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未来十年,中国GDP将保持8%的年均增长率,此外通货膨胀率年均增幅为3%,人民币对美元升幅平均每年为4%。按此计算,每年以美元计价的GDP复合增长率相当于16%,而预计同期美国的GDP增长率仅为4%。因此他认为,中国GDP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
马骏是在10月24日举行的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他同时指出,2010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1%。随着投资增速减缓,以及美国经济二次下行风险造成的出口反弹乏力,二季度GDP增长将再次面临压力。
同日,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亦指出,2010年中国GDP增长不容乐观,结构调整更是刻不容缓。他认为,“十二五”计划应将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至50%。
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增长7.7%,年内实现“保八”目标已无悬念。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贡献的增长率达到7.3%,贡献率接近95%。
马骏指出,随着“4万亿”投资项目逐渐完成,2010年中国投资增速将放缓。预计2009年资本性投资同比增长80%,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降至20%。制造业由于产能过剩,虽然产能利用率提高,但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而房地产业的反弹也不可持续,随着新一轮过剩的产生,2010年下半年可能面临减速。另外,投资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增加,可能令市场面临滞胀风险。
在出口方面,马骏则认为,短期的明显反弹将不会持续很久。他表示,三季度和四季度美国GDP增长有望达到4%-5%,因此2010年二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可能达到或超过15%。但到了201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二次下行,从而拖累中国出口。
马骏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来源于城镇化进程,这一过程不仅将拉动投资,也有利于扩大消费在GDP中的比重。
目前消费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不到30%,对此罗奇深表担忧,并认为“这样的供给型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他指出,早在2007年的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就曾表示,中国经济存在“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问题”,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不平衡。虽然此后中央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但目前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2009年9月的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温家宝再次表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
罗奇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从“出口导向型”转向“投资消费型”,在“十二五”计划中,应将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至35%-50%。这一作法,不仅有利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和贸易顺差的压力,有利于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将通过增加服务行业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