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326 6
2009-10-27
2009年10月27日 09: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陈杰人
  中学生在肚腰处系上几公斤重的物体,使自己形似孕妇,再在腆着的“大肚”上放置一枚鸡蛋,除了睡觉、洗澡,其余时间不能卸下这副“道具”,并且还得确保鸡蛋不碰坏。一天下来,学生们在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苛刻的要求下累得不行,同学们切身体会到,生命的孕育是多么艰难,十月怀胎的母亲是多么不容易,在这种体验中,大家继而真正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上述情形是云南省一所中学有关 “生命·生存·生活”话题的教学活动场景,10月24日央视《新闻调查》的报道说,从两年前开始,云南以省委、教育工委发文统一组织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全面开展“三生教育”,将其确立为从幼儿园到大学各教育阶段的正式课程,组织编写了系列正式教材,并改革了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多方讨论等各种方式,让受教育者珍爱和尊重生命、懂得与学会生存、体验并善于生活。
  提到云南的教育,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曾经发生在云南的“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因对同学有意见,马加爵残忍杀害宿舍内4名同学后出逃,4个月后,马加爵以故意杀人罪被处死。围绕此案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让人们认识到,马加爵其实是我国教育领域缺乏真正的人性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的悲剧性结果。此外,像虐待动物、喜爱危险游戏、缺乏安全意识等问题,也是中国学生普遍的弱点。这些现象与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生存之道和生活技能一样,源于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严重缺位。

  早在18世纪,思想家卢梭就曾经提出过“植根于人性中的自然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促进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卢梭说:应当教会孩子在“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得住命运的打击……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提出:“教育的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使教育对象学会生存。”
  教育家告诉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培养人格健全、智慧闪耀的大写的人,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考虑,我国各级教育部门近年来努力推行素质教育,期待培养“有素质的新一代”。但这些年来,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被曲解甚至在实践上走入误区:很多学校将素质教育和音体美教育或业余爱好教育等同起来,误以为教人学会唱歌跳舞弹琴作画就是素质教育。
  那些走入误区者其实没有真正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首先不在于他有多少才艺、能对他人做多大的贡献,而在于他以一个社会有机组成的个体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和掌握生存之道,做到了这一点,就是以对社会、对他人负责的精神,构筑了一个个健全而坚强的个体。由此,我们就应当认识到,真正的素质教育,首先并不是诗书才艺的培训,而是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人的基本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显然就是有关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教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27 10:39:29
支持楼主,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0:49:38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1:17:51
很奇怪,小狗不用通过模拟母狗怀胎来体验母亲的艰辛,却不失狗性。
人受了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教育,却丧失了人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1:38: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2:14:22
好奇怪,人类明明是灵物,却偏偏要收这种教育才知道真爱生命,敬畏生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