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63 0
2009-11-01
2009年10月31日 17:12: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海口10月31日电(记者周正平 王勇)31日,旨在促进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官员及政策研究者交流的国际论坛“新挑战、新角色、新模式——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
    与会嘉宾指出,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仍然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新兴经济体面临发展方式转型的压力和挑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表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先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走出危机,实现复苏。2010年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有望达到5.1%,其中引领世界经济的中国和印度增长将分别达到9.0%和6.4%6。
    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带来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刻的,它不仅对新兴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冲击,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暴露出了新兴经济体发展方式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矛盾,比如,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和内需不足的矛盾,将制约着新兴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能否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取决于能否有效转变发展方式。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总裁艾森布莱特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学说产生了质疑,重新审视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式。新兴经济体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思维,认识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秩序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制定出一种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的综合改革方案。
    中改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后,发展阶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并带来了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升级。在发展阶段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共同作用下,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正是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中国开始走向消费大国的转型和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艾森布莱特分析说,中国现在正在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改变会使得中国更多投入于社会保障系统,社保对于支持内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对建立一种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能够作出重大的贡献,将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挑战、新角色、新模式——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国际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合作主办,300多位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的官员和学者,就“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的机遇与挑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发展模式转型”“建立新兴经济体间的合作机制”等议题进行对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