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953 3
2005-12-08
<P >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避免产生有闲阶级是一个急迫的问题。而了解有闲阶级产生的根源是首要条件。<p></p></P>
<P >关键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有闲阶级<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5> <p></p></FONT></FONT></P>
<P ><FONT size=5>在读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时,一直有一个疑问:谁在培育有闲阶级?要知道,任何一个人在咿呀学语时是不会知道如何成为有闲阶级的。带着这个疑问,直到看完这本书才明白,正是一代代人的积累才造就了有闲阶级。</FONT></P>
<P  align=center><B>有闲的人与有闲阶级</B><B><p></p></B></P>
<P >现代人对有闲的人和凡勃仑的有闲阶级总是混为一谈,并将凡勃仑奉为休闲学的开山始祖。然而凡勃仑的有闲阶级不是指劳动之余去休闲一下的人们,如果休闲也算有闲阶级,只怕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应当算做有闲阶级了。凡勃仑在阐述有闲阶级时指出了两个基本特征:<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    </FONT>蔑视劳动,崇尚掠夺,认为劳动是有失尊严的事情,而且以非劳动带来的财富为荣耀。<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    </FONT>炫耀性消费。消费的目的不在于改善生活,只是满足于炫耀自己的有闲。<p></p></P>
<P >以上两个基本特征是凡勃仑分析有闲阶级的基础。如果撇开这两点特性来划分有闲阶级,文人成了有闲阶级,因为他们没有劳动,只是在偶尔“爬爬格子”;上班族成了有闲阶级,因为他们能在工作之余逛街或是请假去旅游;公务员、退休人员更是有闲阶级,因为他们基本没有从事劳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凡勃仑在地下倘若有知,大概也会感到无奈了。<p></p></P>
<P >今天,中国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逐步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转到间接地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贫富分化逐步加剧,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已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此时,正确区分休闲与有闲阶级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部分人脱离劳动而有闲成为可能。然而,不是每个有闲的人都是有闲阶级。根据有闲阶级的特点,白领阶层不是有闲阶级,他们有闲是在劳动的间隙;正当途径致富的资本家不是有闲阶级,他们是市场竞争的强者;公务员不是有闲阶级,他们是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的需要;退休的人不是有闲阶级,他们是多年的劳动后得到社会的回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谁是真正的有闲阶级?那些股市中一夜暴富,然后四处享乐的人是有闲阶级;那些贪污贿赂,权钱交易的政客是有闲阶级;那些购买文凭与博士、硕士学位,花钱找人作枪手写书沽名钓誉的文人是有闲阶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p></P>
<P >在生活中区别有闲的人和有闲阶级是一个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赖昌星是有闲阶级,但在东床事发之前谁都认为他是市场的强者,享受有闲是体现了他的适者生存的能力;成克杰是有闲阶级,但在上个世纪他还是人民的公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有闲的人会越来越多,有闲的人和有闲阶级共同生活,有闲的人有时也会变成有闲阶级。有闲阶级的存在是对市场经济极大的威胁,也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如何避免产生有闲阶级是一个迫切的要求。这首先要求知道:谁在培育有闲阶级。<p></p></P>
<P  align=center><B>谁在培育有闲阶级</B><B><p></p></B></P>
<P >前面已经说过,有闲阶级不是天生的,是一代代人的积累造就的,那么今天我们谁在培育有闲阶级?<p></p></P>
<P ><B>不完善的经济体制培育了有闲阶级</B><B><p></p></B></P>
<P >不完善的经济体制是培育有闲阶级的源泉,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股市的泡沫造就了多少暴发户;大批的公务员在金钱利诱面前低下了头。而如今正如凡勃仑形容的一样:在许多人的眼里,劳动致富已经成为愚蠢的代名词,而掠夺也便成为“令人尊敬”的必然的致富方法。就拿最近本人来说吧,爱人迁移户口要在异省的家乡开证明,却被告之从来没有开过跨省的证明而无法办理,我说送几十元的东西就能解决,事实果真如此。报纸上总在说是少部分人,然而一旦揭露总能发现葫芦般的一串的有闲阶级。<p></p></P>
<P >所幸的是在江泽民总书记及朱镕基总理的领导下,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尤其是政府机构,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我想,会有很多曾经属于有闲阶级的人,也会逐渐变成有闲的人。<p></p></P>
<P ><B>电视等媒体的不正确宣传培育了有闲阶级</B><B><p></p></B></P>
<P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视等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和窗口。如今的影视文化充满了暴力凶杀,杀人放火只要是为了女人或朋友便说是江湖义气;强奸抢劫只要是赚了钱养家则是英雄,虽然最后大都牵强附会地变成所谓好人战胜坏人的结局,然而人们记住的永远是歹徒的凶残。在这里,上班不如进入黑社会;在这里,小学生就应该知道爱情;在这里,上班努力工作永远是弱者,为女人抢劫银行一定是英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p></FONT></P>
<P >在时尚文化中,买彩票中奖是幸运,是社会福利;嫁个有钱人是女人理直气壮的理由,甚至还有人为此写了一本书。不劳而获成了值得大家羡慕的目标。不正确的宣传迎合的世俗的心态,却也宣传了有闲阶级的思想。更为严重的是,它培育了年轻一代的有闲阶级,忽略了这一点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灾难。(本文将在后面阐述)<p></p></P>
<P ><B>超前的消费主义文化培育了有闲阶级</B><B><p></p></B></P>
<P >超前的消费主义文化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培育有闲阶级的途径。在许多的文章里,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被看作成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需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定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消费主义文化主要有三个特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消费的高档、名牌倾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消费的广告效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根据该文的分析,在中国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能力与消费内容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地位、个人成功、声望的评价依据,而当人们尚无力改变他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对关系的时候,消费方式和消费预期的改变似乎成为首要的追求目标,人们试图以此来缩小与他人在消费水平方面的差距或表明自己的“地位”和“成功”。<p></p></P>
<P >单纯从消费主义的影响来看,合适的消费主义将促进人们努力上进。比如说某人为了买房买车,他一般都会努力工作、省吃俭用等。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造成了适合珠江三角洲的消费主义文化在江西南部却属于严重超前。本文的超前指的是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的消费,比如说吃饭都成问题的乡镇不可能短时期人人都能享受高档轿车。而由于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衡量“地位”和“成功”的标志,消费的严重差距在炫耀性消费的影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心态。尤其在流动人口急剧膨胀的时候,外来人口多的沿海城市往往滋生不平衡的心态,不平衡的心态导致对劳动致富的蔑视及对掠夺致富的向往。其实,由于信息的发达,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时候,同时也接受了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造成了在发达地区的消费对于大众消费者也属于超前消费行为。<p></p></P>
<P ><B>年轻父母在培育下一代有闲阶级</B><B><p></p></B></P>
<P >有闲阶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而未来的有闲阶级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头号敌人。<p></p></P>
<P ><FONT size=5>如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忙忙碌碌已经是现代人的生活特点。一方面,年轻父母忙于事业而忽略了家庭的教育,让自己的下一代过早地走入社会,也过早地受到社会文化思维的影响,由于儿童缺乏对真理的辩识能力,容易接受有闲阶级的思想。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在流动打工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迫使这些年轻的流动人口往往存在不平衡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下一代的思想。很多的年轻父母甚至主动教育子女成为有闲阶级,以不劳而获为荣。另外,沿海城市的经济优势使得一些人完全脱离劳动(比如依靠集体分红、土地租金等)而生活,优越的生活也使部分年轻的一代逐步成为有闲阶级。</FONT></P>
<P >年轻的有闲阶级思维造就了少年犯。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4</FONT>年未成年人案犯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比例已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9</FONT>年相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4</FONT>年少年罪犯绝对人数增长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倍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FONT>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4.2</FONT>%。这些少年犯往往作案后大肆挥霍,然后成为累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敌人。<p></p></P>
<P  align=center><B>结</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B><B>论</B><B><p></p></B></P>
<P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闲的人,也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更多的有闲时间,甚至将出现完全脱离劳动的闲人。如何避免由有闲的人或者闲人转变成有闲阶级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完善;有赖于社会媒体、社会文化的宣扬;对下一代的教育则更是重要。<p></p></P>
<P >在此,请记注:崇尚有闲,但不要成为有闲阶级。<p></p></P>
<P ><B>参考文献</B><B><p></p></B></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平,《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8 22:33:00
[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6 22:03: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7 00:07:00

