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最先出现是在2007年世界银行所发布的一份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报告中。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新兴市场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因为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要素已经不能够适应新阶段经济增长的要求。假如一国无法适时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增长动力长期不足,该国经济增长将有可能停滞甚至倒退,其人均收入水平就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停留于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到21世纪以来,中国充分利用国际发展的契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推进深化改革,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员。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所推出的前瞻性政策,不仅使其平稳地度过了经济危机,还攀登上经济发展与国富民强的新台阶。纵观中国40年改革开放进程,是其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益格局不断变化、矛盾不断累积的过程。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的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中等收入陷阱的某些特征已经开始初步显现:贫富差距过大、城市化进程减缓、“两高一剩”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向前发展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能否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本国,更关系到整个世界。因此近些年来对于中等收入陷阱及中国是否会掉入这一陷阱的讨论,成为经济学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