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7-10-7 10:33:07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6 21:07
朋友!我没有说需求表虚构,而是想告诉大家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数量增加,但付出的总代价也应该是增加的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数量增加,但付出的总代价也应该是增加的
1,价格是结果,不是原因。
货越少价格越高,钱越多价格越高。货物数量、货币数量是原因,而交换、价格是结果,并且,价格也是用一定货物数量、货币数量来表现的。

2,买主数量及各自货币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货物的提供数量增加,则单价是下降的趋势,则货物成交量是增加趋势。
此时,总的货币成交额,不一定最高,也不一定相对提高。


3,大约大概,当货物提供数量,是买主数量一半的时候(假设1个买主仅需1单位货物),
例如,提供了50万单位货物,而买主数量是100万人次(设1人次的买主仅需1单位货物),
此时,总的货币成交额相对最大最高。


4,大约大概,当货物提供数量,与买主数量的比例(假设1买主仅需1单位货物),比较小、相当小、非常小的时候,
此时,有最高的那些单价,有相对最大最高的利润率。
此时,货物成交量较小,货币成交额也较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0:38:30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7 10:33
1,价格是结果,不是原因。
货越少价格越高,钱越多价格越高。货物数量、货币数量是原因,而交换、价格 ...
关于交换价格,


1,价格是供求的结果,由供求决定。供求决定了交换,决定了成交,决定了价格。而不是反之。


2,供给,是提供出来的那些货物,需求,是提供出来的那些货币。


3,有提供的货物数量(供给),提供的货币数量(需求),还有成交的货物数量,成交的货币数量。
翻来覆去,归根到底,就这4个数量而已。

4,货物成交量,与货币成交额,之相对,之比较,就是所谓成交单价。
翻来覆去,归根到底,价格其实并不存在,价格其实是货物货币的态势,价格不过是表达了货物货币这2个东西而已,不过是表达了货物供给数量、货币供给数量、货物成交数量、货币成交数量这4个数量而已。

5,供求关系,交换价格,都是数量关系而已,都是货物、货币的数量关系而已。
翻来覆去,归根到底,一个是货物,另一个是货币,就这2个东西而已。


也就是说,主流经济学搞得那些,太曲折繁琐晦涩。
也就是说,不需要主流经济学的那些曲折繁琐晦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0:57:23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7 10:38
关于交换价格,
本论坛您对价格的理解比较妥贴,供求理解很对,特别是将需求理解为货币,更是精确。
价格P=m(货币)/Q(供给量)。这是一种结果。
这个结果同时又是一个信号,告诉生产者供求的对比情况。
假设价格高,可能是供给量少,会使生产者增加生产。
这给人的印象是价格高使产量高,非也,是价格高增加生产。
产量高不会和价格高弄在一起,产量高的时候,价格就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07:16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6 21:07
朋友!我没有说需求表虚构,而是想告诉大家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数量增加,但付出的总代价也应该是增加的
需求量增加付出的金额减少,似乎是不对的。但是这确实没什么问题,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需求表假设没有问题,对供给方而言,一定要遵循需求表才能销售。
假设供给方有需求表中的某个量,又要全部销售,那没办法,只能是那个价那个量。
茶叶本身是容易保管的不易变质。
可以将本文的需求表中茶叶改成某种容易腐烂变质的水果,必须在短时间销售。这样理解就容易了。水果当天进多了,必须全部销售,买家看卖家有的是货,不急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11:3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7 11:07
需求量增加付出的金额减少,似乎是不对的。但是这确实没什么问题,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需求表假设没有 ...
朋友!需求表反映的是一个买者对于各种价格下的心里预算安排,这个和供给方没有任何关系的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17:4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7 10:57
本论坛您对价格的理解比较妥贴,供求理解很对,特别是将需求理解为货币,更是精确。
价格P=m(货币)/Q( ...
谢谢石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18:35
xxxbbblll123456 发表于 2017-10-6 22:57
首先要鼓励肯动脑筋,不人云亦云。但是,研究问题,离不开一些基本常识。经济学研究也是如此,经济学的基本 ...
朋友!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思考一下,过两天我会证明这个问题的,谁是谁非欢迎你过两天一起来评定!我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但付出的总代价也必然增加。马歇尔先生没有分析价格与总代价之间的关系,至于原因,我想应该是他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他只能回避这个方面的问题。如若不信,欢迎过几天再来此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20:4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7 10:57
本论坛您对价格的理解比较妥贴,供求理解很对,特别是将需求理解为货币,更是精确。
价格P=m(货币)/Q( ...
价格P=m(货币)/Q(供给量)。这是一种结果。
这个结果同时又是一个信号,告诉生产者供求的对比情况。
1,单价=货币成交额/货物成交量,