寻课题相互合作者的公告

本人现有部级一课题,主题是研究股权与分配动态化创新,本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鉴于该课题如果能够得到继续深入研究很有空间和价值,所以欢迎各界人士不局限于学界能参与,就“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农村、医院、学校、股份制与非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工业商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服务业技术开发、其他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社会性组织,以及任何涉及分配的经济活动的应用提出选题,与我共同研究。可邀请本人参与课题或参与本人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协同攻关,交流(包括健康的学术批评)进步。

      一、如参加本人课题

     进行相关研究,发表相关论文,作为课题成果可以资助研究经费:省级500-700,北大核心800-1000,CSSCI:1000-1200,但以课题成果方式发表前须先交看论文,经课题负责人就主题(相关性)、内容(原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审核通过后方可,资助是事后资助。作者独立署名发表。
需要以合作署名方式发表的课题成果,前提必须是共同创作,主要贡献者(论文的主要撰写者)必须是第一作者,版权无转让可能性,必须按实际贡献归属排名;另外,第二署名人也须参与实质性研究撰写,或提出对最终成文有益的思想和逻辑架构,对文章本身确有贡献。条件从优,资助方式不变。

最重要的是,对于在借鉴本模型基础上,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对模型的思想或其设计予以发挥和完善的,以及从国外的研究资料中进行与本模型所蕴含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甚至揭示出本研究的不足,证明国外的研究在此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予以赞赏并给予更大支持!


二、同行邀请本人参与课题

如果是本人研究领域即股份制或薪酬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本人还是有一定能力参与。需要本人协助课题相关研究工作的,处理方式同上。

希望研究相同领域或相近领域且有意合作的同仁积极与我联系,期待取长补短,共同增进,进行真正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本公告永远有效!

                              

                                                                                                                                    郑玉刚

------------------

BLOG:http://zhengyugangyc.blog.bokee.ne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