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学时候的想法现在都颠覆了。比如当年我们都觉得,决定人生高度的,是勤奋或者是智商。智商不够勤奋补,总之一共就两个变量。现在才发现,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是体力。
1
35岁之后真的会体力不支。
到了35岁往上,辞职的很大一部分理由其实都是体力跟不上高阶职位的需要。所以你别看很多人刚入职场的时候张牙舞爪的,个个都是唐晶,其实泄得很快。毕业后七、八年一过,自己就把自己的体力给折腾透了。
他们的典型状态是这样的:堆积的压力已经处在爆棚的边缘,每天光是处理蜂拥而来的联络就已经耗完所有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去做点什么有创造力的东西。家里再有点老人小孩的额外事情便需要超频运作。这时候给她工作上稍微加点担子,都不用你想办法搞她,她自己就退出竞争了。
很多人很奇怪,纸牌屋里面那些掌握权力的政客,为什么每天只需要睡三四个小时却可以常年高强度工作?
答案很简单,没这个精力的混不上去,早就在40岁以前被筛走了。所以高阶职位你去看,也许智力道德参差不一,但共同点是一致的:精力旺盛。
人们总在念叨精力精力,什么是精力?精力就是体力在工作环境中的映射。体力这玩意儿,你20岁元气满满的时候是不会察觉到的。就像健康的人永远无法想象在病痛中的人做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多么不易。

只有当你也到了岁数,才会突然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支撑长时间的工作了——不是那种矫情的“疲惫的身心”,而是真正的力不从心:出去办个事回来要缓大半天;注意力专注不超过1个小时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战通宵早就是天方夜谭。
靠意志力也无济于事。因为这种无力感根本就是器质性的问题。我发现很多人现在都非常容易疲惫。经常一天下来就疲惫的很,但其实仔细一盘点,自己又好像没干什么。
这其实是因为用进废退。
2
锻炼身体要趁早
长期的安逸和舒适,削减了我们应对变化环境的能力,我们身边一切让生活变得更便利的东西:网购、外卖、空调,都在试图让我们逐渐依赖现代文明的保障,这种保障在不知不觉中夺走你的体能,同时也会将你的意志力一并打包带走。
但这里有个问题,你的体力是这辈子就100点么?用完就走了?并不是,人的体力和精力是动态的。
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位高权重者特别热衷锻炼身体。比如很多外企的外派高管,中午是不吃饭的,午休的时间全部用来去健身房了。
我以前的老板就这样,每天中午背个运动包就出去了,下午回来顺手买几片菜叶子就是午餐。英国人,个儿不高,年纪不轻了,但两个眼睛像老虎一样炯炯有神,和他拼体力你是没戏的。

像他这样经常锻炼的人,体力可能不是100点,而是120点,体力恢复速度比普通人快50%;因为他们的锻炼既有周期性,又有强度,且强度足够高,高到可以挑战当下的耗氧量边界。这种挑战每次都能让边界不断地微弱上移。长此以往,边界上升非常可观。
他们在体能上超过你一点点,反应到每件事情上就都比你强那么一点点。这里多一点点,那里多一点点,时间一长,他在做其他任何事情上都会比你做得好,那他当然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3
逐渐培养运动热情
中国人对体育的热情,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真的算很低。男人除了球类以外,其他运动类型的爱好者很少,女人基本上除了减肥需求外对体育很少有真正热爱的。
很多人认为竞技类体育只有观赏意义,因为人是操作工具的动物,工具能帮助肉体更好地完成任务。在他们看来,在绝大多数人类已经摆脱了体力劳动的今天,体育只有观赏价值和仪式价值,早已失去了实际价值。
然而这种观点是狭隘的,静态的。
如果按照这些人的理论,人类用尽科技、新材料,投入巨资,就为提升游泳和短跑1%的速率,那是最愚蠢的事情,因为只要跳进交通工具就能轻松超越肉体能达到的速度极限。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不断加码巨资,就为那1%乃至0.1%的提升,所以难道全世界都看不透?就你聪明?
你换个思路去想,自行车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而不是交通工具,其好处都有啥?自行车比赛是人类用自己的生物能源达到自己最快的速度,同时和路面作斗争。不仅可以提升无氧运动阈值,快速骑行还可以给呼吸和循环系统来接近极限的负荷强度。
自行车这项运动的持续性很强,很少有运动能像自行车一样连续几个小时这样玩儿的。即便在间歇时间内肌肉逐渐放松,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这样多次重复刺激训练的结果,就是肺活量水平、肺通气效率、心脏的泵血功能都会明显地提高。
这种全局Buff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其他事情上,你敢说没有意义吗?你知道为什么美国的投行喜欢花几十万美元去招美军退役军人吗?就是因为军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可靠。而这种意志力是在长期的极限环境中磨练出来的。