这仅仅是个结果,是货币供给量、货物供给量之结果。


2,上述结果,同时是个信号。这个信号,会影响买主的货币提供量,会影响卖主的货物提供量。

但是,无论影响不影响,归根到底,无非还是货币提供量,货物提供量。


也就是说,价格这个信号之影响,无非还是要用货币提供量、货物提供量来表达,无非还是要通过货币提供量、货物提供量来发挥作用。

反过来说,万变不离其宗,仅仅通过货币提供量、货物提供量,就已经涵盖和表现了价格信号之影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27:2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7 11:18
朋友!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思考一下,过两天我会证明这个问题的,谁是谁非欢迎你过两天一起来评定 ...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但付出的总代价也必然增加。
单价下降的时候,说明货物供给量有上涨趋势,或者货币供给量有下降的趋势,或者兼而有之。这里忽略货物质量的下降等等。


单价下降的时候,总的货币成交量,不一定增加。



譬如,高房价的时候,一年卖一套,一套的价钱是500万元,货物成交量是1套,货币成交量是500万元。

譬如,低房价的时候,一年卖十套,一套的价钱是40万元,货物成交量是10套,货币成交量是400万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28:55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7 11:11
朋友!需求表反映的是一个买者对于各种价格下的心里预算安排,这个和供给方没有任何关系的哦
需求表是表示多个买者不是一个买者在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这是什么意思呢?一旦某个价格某个数量出现,就可以成交,需求量变成供给量。
供给必须完全按需求表供给,或者说供给表只能与需求表合而为一。
供给表示在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卖出的商品数量。
不是需求表与供给表(方)有关,而是供给表就是需求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31:0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7 11:18
朋友!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思考一下,过两天我会证明这个问题的,谁是谁非欢迎你过两天一起来评定 ...
朋友!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思考一下,过两天我会证明这个问题的,谁是谁非欢迎你过两天一起来评定!我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但付出的总代价也必然增加。马歇尔先生没有分析价格与总代价之间的关系,至于原因,我想应该是他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他只能回避这个方面的问题。如若不信,欢迎过几天再来此贴
建议使用以下简单明了的术语:


货物的提供量,货物的成交量,

货币的提供量,货币的成交量。


而价格,单价,其实并不存在,而不过是上述4个量的态势而已。



像主流经济学,他们使用的术语,他们的思路,手法,太繁琐,太晦涩了,太曲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39:3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7 11:18
朋友!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思考一下,过两天我会证明这个问题的,谁是谁非欢迎你过两天一起来评定 ...
1993110先生说的对,需求量增加,付出的总代价不一定必然增加。
这是价格需求弹性小出现的情况。价格需求弹性大时,需求量增加购买金额也增加。
1993110先生在本论坛有一篇文章《供求决定价格》图文并茂,建议您去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43:0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7 10:06
马歇尔的需求表假在数量上太小,需求表指的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些人的需求情况。
如果在数量后面在添几 ...
你这个理解我是不赞同的,需求表本身就是一个经济人在面对交易的时候,所作出的心里预算安排,表里面的每一个预期方案,并不是每一个都是真是的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46:4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7 11:39
1993110先生说的对,需求量增加,付出的总代价不一定必然增加。
这是价格需求弹性小出现的情况。价格需求 ...
呵呵呵  谢谢你的建议  我会去看看,过两天我也会图文并茂的为大家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1:59:57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7 11:43
你这个理解我是不赞同的,需求表本身就是一个经济人在面对交易的时候,所作出的心里预算安排,表里面的每 ...
您如果那样理解需求表——只是一个人的心里预算安排,那确实是不对的。
需求表一般指某一市场的需求,一定是多人的社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2:55:46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7 11:46
呵呵呵  谢谢你的建议  我会去看看,过两天我也会图文并茂的为大家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3:04:1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7 11:59
您如果那样理解需求表——只是一个人的心里预算安排,那确实是不对的。
需求表一般指某一市场的需求,一 ...
您如果那样理解需求表——只是一个人的心里预算安排,那确实是不对的。
需求表一般指某一市场的需求,一定是多人的社会的。


