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论坛 三区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转帖 反思竞争,构建竞争经济学
楼主
振伟.杨
1357
2
收藏
2009-11-02
批评斯密学说的各经济学派之所以遭到忽视,除了利益上的原因外,从理论上说,则是对斯密学说承认在先,批评在后,不彻底,不系统,不简明,不通俗,操作性不强。
我希望根本摆脱斯密的逻辑前提,以竞争为核心概念解释全部经济现象,如价格、工资、利润、地租、劳动、资本、经济周期以及竞争和垄断的关系等,从而抽象出一个全新的经济理论,不妨称为“竞争经济学”。这里,
竞争是指个人、企业或集团、组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竞争手段既可能是法律内的,又可能是法律外的,还可能是制订法律,左右司法;竞争对手既可能有无数,也可能只有一两个;竞争对象既可能是资源、市场,亦可能是职位、权力,还可能是学位、住房;其经济和社会后果既可能是正的,亦可能是负的。交易也是竞争,即交易双方各自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价格是竞争双方力量对比的一个平衡点,该平衡点有利于强者,即强者可以高价卖出,低价买入。企业内部也充满竞争,技术、经验、权力的竞争,工资、资金、利润的竞争,体力、技巧、时间的竞争。竞争中的强者可能是拥有先进技术、更多资本、更多信息、更多选择余地、更多博弈经验者,也可能是拥有更多权力、更多武力、更多社会关系者,每次竞争的结果总是资源向强者方向集中。因此,竞争既可能促进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规模扩大,也可能促成欺诈、赌博、暴力和腐败;竞争既可能促成新产品,新市场的开拓,从而使小企业大量诞生,也可能使竞争者大量被淘汰,形成少数企业垄断市场。
这一竞争概念与亚当·斯密的竞争概念的区别首先在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不是从旁观者,而是从当事人(生产者)角度观察、感受竞争。因此,竞争行为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其直接结果则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是零和博弈。由于利益争夺无处不在,因此竞争无处不在。即使只有一个供应商的情况下,供应商与客户之间,供应商与替代者之间,供应商与潜在进入者之间,供应商内部各部门、各层次、各个人之间等等也都存在竞争。
从当事人角度看,垄断和竞争互为目的和手段,垄断是为了获更强的竞争力,竞争是争取更大的垄断,两者共同服务于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没有垄断因素(如技术、品牌、市场、资本)的企业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竞争力强的企业总是垄断程度高的企业。由于时间、空间的分割和限制,由于产品性能、规格、质量上的差异,斯密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今后更不会存在。
而由于全球市场日趋统一,对于某些产品如软件来说,时空限制意义不大,完全垄断市场却可能出现。
斯密则是从旁观者(消费者)角度观察、感受竞争,竞争各方以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为手段,则其客观结果是确定的,而且有利于旁观者。相应地,只有当竞争者足够多时,每个竞争者都不足以影响市场价格,而只能接受市场价格时,竞争者之间不能形成策略互动甚至价格同盟时,才可以称为完全竞争,这种竞争才是对旁观者最有利的。如果只有一个供应商,则称为垄断,使旁观者(消费者)受其控制。
事实上,
只有从当事者角度研究竞争,才可能真正懂得竞争,也才可能真正懂得竞争的经济和社会结果。道理很简单,从当事者角度研究竞争,即研究竞争的起因、目的、本质,而从旁观者角度则只能看到竞争的结果、手段、现象;前者研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后者研究事物的外在联系;前者是动态的,后者是静态的;前者既可以解释过去,又可以预见未来;后者则往往只能停止于现在,甚至停止于统计数字。
当然,研究只能从静态的、现象的、当下的、甚至统计数字入手,但必须由此达于动态、本质、解释力和预见性。
由此可见,崇尚竞争的斯密经济学不懂得竞争。在对竞争作价值判断前,首先需要对竞争作实证研究,即研究竞争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研究企业竞争案例,研究产业竞争历史,研究竞争与危机的关系,竞争与技术、市场规模、文化心理、国家政策的关系等。换言之,即
研究经济竞争的历史,从历史中总结出竞争理论。历史是社会理论的实验室,一切社会理论都应该来源于历史并得到历史的检验。用中国人熟悉的话说,叫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经济理论事实上也是一种社会理论,也应该遵循这一法则。
竞争经济学真正严格地将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推导的前提,但是,其结论却与斯密经济学完全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
竞争经济学是用归谬法反驳了斯密经济学。
更进一步,竞争经济学认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人并非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特别是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追求集团利益、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行为,而政治和文化生活又强烈地制约着经济生活。因此,最糟糕的结果并没有全部出现。但是,随着放任自由市场以全球化的名义卷土重来,随着国家政治被全球经济机构所控制,随着道德资源不断流失,最糟糕的结果正在全世界各地成为现实: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失业剧增,资源耗尽,环境污染,战争迫近。
从哲学上看,事情一目了然。西方经济学的错误在于将经济现象静止起来、割裂开来研究,结果就出现了“飞矢不动”的结论,从而将不平等论证成平等,将剥削论证成双赢,将一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论证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间天堂。
毫无疑问,竞争经济学可能会遭到流行的经济神学的全面打压。但是,有一些特点将使竞争经济学有可能经受压力。
竞争经济学首先撇开价值判断,在经济人假设下描述了市场经济的复杂、动态的过程,它像是一张市场竞争的地图,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竞争地位的ZF、企业和个人都将从中学到判断方位的能力,搞清楚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哪条是捷径,哪里是陷阱,从而趋利避害。从追求成功的青年学子,到商场征战的企业家,从炒股高手,到谈判专家,从ZF官员,到公司白领,都有可能从中受益。
