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建国后,国家很穷,领导层认准了造飞机的路子,脱了裤子当当,派1万8千多留学生去苏联东欧留学,学习造飞机。不到1980年,中国终于会造100多吨的大飞机,比日本的还大。如果继续发展造飞机,像战后日本一样,很快也会富,但是中国放弃了飞机,选择墨西哥、阿根廷那些拉美国家的路子,给美国人做裤子。而且铁了心做裤子,科技投入从改革前的1.3%急剧下降到0.6%。 我国的科技投入在0.6%的水平上一直徘徊了20年,结果韩国在这20年突飞猛进,科技超越了我国。
1980年我们可以造100多吨的喷气客机。改革开放后,因科研经费压缩(1.3%到0.6%),飞机下马。造飞机引擎的厂改产,人员流失,从1000多人到了200多人,出国者有之,下岗者有之。25年过去,我们再也早不出那么大的飞机。飞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几乎所有工业门类,诸如冶金、玻璃、橡胶、电子、仪器仪表等等。会造大飞机,从设计到制造只花了10年时间,说明我国的工业体系已经完成。能够制造100吨以上大飞机的只有4个半国家:美、俄、英、法。中国以前会,现在不会,算半个。
到70代中期,我国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完成。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全面开花,卫星、火箭、高产水稻、大飞机。70年代我们开始输出机车、战斗机和高产水稻。坚持科技投入,我国的工业产品会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可惜,放弃了这种路线。科研经费剧减一半,从1.3%降到0.65%,科研平台放弃,科研队伍解散。设想一下,如果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科研平台不放弃,75年周总理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完成四个现代化绝对不是不可完成,至少我们会多很多有竞争力的产业。看一下工业遗产,航天坚持自主,结果现在接近世界水平;反之航空和美国合作,结果航空工业灰飞烟灭。卡车坚持外援为辅,现在中国卡车竞争力超强;反之轿车搞外援为主,结果沦为生产车间,连小小韩国都不如。轮船搞外援为辅,结果现在竞争力紧逼日韩。
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你外汇储备的多少,外汇再多有能力买一百架一千架飞机但那并不能说明你很强大,中东的一些石油大国有的是钱,什么都能买但他们并不算强大,强大是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