1,卖方提供的货物数列,买方提供的货币数列,这些外在量,客观量,决定了唯一的均衡价位,决定了所有的可能价位。
而这,跟卖主们、买主们的人为的博弈,故意的竞争,是互相等价的。



2,所谓房价40万元一套的时候,能卖100套,房价提高到了500万元一套的时候,才能卖1套,

这表面上来看,是价格在决定一切,

其实不然,其实,价格总是后果,不是原因。

其实,40万元一套能卖10套,500万元一套才能卖出1套,这仍旧是供求关系的结果,仍旧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是在货物数量和货币数量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3,中国俗话早就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随行就市,物以稀为贵,


意思就是说,在价格的形成过程当中,人人参与决定,又人人身不由己,更不依个体的内在的主观为准。



4,翻来覆去,归根到底,无非就是货物和货币这2个东西而已,无非就是货物提供量,货币提供量,货物成交量,货币成交量这4个数量而已。
上述这4个量,是外在量,是客观量。
换言之,任何个体的内心世界,主观愿望,博弈能力,都是无所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3:12:47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6 21:07
朋友!我没有说需求表虚构,而是想告诉大家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数量增加,但付出的总代价也应该是增加的
你不说需求表的虚构,就是说你认可需求表的虚构。
你如果面对数据浩瀚的经济现象还要虚构数据,你的研究就不要继续下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3:12:5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7 11:39
1993110先生说的对,需求量增加,付出的总代价不一定必然增加。
这是价格需求弹性小出现的情况。价格需求 ...
1993110先生在本论坛有一篇文章《供求决定价格》图文并茂,建议您去看看。



兄弟的上贴,并没有展开内容,并没有展开证明,而只是说道说道,“提个醒”,-----假若网友们感兴趣的话,愿意讨论一下的话,愿意思考一下的话,兄弟我当然愿意展开了。
--------但是,大家都不感兴趣,不愿意理睬,除了几位网友有些兴趣之外。