我在教授《管理学原理》及《竞争战略》等
MBA
课程时,以及到各地作讲演时,经常带入一些竞争经济学的内容和思维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一旦引入价值判断,则竞争经济学可以帮助那些希望兴市场之利而除市场之弊的大ZF主张者提供系统思路;又可以帮助那些希望改变现实的人提供团结的途径和动力,找到建设切实可行的新社会的蓝图。
本书的附录收入了作者运用竞争经济学所作的一些分析,其中有的是站在企业立场上,有的是站在ZF上,有的是站在个人立场上,有的是站在理想主义者的立场上。
正是这种广泛的适用性使竞争经济学将具备不需要ZF支持的生命力。
不妨比较一下,斯密经济学只是论证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对于ZF、企业或个人的实际操作都无意义;贸易保护理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说只是对政策制订者有意义;垄断竞争论,不完全竞争论,以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关注点是在如何理解垄断与竞争,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走向,对于政策制订或个人操作均有一定意义,但由于缺乏当事人角度,专有语言过多,意义不明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着重在抽象层面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其实际运作了解不够,因而只对一部分知识分子有意义。
当然,本书的目的并非教人致富,而是批判经济神学,改变意识形态,最终改变社会。市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胜利有人败。市场经济内在具有强烈的两极分化、经济危机、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冲动,并且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缺乏信任,最严重的是,经济战争常常引发军事战争,在平时,则是促使大量资源消耗在军备竞赛上。因此,虽然市场经济具有强烈的创新动力,使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富人可以得到体贴入微的全方位服务,但由于上述根本缺陷的存在,这些好处就显得虚幻甚至虚伪了。正是基于竞争经济学,我对市场经济持强烈的负面评价,而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性的理想社会。
不过,虽然市场经济并不合理,但却具有现实性,因为大多数人持利己主义价值观,没有竞争就缺乏工作动力。因此,简单地取消市场经济可能使经济生活混乱,甚至出现生活必需品的匮乏。希望在于,人的价值观是可变的。利己主义价值观并不象其声称的那样,是因为人性自私,而是因为社会塑造。在这一塑造过程中,斯密经济学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旦该学说遭到人们唾弃,人们将能认识到利己只能使社会落入“囚徒困境”,利他才能使每一个人的利益最大化,道德和信仰将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在我看来,
“经济人”假设所表达的其实是人的兽性,经济理性只是工具理性,是与老虎的尖牙利爪相类似的东西。每个人固然都有动物性或兽性,但也都有思想性,或理性、人性。关键问题是人性主导动物性,还是动物性主导人性。前者是真正的人,后者则是披着人皮的兽。前一种理性是价值理性,后一种理性是工具理性。
道德和信仰就建立在人的价值理性之上。一旦道德和信仰的力量有所增长,则ZF作用就有可能逐渐加强,“ZF失灵”现象就可能减少到最小的程度,相应地,市场经济的自发力量的范围将被逐渐缩小。
这样,现存的市场经济、利己文化与民主政治的不稳定社会结构,就可能转变到计划经济、利他文化与民主政治的稳定社会结构,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是竞争经济学加入价值判断后的所能导致的结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forddong
2010-3-12 10:22:41
楼主非常有深度的评述启发了我。希望能早日看到楼主有关竞争的思想出版成书。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包不同
2010-3-12 11:36:29
1,达尔文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格雷钦法则及其逆反现象告诉我们,如果制度扭曲货币评价,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劣币自生自灭现象
所以
楼主您就省省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On the Robustness of Unit Root Tests in the Presence of Double Unit Roots
论坛开张并诚招版主
庆祝论坛开张并诚招版主
有志于报考人大经济学院的同学朋友们看过来
庆祝论坛开张并诚招各分论坛版主
On the Robustness of Unit Root Tests in the Presence of Double Unit Roots
双单位根存在情况下单位根检验的稳健性研究
Local Power Functions of Tests for Double Unit Roots
栏目导航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SPSS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求助成功区
热门文章
CDA 数据分析师:特征处理核心指南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量子深潜-计算篇:从比特 ...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2000-2024年)
从知识图谱到认知智能
中物联: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蓝皮书(2025)
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白皮书(2025)
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公司-放射配体创新者开启 ...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86-2023
签个到
安永2025年全球财务主管DNA调查(英)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