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1-8 月份农药出口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农药累计出口同比增长14.4%,其中杀虫剂同比增长16.5%,杀菌剂同比增长15.4%,除草剂同比增长11.5%,行业景气度继续回升。
农产品价格以玉米为例,17 年2月触底达到10年来的低价,目前玉米价格自年内低点已回升约14%。随着东北各省出台调减计划,其中黑龙江调减1000 万亩,吉林调减300 万亩,内蒙古调减200 万亩,辽宁调减100 万亩,新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有望超过去年。加之未来燃料乙醇上马或于需求端形成提振,玉米价格或将持续回暖,从而促使农药产品需求的提升。
图1:环保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近几年来,环保各项法律法规、行动计划等的制定为环保督察保驾护航,印证了环保趋严常态化。随着环保督察不断趋严的态势下,“散乱差”等落后产能将逐步出清,短期来看化工企业供应将受到极大限制,长期来看行业供给结构势必发生重大调整,新的竞争格局将会重新树立,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图2:环保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环保督察执法力度逐步趋严,罚款从第一批的1.98 亿元上升到第四批的4.66 亿元。截至9 月15 日,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举报,立案处罚9181 家,罚款4.66 亿元;立案侦查297 件,行政和刑事拘留364 人;约谈4210 人,问责5763 人。
各地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工作,环保督查有望常态化。目前,北京、广东、山西等地方已经参照中央环保督察,先后启动省级层面督察,环保督查结果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浙江省明确到2020 年,将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全覆盖;青海省已开展对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环保可能影响草甘膦67%的产能。草甘膦特别是甘氨酸法生产的过程中,三废产生较多,环保压力大。我国草甘膦总有效产能约为72.5 万吨,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四川、湖北等省份,产能分布较为集中,其中江苏17 万吨、四川17 万吨、浙江11.5 万吨和河南3 万吨,占比分别为23%、23%、16%和4%。根据最近两次草甘膦涨价的行情分析,上涨过程中都伴随着环保趋严带来的供应短缺。草甘膦价格自2016 年8 月底开始触底反弹,累计涨幅超过40%。且今年8 月份,第四批环保督察使整个行业有效产能开工率仅在5 成左右,于16 年的75%均衡开工率相差甚远,货紧价涨时有发生,我们认为在环保趋严的大背景下,草甘膦的供应端或将持续受到环保脉冲影响,而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的持续稳定供货能力将会突显,竞争优势会愈发突出。
此外,甘氨酸法草甘膦的重要原材料甘氨酸也将持续受到环保因素的影响。我国普遍使用氯乙酸氨解法生产甘氨酸,每生产1 吨产品将产生3 吨以上的废水,废水中含剧毒物质。此外,中间体氯乙酸的生产还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尾气,尾气中同样含有有毒的乙酰氯等物质。
甘氨酸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北和山东等环保重点关注区域,目前环保限产已经使其价格从年内低点的7200 元/吨上涨至目前15700 元/吨,上涨幅度高达118%。而新一轮2+26城市环保督查时间安排为2017 年9 月1 日至2018 年3 月29 日,环保因素可能导致甘氨酸开工负荷难以稳定,后续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对草甘膦形成强支撑。