但是,大家(除了几位网友之外),并不在意,并不关注,顶多随意看几眼就关闭了。

而且,对任何新颖的观点(真的新颖,或者假的新颖),大家(除了几位网友之外)都是不予理睬的。


大家在乎的是名,那些名人,名片,名篇。

大家都忙碌于念书,考试,找工作,发表文章,发表文章的期刊的名气,等等,等等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16:47:15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7 13:12
兄弟的上贴,并没有展开内容,并没有展开证明,而只是说道说道,“提个醒”,-----假 ...
"而且,对任何新颖的观点(真的新颖,或者假的新颖),大家(除了几位网友之外)都是不予理睬的。
大家在乎的是名,那些名人,名片,名篇。
大家都忙碌于念书,考试,找工作,发表文章,发表文章的期刊的名气,等等,等等去了"
说的不错!我也感觉大家好像都不怎么思考问题,都以为名人给出的定理一定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21:34:57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5 13:57
第一节 马歇尔的需求表存在错误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北京 朱志泰译)一 ...
马歇尔这里给出的需求表不应该理解成单个买者的需求函数,而应该理解成市场[众多买者]的需求函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21:35:08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5 13:57
第一节 马歇尔的需求表存在错误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北京 朱志泰译)一 ...
马歇尔这里给出的需求表不应该理解成单个买者的需求函数,而应该理解成市场[众多买者]的需求函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21:50:58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7-10-7 21:35
马歇尔这里给出的需求表不应该理解成单个买者的需求函数,而应该理解成市场[众多买者]的需求函数。
朋友!这个不是你说理解成什么就理解成什么,人家马歇尔在论述中明确表明这个一个消费者的需求表,你却说不能理解成一个人的需求表,那到底是马歇尔没有搞清楚,还是你没有搞清楚呢?[img=0,1]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336527633\QQ\WinTemp\RichOle\VT@]K[3XXO9WS7{YM`PE7%F.png[/img] QQ图片20171007214743.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22:20:29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7 21:50
朋友!这个不是你说理解成什么就理解成什么,人家马歇尔在论述中明确表明这个一个消费者的需求表,你却说 ...
我猜的不错,果然是一个人的需求表(经济学原理很早以前看过,有一点点印象,很多内容都忘记了)。
马歇尔是开山鼻祖,他可以,但是他错了,一个人的需求表对于市场价格研究没有意义,多个人才有意义。
马歇尔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个体系,虽然他建造的体系还不完善,甚至错误。后人应该是完善之,而不是模仿之。
这一点,本楼主是对的。挑错很好,如果挑错准确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7 22:36:4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7 22:20
我猜的不错,果然是一个人的需求表(经济学原理很早以前看过,有一点点印象,很多内容都忘记了)。
马歇 ...
呵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8 08:36:01
讨论好热闹,其实,需求的另一面就是供给,价格的另一面就是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8 09:56:23
个人无所谓需求表的问题,个人有的是效用表。
例如:
数量       总效用(%)
1            15
2            29        
3            42
4            54         
5            65
6            75
7            84
8            92
9            98
10          100
在数量10时,总效用为100%,边际效用为0。
理论上,餍足量是10,最大购买量是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8 11:45:5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5 16:16
马歇尔的数据当然是有问题的,属于臆想的数据。
但是价格越低购买金额越少这并不是问题,这恰恰说明该商 ...
对于马歇尔所在的时代和地区,土豆就是当时的主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8 12:10:28
    第一,马歇尔的这个需求表确实是有问题的,但这和他要阐述的问题并无太大关系。你完全可以更换另一个需求表,比如每磅10便士时,需求量是54磅,每磅20便士时,需求量是48磅,需求函数为y=60-0.6x。
    第二,马歇尔阐述重点不仅在于需求规律,更在于往后的弹性概念。你用这个需求表的错误来反驳马歇尔的理论错误,相当于当别人夸奖一座大楼设计的漂亮时,你在那里说这栋楼的物业管理不行所以这栋楼设计的不好。这没有丝毫说服力。要通过证明需求表错来证明他的理论错误,你必须证明他的理论是建立在这个错误的需求表上的,换成其他的需求表都不可行。但你并没有做到这一步。
    第三,马歇尔的经济学时代已经是相对久远的年代了,如果你要反驳经济学理论,建议你先学习基本的高级微观经济和和高级宏观经济学,而不是拿着一本初级经济学教材找出其中的边边角角进行反驳。很多时候,初级经济学教材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往往会给出一些不太恰当但结论足够明显的例子来进行问题说明。既然你的思维这么严密,连这种微小问题都不放过,我建议你阅读高级微观经济学书籍,能从那里面挑出毛病,才算是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没错,就是这本《微观经济理论》,作者:Andreu Mas-Colell,Michael D.Whinston
,Jerry R.Green  简称MW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8 12:42:38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7 16:47
"而且,对任何新颖的观点(真的新颖,或者假的新颖),大家(除了几位网友之外)都是不予理睬的。
大家在 ...
说的不错!我也感觉大家好像都不怎么思考问题,都以为名人给出的定理一定是对的



1,大家的思考,比较少吧,侧重于功利性的东西比较多,例如考试成绩,文凭学历,期刊档次等等。

2,大家的思考,比较狭隘吧,侧重于教科书、名著、名篇、名人等等。


学者多,学生多,主要就是个学了吧。从而,学术少,学问少。

3,新颖的另啊类的独树一帜的东西,往往学术性差,学问小,错误多,失误大。但是,对这些的关注、探讨、思考,一是学术兴较趣强的表现,二是学术能力较高的表现,三是学术创新的途径和捷径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