体育运动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引导人们不断尝试新的极限,挑战原本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通过不断突破原本的上限,增加新的上限高度。这种意义是标杆式的,是旗帜性的,是仪式感的,类似全局Buff,能带动一切人类其他活动的能力。所以西方才那么重视体育,体育在生活中的地位极高。
骑车是一个引子,最重要的是从这个最易上手的引子着手,把生活调整为“有一点点难度但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状态,不断推进自己的能力边界。

4
运动的益处
☆排出体内毒素
运动的时候,我们的体温会升高几度,这可以帮助我们杀死体内的细菌。当我们的身体在对抗细菌的时候,会释出蛋白质,制造更多的白血球。我们流汗的时候,也是身体排出毒素的时候。在做有氧运动时,毒素会在我们呼气时排出。
☆加强免疫力
运动能帮助肌肉收缩,推动血液和淋巴的流动。相对的,坐着不动,会使体内的循环减缓。
☆减少体内的脂肪
过多的脂肪除了对健康有害,还会储存毒素。运动能够启动体内新陈代谢系统的运作,并消耗过多的卡路里。
☆强化心肺功能
人活着就是要动,我们的心脏也需要运动。若心脏的肌肉比较强壮,它的跳动就不会太快。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强化心脏、肺部、血管,但运动可以带来同样的效果。不运动的人比运动的人,有两倍罹患心脏疾病的可能。
☆促进新陈代谢
运动不只使你在运动时燃烧卡路里,它会使你在休息时也消耗卡路里。运动后十二个小时,新陈代谢的速率会加快。
☆增加体内红血球的数量
更多的红血球会为肌肉带来更多的氧气。
☆细胞里会有更多的氧气
运动的目的就是要为细胞带来氧气。因为如果细胞没有氧气,它们就会死去。一个运动的人,其细胞较容易从血液获得氧气。
☆强健骨骼
有许多人的错误观念是,吃进许多钙质才能强化骨骼。但骨骼其实与肌肉一样,只有运动才能使其强健。这也是为什么网球选手的手臂骨骼比一般人强健。
☆锻炼肌肉
人体内约有六百二十条肌肉,如果你不用到这些肌肉,它们就会萎缩。所以,你越运动,你越用到肌肉,它们不但不会因为多用而受损,反而会更强壮。
☆强化循环系统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当动脉阻塞时,唯有运动能疏通血管,并可能救回一条生命。
☆减少罹患癌症的几率
科学家相信,运动能减少罹患癌症的机会,因为运动可促进肠子的蠕动,使废物可以较快地排出体外。
☆维持理性与清新的思绪
我们可以更理性地面对事情,而不流于情绪化。肢体上的呆滞,也会带来心智上的呆滞。运动,可以使我们的大脑维持清晰的思路。
☆使心情平和
运动能够使我们体内释放因多芬(endorphins),它能缓和情绪,使我们的心情更为平和。
5
开始运动吧
人的一生都应该追求更快更好更强,而不是被已有的舒适困住。
而最有收获、最值得去做的事情,就是去做自己能力边界以上一点点的事情,多了受挫,少了没用,只有那刚好的一点点才最有性价比。
生活的意义,就是挑战极限,与自己作斗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边界和上限;毕竟,即便是享受生活,也需要强健的体魄。
不要让体力,成为你从未预料的那块最短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