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垄断下的价格歧视,你说的情况很像是三级价格歧视,厂商根据MR1=MR2=MC来决定不同市场上的产量与价格,一般在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上,厂商的定价较低,弹性较小的市场上,厂家的定价较高。社会总效用是社会总福利吗?我不太清楚,就当成是吧。
    一级价格歧视下的等同于完全竞争市场所能达到产量水平,价格歧视提高了非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水平,优化了资源配置,社会总福利也等同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社会总福利,没有净福利损失; 
    全部消费者剩余转化成生产者剩余,厂商实现了最大利润; 消费者剩余为零,因此价格歧视对消费者来说似乎是不公平的,但是对于保留价格高于Pm的消费者来说,虽然消费者剩余被价格歧视抽走了,但价格还是在他们的支付意愿范围内;而对于保留价格低于Pm的消费者来说,现在能买到他们意愿支付的商品或服务,从而效应得到满足,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的福利也是增加的。 
    二级价格歧视不是根据不同的消费者而是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购买时间来定价的。每个消费者面临相同的价格表,但此表对不同的购买量或购买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与一级价格歧视相比,二级价格歧视最显著的特征是价格与顾客身份无关,此外,由于二级价格歧视不是对每一单位而是对处于一定的数量段或时间段的产品设计不同的价格,因而价格种类也少于一级价格歧视下价格的种类。
    一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对资源配置效率是显著改善的,社会总福利等同于或是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水平。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三级价格歧视是缺乏效率的,它导致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因而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与完全垄断市场相比,究竟是增加还是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水平,则应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