活大有益处。既然人人都有自我私心,那么你就要“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要求自己多过要求别人,不是为了作善事,而是为了“顺人性而为”。同时,凡事千万不要用自以为是的做法伤害他人利益,因为“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你一穷亲戚,自以为是的去城里家人住着,还一年半载不带挪窝的,对方心里会有什么想法呢?
其实处世之法关键在细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伤人的话,哪怕一句就顶你曾经做的十件好事,所以,爱唠叨的老妈子,付出通常是最多的,却常常也是最被子女嫌弃的。
从“识”到“世”,又是一个大飞跃。
4-“读书”
当然,社会经验不够,对于人、命、世的领悟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在这时候静心读书,真的反而是个捷径。
首先,读书这个事情你得重视起来,“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虽然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抨击大学教育不实用误人子弟,但那些读过大学的人,哪怕专业很冷门,和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素质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既然要重视,你就得努力起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而且,努力是经不起你的等待的,老想打完这局游戏再学习的,要知道“待有闲而读书,终无读书之时。”那么,读什么书才好呢?当然要选一些深刻的、有思想的、经的起时间考验的书。
比如,先读读这本《增广贤文》。

五
想的这么复杂,那不是活的很累吗?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在心里暗骂:这满满的都是厚黑理论,把人搞的这么复杂,难道活的不累吗?
首先这世界上就没有活的完全不累的人,那些活的不累的人早都已经长眠地下了。而活的深刻的人,至少活的通透。
正好相反的,那些喊着思考太累的人,其实活的才是真正的累。
当他特别偷懒、缺乏基本的知识储备又缺乏劳动意愿,那么他的生活的基本保障可能都成问题,要不美欧怎么有大量的homeless的人?就是不想活的太累!
而真正致命的在于,由于缺乏深刻的判断力,那些害怕太累的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立刻崩溃,大脑一片空白,最后选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案往往是又笨又差的。
所以,活的深刻的人,能明白做人的基本法则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人生在世,哪有不求人办事或者被人求帮忙的时候?这时候要尽量“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而有些时候你志得意满,还要注意“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人性确实多样,人心确实多变,但人和人的交往其实没有那么难。难的是如果你想深交三两知己,一起高山流水,这才是真难!
要永远记得,“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毕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些你拼命想要融入而融入不了的圈子,那些你拼命想要讨好而讨好不了的爱人,可能原本就不属于你。
所以,有《增广贤文》这么一本书,闲来看上两句,再结合身边的人和事仔细一琢磨,确实大有裨益。
其实也不用怕,
这世界上的人还是有“直树”的,而且他姓“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